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和客观评价GDP

发布时间:2016-10-13 17:10

  本文关键词: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和客观评价GDP,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和客观评价GDP           

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和客观评价GDP

作者:许宪春 文章来源:新华文摘 点击数:917 更新时间:2013-9-11 9:50:29

 

目前,GDP在我国受到高度关注,有的人对它给予高度评价,有的人对它给予严肃的批评。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理解和评价GDP?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国民经济核算,特别是GDP核算的工作者,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GDP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二是GDP的作用和局限性。   

  一、GDP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一)GDP的概念
  GDP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们从媒体上,从经济学教科书上都会看到GDP的定义。但是,许多媒体和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定义与国际标准定义并不一致。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些媒体和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定义一般来源于现代西方经济学,而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GDP的定义一般都采用的是美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定义,这一定义与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关于GDP的定义不一样。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定义。这个国际标准就是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5个国际组织共同制订的《国民账户体系》,简称SNA。其最新版本是2008年颁布的,简称2008SNA,前一个版本是1993年颁布的,简称1993SNA。这个国际标准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目前多数国家采用的仍是1993SNA,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向2008SNA过渡。
  SNA是这样定义GDP的:GDP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要准确把握这个定义,我认为需要准确理解以下四个基本概念:一是常住单位,指的是创造GDP的主体,也就是一个国家的GDP是由什么样的单位创造的;二是生产活动,指的是什么样的活动创造GDP,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创造GDP,只有生产活动创造GDP;三是最终成果,指的是什么样的生产成果计入GDP,不是所有生产成果都计入GDP,只有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入GDP;四是一定时期,指的是GDP是与时间段相联系的概念,而不是与时间点相联系的概念,也就是说,GDP是一个流量,而不是存量。我认为,如果对这四个基本概念理解得比较透彻的话,就会对GDP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遇到一些与GDP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解释。下面逐一阐述这四个基本概念。
  第一,常住单位。作为创造GDP的主体,应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它?常住单位在国际标准中是这样定义的: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什么是经济领土?简单地说,就是一国中央政府可以控制的地理领土。这个定义是比较客观的。比如,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台湾并不在我国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所以在计算我国GDP的时候,就暂时不把台湾作为我国的经济领土来看待,这样在国际上不会产生歧义。具体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该国的领陆、领水和领空。因为生产活动不仅发生在陆地,而且还发生在海洋和空中,为了使GDP更全面地反应生产活动成果,领陆、领水和领空都需要划入经济领土范围。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除了包括该国的领陆、领水和领空外,还包括位于国际水域,该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还包括该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比如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不包括该国地理范围内的飞地,如外国驻本国的使馆、领馆用地,国际组织在本国的办事机构用地等。什么是经济利益中心?一个经济单位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就认为这个单位在这个国家具有经济利益中心。这个定义涉及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场所;二是要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三是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以一年为标准,就是说一经济单位要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上从事一年或打算从事一年以上的经济活动。一个经济单位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上具备了上述条件,就认为它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所以,创造一个国家GDP的经济活动主体就是在这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这类单位从事的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就是创造GDP的活动,不管这个单位在什么地方从事这种生产活动,它都在为这个国家创造GDP。国际标准着眼于创造GDP的经济活动主体,即常住单位,不像普通经济学教科书那样,着眼于经济活动空间,即国土范围。一个国家的常住单位可以通过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在超越国土范围从事生产活动,它照样可以为它所属的国家创造GDP。这样的定义比普通经济学教科书的定义更严谨,更合理。
  第二,生产活动。生产就是在机构单位的控制和负责下利用劳动、资本、货物和服务投入,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活动。就是一定要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产出,这样的活动才属于生产活动。有些活动对于人民生活来说很重要,但不一定创造GDP,只有生产活动创造GDP。对于生产活动来说,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并不是把所有的生产活动都纳入创造GDP的生产范围。所有有形产品的生产,不论这些产品是对外销售还是自己使用,都纳入生产范围。服务的生产则有一定的限定,家庭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雇佣的付酬人员提供的服务之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比如家庭妇女在家里做家务,这类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它们没有报酬的支付,不属于市场行为,不纳入GDP的生产范围。这样的活动不创造GDP
  第三,一定时期。这里的一定时期可以是任何一个时间段。从国际惯例来看,都是以一年或一个季度为一个核算期,也有极少数国家按月计算GDP
  第四,最终成果。把GDP界定为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其目的就是要剔除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例如一辆汽车的生产需要经历许多中间产品的生产过程,如发动机、轮胎、车体、车窗、座椅,等等,如果不把GDP限定在最终产品上,就会造成大量的重复计算,导致GDP虚估。
  (二)GDP的表现形式
  GDP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价值形式,就是各个生产单位,或者各个行业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生产这些产品时投入的各种产品价值,体现为价值的增值。第二种是收入形式,主要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收入回报。首先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劳动要素的回报,表现为劳动者报酬;其次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固定资产要素的回报,表现为固定资产折旧;再次是对投入生产活动的其他资本要素的回报,表现为营业盈余;最后是对政府为生产活动提供国防和社会安全以及社会管理活动的回报,表现为生产税和生产补贴的差额,即生产税净额。第三种是产品形式,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进出口产品,表现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
  1.价值形式通过生产法GDP计算。这种方法是就每一行业计算出它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种产品的价值(称为总产出)和生产这些产品时投入的产品价值(称为中间投入);然后通过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得到每一行业的生产法增加值;最后,汇总各个行业生产法增加值,得到生产法GDP。用公式表示就是:
  生产法GDP=∑生产法增加值
  举例来说,粮食种植业在一年中收获了一定数量的粮食,这些粮食的价值就是种植业创造的总产出;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投入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种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的价值就是中间投入;这些总产出减去相应的中间投入就是粮食种植业的增加值,也就是粮食种植业对GDP的贡献。把各个行业对GDP的这种贡献汇总到一起,就是生产法GDP
  2.收入形式通过收入法GDP计算。这种方法是就每一行业计算其投入生产活动的各种要素的回报,即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然后汇总这些收入回报得到每一行业的收入法增加值;最后汇总每一行业收入法增加值,得到收入法GDP。用公式表示就是:
  收入法GDP=∑收入法增加值
  3.产品形式通过支出法GDP计算。这种方法就是先计算三大需求,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然后汇总得到支出法GDP。在GDP核算中,消费需求称为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需求称为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净出口需求称为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于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其中,居民消费指用于居民生活的各种产品的支出;政府消费指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服务、国防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教育服务、科技服务,等等;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道路、桥梁、机场、码头、厂房、办公用房、居民住房、机器设备等的建造或购买支出;存货增加包括农业企业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存货增加,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和原材料的存货增加,批发零售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流转存货增加,等等;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既包括经过海关的有形货物的进出口,也包括不经过海关的无形服务的进出口,例如运输服务、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
  需要强调的是,存货增加也是投资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在我国宏观经济分析中这个指标常常被忽略,这是因为在经济平稳运行的时候存货增加变动幅度不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在经济剧烈波动的时候,存货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的很突出。例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随着市场需求的收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持有存货就会带来损失,企业为了减少这种损失,减少生产,销售库存,从而就出现了所谓的去库存化,它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向下拉动作用。当经济逐渐恢复,市场需求逐渐旺盛,价格逐渐回升,企业持有存货就会带来收益,从而就出现了库存回补的现象,它对经济增长起了向上拉动作用。2009年一季度,存货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产生了4个百分点的向下拉动作用;2010年一季度,存货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产生了1.6个百分点的向上拉动作用。
  三大需求在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都依赖于三大需求指标,例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家采用了一系列刺激消费、扩大投资、鼓励出口的经济刺激政策,这些政策都是针对三大需求制定的。   

  二、GDP的作用和局限性  

年至1997年,国家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率和CPI涨幅迅速回落,为了扭转经济增速迅速下滑的局面,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1999年至2003年,为了彻底扭转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实现经济的平稳回升,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又一次连续保持5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经济运行再次出现过热的现象, 2005年至2006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外需急剧收缩,为了扭转经济增长率快速下滑的局面,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12月,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速逐步走向稳定,但通货膨胀有所抬头时,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3.GDP是检验经济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决策者往往会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有时候很难保证某种经济政策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GDP是检验某些经济政策是否实现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经济衰退的时候,有关刺激性经济政策是否有效地抑制了衰退,促进了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的时候,有关紧缩性政策是否有效地抑制了经济过热,拉动经济回归到正常水平;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时候,有关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是否发挥了预期的作用,GDP就是重要的检验手段。比如,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扭转经济增速迅速下滑的局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实现了经济增速的迅速回升。GDP数据告诉我们,这些经济刺激政策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GDP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指标
  (1)国际义务
  作为国际社会大家庭中的成员,每个国家都需要承担必要的国际义务,而某些国际义务与GDP有密切关系。例如,作为联合国的成员,每个国家都需要承担联合国的会费义务。各成员国承担联合国多少会费义务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即一个国家承担的联合国会费占联合国全部会费的比重等于这个国家的国民总收入(GNI)占全世界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乘以1减去宽减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联合国会费比重=一国GNI占世界GNI比例×1-宽减率)
  其中,
  宽减率=(世界人均GNI-该国人均GNI÷世界人均GNI×85%
  GNIGDP两者相差的就是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投资收益净额。对于多数国家来说,这个净额占GDP的比例不大,从而GNIGDP相差不多。所以对于多数国家来说,用GNI来确定一个国家承担的联合国会费的份额与用GDP来确定相应的份额是差不多的。因此,上述公式说明,一个国家承担的联合国会费的份额基本上是由该国的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来决定的。
  (2)优惠待遇
  许多国际组织对其成员国提供一些优惠待遇,比如世界银行向其部分成员国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等优惠待遇。世界银行是利用其成员国人均GNI水平来确定其是否有资格享受这种优惠待遇的。也就是说,一个成员国的人均GNI水平在一定标准之下,才有资格享受世界银行的有关优惠待遇。
  (3)国际地位和发言权
  许多国家都希望在国际社会上多发挥一些作用,但是,在很多场合,不是自己想发挥多少作用就能发挥多少作用。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类似一个大的股份公司,其成员国拥有多少份额就有多少发言权。一些小国拥有的份额小,只能与有关国家组成联合执董,这些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某些政策持拥护或否定意见往往不起作用,因为只有联合执董的意见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说,成员国所拥有的份额决定了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言权,而GDP和人均GDP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拥有多少份额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GDP和人均GDP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权的重要因素。
  以上论述充分说明GDP的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其他统计指标能够取代它的地位。
  (二)GDP的局限性
  我们在看到GDP的重要作用的时候,还必须看到它的局限性。我把GDP的局限性也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二是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三是不能反映资源环境的变化;四是不能全面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
  (1GDP没有充分反映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某些公共服务,包括经济管理服务、行政服务、教育服务、科技服务等等,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GDP对这些公共服务的反映是不充分的。GDP注重于反映市场活动,市场交易所形成的价格,即所谓市场价格,是衡量GDP的重要标准。但是,公共服务没有市场交易行为,从而不存在相应的市场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标准是通过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所支付的劳动报酬等成本来衡量这些公共服务对GDP的贡献的,但是这些成本并不足以反映这些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差异。经济发展质量很重要,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表现。不同国家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差异很大;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差异很大;不同国家的排放强度差异很大。这些指标是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而不同的国家之间,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质量上的差异。GDP基本上不能反映这些经济发展质量上的差异。例如,2005年,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是5%,但是我国许多资源消耗占世界资源消耗的比重都远远超过了5%,说明我国的资源产出率太低,或者说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太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质量上的差异GDP是反映不出来的。
  (3GDP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大程序上决定于它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是GDPGDP是财富存量的重要来源,但财富存量的增长既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也取决于经济增长质量。在经济增长质量较高的情况下,财富存量随着GDP的增长而增加;在经济增长质量较差的情况下,财富存量不一定随着GDP的增长而增加,甚至可能会随着GDP的增长而减少。
  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更大程序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拥有的财富存量,而不是GDP。比如住房,大多数居民的住房都是过去建的,只有少数居民的住房是当年新建的。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住房的质量如何?住房的质量好,持续的时间就长;住房的质量差,持续的时间就短。所以如果住房的质量好,住房存量就会随着新建住房的增加而增加,居民的居住条件总体上会随着新建住房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改善;但如果住房的质量差,住房存量不一定会随着新建住房的增加而增加,居民的居住条件总体上不一定会随着新建住房的增加而得到相应的改善。例如,由于住房质量很差,新建住房的数量少于原有住房拆除数量时,居民的居住条件总体上就得不到改善。
  所以说经济增长质量对于财富的积累很重要。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不高,但它们的经济增长质量较高,所以它们的财富存量逐步积累下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高,财富存量积累得也比较快,但是相对于经济增长速度来说,相差很多,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由于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它也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富的增长。
  (4GDP没有反映非市场性家务劳动。做饭、清扫卫生、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家务劳动对于人民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家务劳动的市场化程度是不同的。在发达国家,许多家庭雇佣保姆从事这种家务劳动;在发展中国家,雇佣保姆的家庭要少得多。按照国际标准,雇佣保姆所从事的家务劳动是一种具有市场交易行为的生产活动,这种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应当计入GDP,而由家庭成员从事的无报酬的家务劳动,不纳入创造GDP的生产活动范围。因此,发达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高, GDP就相应地多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家务劳动市场化程度低,GDP就相应地少一部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家务劳动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由于市场化程度不同, GDP就有所差别。就这一点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GDP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比性。
  以上几个方面说明,GDP并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
  2.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
  (1GDP没有充分地反映公共服务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许多公共服务,例如教育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在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GDP对这些公共服务的反映是不充分的。如前所述,GDP是通过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所支付的劳动报酬等成本来衡量这些公共服务的贡献的,但是这些成本并不足以反映这些公共服务在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GDP不能反映就业状况。GDP反映生产活动所创造的最终成果,但是,多少人参与了这些生产成果的创造,多少人想参与而不能参与这些生产成果的创造,不是GDP所反映的内容。也就是说,GDP不能反映就业和失业情况。
  (3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具有同样GDP总量的国家之间,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可能完全不同,有的可能差距很小,有的可能差距很大。GDP不能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状况。
  (4GDP不能充分地反映社会福利的改善情况。社会保障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等社会福利的改善情况,难以在GDP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3.GDP不能反映资源环境的变化
  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经济发展往往消耗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也往往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GDP没有反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逐步深刻地意识到改善环境的重要性,一些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改善环境。但是GDP只能反映相应活动所产生的经济上的收益,不能反映人类的这些自觉行为所带来的环境改善的效果。
  国际上有人提出绿色GDP的概念。这一指标力图在反映经济发展的同时,反映资源消耗的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这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标,也是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标,遗憾的是,,目前还缺乏可操作性。因为大多数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失是没有经过市场交易的,因此找不到一个客观存在的价格来估价资源消耗的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这一点与GDP不同。GDP所描述的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是经过市场交易的,市场价格构成GDP估价的重要的客观基础,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的估价缺乏这样的客观基础。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统计部门正式地计算和公布绿色GDP数据,只有在学术机构有关于这一指标数据的测算和发布。一般来说,政府统计对统计指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要求更严格,学术研究机构可以有更多的主观判断和灵活探索。政府统计机构如果计算和发布缺乏客观依据的,以主观估计为主的统计指标,那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不合适的。所以,绿色GDP的实施还缺乏坚实的实践基础。
  4.GDP不能全面地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1GDP不能全面地反映公共服务的改善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行政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的改善,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如前所述,GDP是通过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所支付的劳动报酬等成本来衡量这些公共服务的贡献的,这些成本并不足以反映这些公共服务的改善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
  (2GDP不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进步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就业状况、收入分配状况、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等方面的社会进步,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由于GDP不能全面地反映社会进步,所以它也不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进步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
  (3GDP不能反映环境损失和环境改善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环境恶化了,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环境改善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由于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损失代价和人类的自觉行动对自然环境改善的成果,所以GDP不能反映环境损失和环境改善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 GDP既具有重要的作用,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当准确地理解它,客观地评价它,正确地使用它,在它的适用范围内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在它不足的地方用其他指标来弥补。我们不能要求一个统计指标什么都能做,就像人各有所长一样。一个跳高运动员可能并不擅长于跳远,让他去跳远,他没有拿到好成绩就指责他,对他是不公正的。对待GDP,我们应当采取科学态度。  

 

文章录入:二龙山第二居委会    责任编辑:龙山信息员 

  • 上一篇文章: 肝脏的解剖部位如何?

  • 下一篇文章: 肝脏有哪些重要功能?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本文关键词: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和客观评价GDP,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94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1394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