多区域多行业竞争中的空间经济集聚与分散动力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区域多行业竞争中的空间经济集聚与分散动力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经济 贸易成本 产量竞争 集聚动力 空间经济格局
【摘要】:将垄断竞争框架下的两区域、两行业模型扩展为多区域、多行业的产量竞争模型,更好地解析了空间经济集聚与分散的动力机制。通过建立估计贸易成本系数的线性计量模型,并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估计,得到了预期的贸易成本系数。把估计系数与统计数据代入模型来模拟空间经济的集聚与分散格局,结果表明:作为厂商定位主要动力的经营利润呈现从中心到外围的负梯度,空间经济的中心—外围格局短期难以改变,贸易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可能使中间区和外围区也对厂商定位变得有吸引力。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空间经济 贸易成本 产量竞争 集聚动力 空间经济格局
【分类号】:F061.5
【正文快照】: 引言空间经济集聚力和分散力的相对强度随着贸易成本的变化而变化。P.Combes将贸易成本降低导致市场竞争的变化进而产生空间经济差异的变化用空间经济发展的钟形曲线来表示,曲线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贸易成本较高,两个区域不存在差异,福利水平同等增进。第二阶段,贸易成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晶;陈启斐;;扩大内需、人力资本积累与FDI结构性转变[J];财经研究;2013年09期
2 席艳玲;吉生保;王小艳;;要素相对价格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效应分析——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J];财贸研究;2013年05期
3 于源;;市场邻近、工资差异与区域均衡发展——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和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3年05期
4 杨仁发;;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8期
5 韩峰;阳立高;;内外市场需求、产品多样化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4年01期
6 李宏兵;赵春明;文磊;张群;;市场潜能促进了制造业女性就业吗?——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4年03期
7 张战仁;;中国创新发展的区域关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经济创新转型视角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年09期
8 黄新飞;舒元;郑华懋;;中国城市边界效应下降了吗?——基于一价定律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3年04期
9 周新苗;李燕;;贸易自由化与产业集聚:经济地理视角的理论解析[J];经济经纬;2013年05期
10 张馨之;;区域经济的集聚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宇飞;基于开发区生命周期理论的国家级经开区与高新区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王鹤;FDI流入、收入差距与就业转移[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韩峰;要素和产品市场空间分布与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4 唐宇凌;基于网络结构的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胡珑瑛;高技术产业群形成机制和聚集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姜乾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地区发展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龙;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2 兰芹芹;FDI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吴虹丽;基于空间效率的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蔡永凯;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5 王颖;空间经济学中的“黑洞”、“非黑洞”条件及中国的特征[D];云南大学;2013年
6 高真真;安岳柠檬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7 陈申雨;开放贸易条件下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戴兼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本地市场效应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曾凡钢;中国出口产品技术结构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10 陈登科;国际贸易、FDI、城市化水平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山;张若;;对外开放、贸易成本与中国制造业聚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1期
2 许德友;梁琦;张文武;;中国对外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与决定因素——一个基于面板数据的衡量[J];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06期
3 陈耀;冯超;;贸易成本、本地关联与产业集群迁移[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3期
4 蔡小勇;;公司内本地生产与公司内垂直专业化——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生产组织形式选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36期
5 蒋明华;朱玉;;关于贸易自由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的讨论[J];知识经济;2010年07期
6 李国璋;戚磊;;市场潜力、经济集聚与地区间工资差异[J];财经科学;2011年05期
7 熊红芳;论EDI技术对传统国际贸易方式的影响[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李太平;周应恒;;论物流托盘国际标准的选用与国际合作战略[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2期
9 宋玉华;吴聃;;关税升级与垄断竞争产业发展: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年07期
10 施炳展;;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测定——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晋川;杜立民;;电力竞争、长期合约与默契合谋[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罗云辉;;中国出口补贴政策转变为技改补贴政策的有效性论证[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晨钟;;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解析我国外贸发展的动因变化[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4 张道军;;我国现行电价体系改革的分析[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5 宋明顺;;农业合作经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琳琪;宋瑞;许旺土;;拥挤收费对用户均衡交通配流的影响分析[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维伟;魏杰;夏爱生;;基于边际成本递增和风险规避者加盟的供应链协调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朝明;韩斌;;中国西部成都都市圈的经济集聚和外向功能效应研究[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9 孙卫;邹鸿远;;灌区农户水权分配制度创新模式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钟华;韩伯棠;周治平;;经济集聚机制研究几个新领域探索[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琦邋张瑛;35家企业降低贸易成本10%至20%[N];宁夏日报;2008年
2 实习记者 祝海焕;朱夏术教你如何降低贸易成本[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3 郑代玉 燕华农;东营海关再推新举措 企业通关大提速[N];东营日报;2009年
4 ;中国电力市场名词解释(13)[N];中国电力报;2006年
5 茅于轼;电力定价的几个经济学问题[N];经济观察报;2006年
6 本期执笔 宋时飞;通关一改“活水来”[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7 郭正君邋记者 傅淞岩;苏家屯区:建沈阳南部经济集聚区[N];沈阳日报;2007年
8 张丽丽 李红;经济集聚化贡献北京税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陆路;减少贸易壁垒比关税改革更重要[N];国际商报;2005年
10 王百海 记者 任芳;诚邀“两员” 共同“把关”[N];中俄经贸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远芬;中国贸易成本及其效应的经验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薛智韵;中国贸易成本测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姚娜;贸易成本与出口扩展边际:中国的实证检验[D];辽宁大学;2013年
4 李玉红;国际外包的成因及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5 胡宗彪;企业异质性、贸易成本与服务业生产率[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廉东;汇率变动、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景海;产业集聚生成机理及经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胡晨光;产业集聚的集聚动力、效应与演化[D];浙江大学;2009年
9 石岩;论专利技术的授权策略[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刘治国;技术标准及其后进入者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婷;贸易成本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王秀媚;多产品出口企业的贸易成本和核心产品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3 郑思思;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4 冯韫;贸易成本对我国利用FDI的区位选择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孙蕾蕾;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母市场效应”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陈霄;基于实物期权思想的企业加入创新网络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刘鹏举;我国制造业企业边际成本加成的变动特征[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8 胡鑫;产量竞争中企业非合作性合谋的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应艳;中俄边境贸易: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关明星;实际汇率随机动态波动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8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68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