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发展视阈下生态文明的经济学界定及其度量

发布时间:2017-09-02 00:34

  本文关键词:发展视阈下生态文明的经济学界定及其度量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 经济学 发展视阈 界定 度量


【摘要】: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和描述生态文明水平,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文章从发展视阈界定了生态文明的经济学涵义和特征,将生态文明概括为经济发展条件生态化、经济发展过程生态化、经济发展结果生态化以及经济发展结果生态化的制度保障四个维度,形成了关于生态文明内涵的"3+1"阐释。基于此理论基础,构建了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比和归纳了该指标体系和现有联合国CSD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环境可持续指数(ESI)、人类发展指数(HDI)和生态文明指数(ECI)的异同。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经济学 发展视阈 界定 度量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策略和路径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编号:13BJL09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研究”(编号:09CJY036) 陕西省软科学项目“陕西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中的资源诅咒效应研究”(编号:2010KRM2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陕西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分类号】:F062.2
【正文快照】: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历程来看,生态文明将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从社会现实存在的横向历程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四种文明形式并列的新文明。工业文明虽然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其对自然无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梁文森;;生态文明指标体系问题[J];经济学家;2009年03期

2 丁开杰;刘英;王勇兵;;生态文明建设:伦理、经济与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4期

3 吕尚苗;;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学视野[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牛文元;;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与计量模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02期

5 方精云;朱江玲;吉成均;唐志尧;贺金生;;从生态学观点看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02期

6 杨开忠;;哪个省的生态更文明?——中国各省区市生态文明水平大排名[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12期

7 贾庆林;;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J];求是;2011年04期

8 叶文虎,仝川;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述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年03期

9 刘福森;;寻找时代的精神家园——兼论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京虎;游黎;周就猫;;运用集对分析法对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评价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2 吴之正;顾卫;许映军;林叶彬;黄树青;;基于生态足迹的沧州市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3 梁颖;廖承红;蔡承智;;全球生态经济系统前景——基于生态经济研究轨迹的认识[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4 岳书平;闫业超;张树文;;基于模糊理论的中国东北样带生态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5 游黎;周就猫;邓京虎;赵宝苹;章文;;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评价——以江西省樟树市光明村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6 陈明星;查良松;沈非;;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刘飞;陆林;;淮北市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孟伟庆;马春;鞠美庭;李洪远;冯海云;;天津市近2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9 杨永青;史增震;;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及限制因子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10 白钰;曾辉;魏建兵;;关于生态足迹分析若干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辛宇;;陕西省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2 郑敏;;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评估方法[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3 李文立;孙振钧;;生态学视角下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树功;丁健;周永章;;广东陆河山区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李悦;成金华;;基于资源环境问题的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东和;陈军;;中国省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新章;王兰英;姜艺;贾莉;秦媛;何霄;张九天;姚娜;;以全球视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雪花;王小双;陶贻侠;;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构建与测度方法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9 杨永恒;胡鞍钢;张宁;;中国人类发展的地区差距和不协调——历史视角下的“一个中国,四个世界”[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总第21期)[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晓东;基于绿色理念的港城协调关系评价模型及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姜涛;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邢小军;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吴开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谷佃军;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缪瑞林;可持续农业资源开发论[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文;甘肃河西地区区域发展路径探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凌娟;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农村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福珍;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伦理观思考[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黎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熊勇珍;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汤燕芬;庄子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飞;国土空间功能分异下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辉;基于生态足迹的青海湖景区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江玲;岳超;王少鹏;方精云;;1850—2008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刘福森;;生态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孙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J];环境保护;2007年21期

4 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03期

5 郭强,刘伟坤;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7 薛晓源,陈家刚;从生态启蒙到生态治理——当代西方生态理论对我们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8 付文杰;何艳玲;;论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教育[J];教育探索;2005年12期

9 吴慧娟;;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J];社科纵横;2006年12期

10 张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及其当代创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锭明;;建设能源生态体系 促进能源生态文明[J];中国科技产业;2008年06期

2 徐锭明;;建设能源生态体系 促进能源生态文明[J];城市住宅;2008年06期

3 李强;;构造生态文明后发优势[J];今日国土;2008年06期

4 包玉华;陈鹏;;生态文明推进下的城中村改造问题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3期

5 高珊;黄贤金;;生态文明的内涵辨析[J];生态经济;2009年12期

6 曹春梅;;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丹寨县生态文明建设[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7 王胜洲;;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1期

8 米绍林;;加快城口生态文明建设步伐[J];决策导刊;2008年05期

9 黄巧玲;;生态文明视域下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探析[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10 杨立新;张新宇;孙毅;;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发展问题[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775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75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a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