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内生化将技术创新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尝试
本文关键词:技术内生化将技术创新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尝试
【摘要】:技术创新经济学注重从技术的角度阐释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但长期游离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之外。阿罗运用"从干中学"模型说明了技术的内生性,罗默运用内生技术进步模型把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将技术因素进行内生处理,并将其量化为定量分析模型,阿罗和罗默进行了将技术创新理论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尝试与理论探索。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 技术内生化 从干中学 内生技术进步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开放条件下山东省创新网络的产生机制、演化模式及对策研究”(04CJJ023)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F062.4
【正文快照】: 阿罗的理论尝试:从干中学模型1957年,罗伯特·索洛(R·M·Solow)提出技术进步的概念,并运用规范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包含技术进步的线性化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但是,索洛认为技术似乎是天赐之物,外生于经济系统,因此难以作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亚,王有贵,李克强;技术标度与经济增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计志英;制度变迁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路径与主要思想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佳音;姚洪兴;;资本投入下经济增长模型的动态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陶为群;;哈罗德模型与马克思两部类经济增长模型的连通[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胡晓鹏;产业结构变迁视角下经济增长的系统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6 雷宏;;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把多勋;张铁成;;基于增长理论的旅游地经济发展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8 陈林杰;;我国金属矿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战略[J];科技和产业;2009年02期
9 陶为群;陶川;;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储蓄与劳动就业关系[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10 严明义,康金勇;经济增长方式的多指标判别方法[J];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云鹤;刘涛;舒元;;协调改善、知识增进与经济持续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4期(总第12期)[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娟;基于企业版主创新的会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和春军;产业协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王来生;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6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7 胡永远;替代效应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王宏伟;资本效率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李孝全;国家在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万一;人力资本结构作用和政府教育投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欣;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余晴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铭洁;增长路径选择及产业结构调整[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均原;证券市场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鹏飞;经济增长中非科技型软投入作用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7 田园;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政策工具的运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阳欢芳;外资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及其监管政策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冬梅;济南市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T型关联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黄乐军;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谨凯;单春红;;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投资理论创新[J];基建管理优化;2002年03期
2 李智;;制度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J];特区经济;2007年01期
3 黄强叶;;旅游环境成本的经济学诠释[J];生态经济;2011年04期
4 孙芳;;浅析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内生化历程[J];北方经济;2009年14期
5 汪军;;论劳动价值论假定前提的内生化——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9年14期
6 王安宇,司春林,陈志洪;技术进步内生化理论进展及其启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03期
7 黄少军;经济增长理论与趋同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庄子银;生育的经济分析[J];经济评论;2002年03期
9 左大培;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年03期
10 顾六宝;么海亮;;适应性预期消费模型的内生化改进[J];统计与决策;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隗斌贤;;新增长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启示[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庄子银;;资本主义精神还是企业家精神?长期经济增长的一种微观机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纪玉山;张巍;于吉鑫;;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局限与现代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理论体系[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4 邹薇;;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新阶段[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5 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贺菊煌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储蓄率内生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特约撰稿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 张锐;皮萨里德斯:思想活跃的诺奖得主[N];国际商报;2010年
3 王国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行为属性、实验方法与经济学当代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罗润东 赵明(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关注劳动生产率[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张志伟;诺奖得主马斯金:银行外部性是金融危机主因[N];证券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袁开智;理论的重要不必苛求完美[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贺俊;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孔元;国际环境合作的经济学分析[D];南开大学;2012年
3 鲁育宗;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周卫民;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志青;互动、社会资本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扩散[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张延港;环境污染约束下的知识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09年
3 尹敬敬;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路径—内生性框架下封闭到开放经济的拓展[D];浙江大学;2013年
4 钟春平;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效应与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01年
5 周海;“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技术与制度[D];厦门大学;2001年
6 袁媛;开放经济系统中人力资本、R&D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4年
7 王文s,
本文编号:775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77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