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6-11-24 16:39

  本文关键词: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 例 姓名:张秀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公共管理 指导教师:吴声功 20071101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摘要





十六大确定了本世纪前二十年建

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003年3月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是就全国而言的,江苏 应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苏南地区的昆山、 江阴等县(市)已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社会,“十一五"期间,苏中地区县 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经济发展所 面临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它的重点和难点在县一级。本研究试图构建一 个更能反映苏中地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点的监测指标体系,进而以地处苏 中地区的东台市为例进行分析,为苏中地区县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有针对性 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指出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就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方 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分析了全面小康社 会的主要目标、五大要求、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广泛征求专家和县 级政府管理者意见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各种已有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指标体 系,并根据苏中地区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等 方面内容,制定了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经济发 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五大子系统,包括人均GDP、农 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森林覆盖率等30项指标的指标体系。本研 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应用德尔斐(Delphi)法和层次分

析法(址皿)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和序时分析法计
算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并分析了几种监测方法。本研究选取江苏省东台市进 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东台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2.5%。分析并提出 东台市全面小康实现的对策:坚持加快发展,富民优先,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环保优先,科学发展。实证说明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能为 苏中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苏中县级全面小康监测指标实证分析东台市 作
者: 张秀华

指导老师: 吴声功教授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英文摘要

A Study On The Monitoring Indicators System Of Overall Constrution Well—off Society Of County Level Of Mid Jiangsu

——The

Case Of Dongtai City

Abstract

The 1 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m(CPC)had greatly determined this century previous 20 years construction benefit and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population high levels well-off society,in March,2003 Comrade Hu Jinmo

pointed

out,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this goal is,Jiangsu which

to complete speaking of the nation should in the nation take the lead comprehensively

the well-off society,takes the lead basically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At present,

Southern Jiangsu’S county like Kunshan、Jiangyin(city)has realized take the county as unit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In the 1 l th five years plan period,the Mid of
Jiangsu
area

county

territory entered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s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is

crucial time.The

comprehensive

an

long-term and the

arduous duty item which the society,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faces,its key point and

difficulty

in



county level.This research attempts
area

to construct a

monitor target

system which Can reflect the Mid of Jiangsu
society characteristic,then take Dongtai city

county level comprehensive well-off the example
to

as

analysis,for

the Mid

Jiangsu

area

county

territory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proposed the

pointed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This msearch pointed out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al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is from aspect and

SO

on

economy,politics,culture and hundred

ecology constructs the well-off

society,constructs



benefit and several

million

population political

the high level civilization,the

well.off society,is the socialism material civilization,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the

ecology civiliz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ociety.Has

analyzed

the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S essential target,five big requests,the

county level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S goal,in widely solicits the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英文摘要

expert and in the county level state controller opinion foundation,reference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various all-round social progress has been measurable indicators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the

Mid Jiangsu area
SO on

special details,the synthesis

considered socialism

new aspect content

and

rural reconstruction and harmonious social construction,

formulated the Mid Jiangsu county level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to monitor the target system.Constructed including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the lives of the people,the society has developed,the social harmony,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ive big sub systems,including average per
net

person GDP,the farmer

average per

person

income,the cities inhabitant might control the income,forest
USeS

rates and SO on 30

targets target systems.This research
on

qualitative and the quota union method c:atrries

screening

to the

target,the method which the application the Delphi method

and

the

level analytic method(AHP)unifies determines various targets the weight.Using the

synthesis

appraisal

method and

the

foreword analytic

method

to

calculating the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to realize the

degree,and

has analyzed several monitors
to conduct

methods.This research selects Dongtai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diagnosis research:,finally indicated,2006 the city’S

the real

comprehensive
city

well-off realization

degree is
realization

82.5%.Analyzes

and

proposes Dongtai speeds up the

comprehensive

well-off

counter measure:Persisted

development,the

prosperous

common people fn'st,whole advancement,coordinated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rst,science development.The real diagnosis said dynasty printed books

research the target system has the feasibility,may be
for the

operational,Can

provides the basis

Mid Jiangsu area monitor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K呵words:County

Level Of Middle

Jiangsu,Overall Well-off Society,Monitor

indicators,Real diagnosis analysis,Dongtai City

Written by Zhang
Supervised by

Xiuhua Shenggong

Prof.Wu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主垒盔圣日期:丝Z垒!!/}子箩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 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埤日期:4棚 埤日期:竺阜m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第一章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与选题的意义 (一)背景综述





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改革开放以后,小康用来描述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这是在科学判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激发了亿万人民的极大热情。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曾是老一辈无产阶 级革命家的愿望。毛泽东提出过需要50年到100年的时间使中国变成富强国家,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党一贯的正式提法是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并定位于赶
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水平。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概念,是从实际出发,重新 界定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20世纪末,经过深入思考,邓小平提出了我 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片。他在会见日本首相时明确使用 “小康”这个概念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指出在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 达到800美元,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从而明确了“三步走’’的 发展战略。国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 体上达到小康。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 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到2020 年全面实现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社 会的宏伟目标,即“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 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o 2003年3月胡锦涛在参加了十届人大江苏代表团讨论,对江苏工作作了重要 指示,他指出十六大确定了本世纪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的小康社会。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是就全国而言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快一些,江苏 经济基础比较强,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提出在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随后,

o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o参见‘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J:It:京:人民出版社,2006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江苏省委提出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即“两个率 先")。目前,苏南地区的昆山、江阴等六县(市)已于2005年实现以县为单位的 全面小康社会,“十一五刀期间,苏中地区县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县一级。未来几年,如何实现江苏中 部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正确引导各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十 分重要。为此,如何衡量各县全面小康实现水平,采取什么监测指标来界定全面 小康实现程度,就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就是在上述背景下,通过确定苏中地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监测 指标体系和评价准则,建立相应的监测模型,进而以地处苏中地区的东台市为例 进行评价,为苏中地区县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借鉴一般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苏中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 实际,围绕如何加快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这一主题,研究苏中县域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力求达到以下两个研究目的: 一是从研究苏中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基本特征出发,探讨县级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性,并在借鉴国内有关部门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全 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为依据,构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提出 县级全面小康社会的具体发展目标。 二是以江苏省苏中地区的东台市为实证,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并分析东台 市目前的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探索东台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重点难 点,寻求推动东台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突破口与实现 途径,进而提出东台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基本对策与政策建议,为各级党政领 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为东台市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服务,并为 苏中其他地区县级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三)研究的意义 1、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于“全面”二字,就是要实现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更全面的和更均衡的小康社会,实现“六个"更加;不仅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一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是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和精神生活水平。只 有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才能真正走向繁荣富强。因此,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进程实行监测或量化时,不仅要包括反映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统计指标和临 界值,而且还应包括全面反映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指标。 十六大文件中第一次使用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 的号召。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 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 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 城乡和区域发展,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样的背景 和条件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县域全面小康是重点和难点。因此构建县级全面小 康评价指标体系,既衡量全面小康建设水平,同时也指明县级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的方向,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2、苏中县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的意义 由于全国各地区、大中小城市的发展情况不同,面临的环境各异,推动建设 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不可能完全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这就需要在借鉴发达国 家和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符合自身经济社会特点的发展道路。因此, 研究苏中县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实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 值。从理论意义上讲,通过研究揭示苏中地区县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特殊性及 其具体目标,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对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理论的认识。将总结国内外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般经验与在苏 中县域社会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证研究结合起来,有助 于对现有理论进行有益补充。从实践价值上看,本研究对有关问题形成的认识以 及从中引申的政策含义和对策措施,将可能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制定政策的重要理 论依据,从而为加快江苏中部地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服务。同时,本文立足 于探索苏中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性、目标及实现途径,是对当前国内相 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可能成为研究同类问题的重要参考和基 础素材,并对类似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理论依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上承总体小康生活水平、 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作为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小康社会"的发展内涵在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所不同的是,我们今天所提出的全面小康社会,
其内涵更加丰富、全面,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进步的发展内涵,涉及经济、政治、 文化及人的全面发展等各个方面。它是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指 引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小康社会。 (一)相关经济发展理论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质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围绕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一直是20世纪国外经济研究的热点。阿 瑟?刘易斯(W.A.Lewis,1954)“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两部门剩余劳动理论)、罗 斯托(W砒t.W.Rostow,1960)“经济成长阶段论一、钱纳里搿结构变动模型"等认 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改变落后面貌,应走工业化发展道路,主张发挥政府干 预的作用,进行结构改革,有计划地进行资本积累以实现工业化,通过传统农业 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和现代工业部门的产量与就业增长,促进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 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工业化理论的指导下,发展中国家政府充分发挥对经济发 展的干预作用,努力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对农业的忽视, 导致了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的停滞,从而引发了人们对惟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20世纪60年代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Schltz,1964)在《改造传统农业》 中,强调“一个依靠传统农业的国家必然是贫穷的",并明确指出经济增长的关键 是引入现代生产要素,促进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 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化、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发展中国家在追求 经济增长过程中日益严重的资源溃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经济增长模式的 选择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种强调和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 发展理论逐步形成,成为经济发展理论的主流理论,并获得全球性共识,成为人 类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战略布局上,赫希曼(Hirschman, 1958)、威廉姆森(J.GWilliamson,1965),缪尔达尔(G Myrdal)等提出了“不平 衡发展理论",如梯度推进、增长极、点轴开发、网络开发等,强调一个国家或地 区在不同时期要选择有支配全局的重点地区、重点部门发展经济,通过区域增长 极的扩散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阿瑟?刘易斯把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生产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以现代方法生产 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A部门),一个是以传统方式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较低的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部门(B部门)。A部生产率较高。在B部门中,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低,甚至为零 或负数。在该部门中,工资不是由工人的边际生产力决定,而取决于劳动者平均 分享的劳动产品的产量。B部门的收入又决定了A部门的下限。由于人口众多和 劳动资料较少,劳动力相对于资本丰富,以致把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出产业,产业 的产量也不会下降。也就是说,对A部门按现行工资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来说,劳 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因此,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下,A部门将逐渐扩大B部 门将逐渐缩小。也就是说,伴随着劳动力的转移,二元经济结构将消除。这就是 著名的刘易斯模型。 各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同样具有差别性,某些区域如果受到外部因素的作用, 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其他区域,经济发展就会出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发展到一定 程度。就会使区际经济发展等产生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会进而引起“累积性因 果循环一,从而逐渐增大区际经济差距,形成区域性的二元经济结构。对发展中国 家来说,现代工业总是先集中在少数区域,而余下的空间成为区位上不发育的边 缘,空间组织上表现为“二元结构一。①
2、钱纳里结构变动模型

1986年,H.钱纳里等人按人均GDP的变化将经济增长过程划分为六个时期和 三个阶段(表1.1),并对工业化过程中结构变动的一般特征作了全面的归纳和分 析。o 表1.1钱纳里经济增长阶段划分标准及特征
时期 阶段 特征 1970年


标准(人均GDP)

1982年
364-728

1998年
530.1200

初级产品阶段

农业为主发展缓 慢

140-280

2 3

280-560

728.1456 1456-291 2 2912.5460 5460.8736

1 200.2400 2400-4800 4800.9000 9000.1 6600

工业阶段


经济结构变化迅


560.1 120 l 120-2100 2100—3360





发达经济阶段

农业现代化二元 结构消除

3360.5040

8736.13104

l 6600.25000

o吉利斯?波金斯‘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5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一以东台市为例
3、缪尔达尔一赫希曼假说

第一章

缪尔达尔认为,当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进行自由贸易时,发达区域由于增

加了工业品的输出,其工业生产、生产率、技术、教育、文化等会随之得到改进,
表现为一种上升的正反馈运动。而不发达区域的情形恰好相反,而显示出一种下 降的正反馈运动。“市场力量的作用通常倾向增加而不是减少区际差异"。这就是 著名的“循环和累积因果原理刀。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经济进步不可 能同时出现在每一处,经济进步巨大的推动力将使经济增长围绕最初的出发点集 中,任何一个具有较高收入水平的经济都是实力中心区域先发展,在发展过程中 区域间的增长不平等是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伴生物,是经济发展的条件。缪尔达 尔与赫希曼的理论都认为区域差异必然随着经济增长而扩大,且在此过程中,如 果没有周密的政府干预区际差异会不断扩大。因此,他们的理论常被统称为缪尔 达尔一一赫希曼假说。① 4、威廉逊的“倒U型假说一 1965年威廉逊分析了24个国家1940.1961年间的有关统计资料后指出:“在国 家发展水平和区域不平等或地理差异之间存在着系统的联系。在早期发展阶段将 导致区域不平等日益增加,而成熟增长导致区域趋同或减小差异艿。这样,经济增 长过程中区域间不平衡程度的变化呈倒“U"形。即均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替代关 系依时间的推移而呈非线性变化,从长期看,区域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倾向于均 衡和趋同。威廉逊的倒“U’’型假说得到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支持,并被世界 银行用于预测2000年世界不平等与贫困问题。o
5、发展极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可能在各地区同时出现或按同一速度平衡发展。某些 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或大城市,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 发展,形成发展极,再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地增大目身的规模,并对所在 区域发生支配影响,从而不仅使所在区域迅速发展,而月带动其他区域发展。该 理论强调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强化发展极的经济实 力,向周围区域经济形成一个势差,通过市场经济机制中的传导媒介力量引导整 个区域经济发展。@

o宋漩涛‘寻求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o张敦富‘区域经济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o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1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仍将是非平衡协调发展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不同
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相对差距仍有加大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客观实际,我们一 定要处理好非平衡发展中的社会贫富差距过分悬殊的问题,把共同富裕真正落实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民物
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前提下,逐步缩小民族间、地区间和城乡间在经济文化发展 水平方面的差距,使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之 一,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与科学发展观 1、小康社会与全面小康社会 。小康一一词,最早源出l:诗经》,作为社会模式,“小康”最初是中国古代 儒家所描绘的两种社会状态,并在西汉的儒家经典I: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 述,小康是天下为家、靠礼仪关系维持的社会,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 家庭和睦、讲究礼仪。《辞海》对小康的解释,也主要指经济比较宽裕的状况。显 然,古代思想家们所说的小康社会,只不过是一种建立在落后生产力和封建私有 制基础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但它反映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于衣 食无忧生活的美好向往。尽管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这种社会理想从未得到 过实现,但小康思想在中国民间却影响深远,盛行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国古代影 响最为深远的理想社会模式,并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儒家提出的“小康’’内涵得到不断丰富 和发展。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代思想家、仁人贤达曾对理想中的 小康社会做过许多设计,赋予它很多思想内涵。当历史的车轮推进到20世纪70 年代末,“小康"这个古老的话语,在现代条件下被伟大的思想家邓小平灵活地加 以改造和运用,赋予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从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并与“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起。 可见“小康社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它大致有三层含义, 即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邓小平所设计的小康社会和十六大所规划的小康社会。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起初,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而到了1997年,在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提前实现翻两番的情况下,党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 裕’’的历史任务。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会"的历史任务。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 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

达Nd,康水平。力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g
a a oo o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 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 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一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艺术的重要体现,是世界经济 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邓小平同志实现现代化战略思 想的继承和升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历史阶段。 2、科学发展观及其内涵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理论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展理论在中 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到党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使发展理论在中国这块富含创新实践的土地 上得到升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正是各种发展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 的集成与创新,是推动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是对党 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与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一重要思想之间具有内在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关系,它们都 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实践,统一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科学发展观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o‘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 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 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 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 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①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 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 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 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党的“十七一大报告又用简 明的语言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的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 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o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标准的研究 1、居民生活水平衡标准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E.恩格尔在长期从事统计研究工作中,发现了关于消 费趋势的一般规律,即家庭食物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随家庭收入的 多少而发生变化,收入越高,比重越小。后来人们将这一比值定义为恩格尔系数, 用来作为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指标,并在实践中被各国广泛采用。为综合反 映各国居民生活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用恩格尔系数作为判定生活发展阶 段的一般标准,即:恩格尔系数超过60%,视为生活贫困;50.60%为温饱:40.50% 为小康;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富。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的恩格尔 系数一般在20%左右。 世界银行于1990年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把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文汇报'2007年lO 月25日 。同上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家和高收入国家三种类型。规定1988年人均GDP在545美元及以下的国家为低 收入国家,545.6000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W.0rId Bank,1991)。小康相当于中下等收入国家水平。除了用人均GDP衡量社会发展水 平外,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规 定人均GNP300美元以下(平均200美元)确定为“贫困型’’,300-480美元(平 均330美元)为“温饱型”,570.2160美元(平均1380美元)的中下等收入水平 为“小康型胗,2290.5420美元(平均3240美元)的上中等收入水平为“宽裕型, 6200.27500美元(平均17080美元)的高收入水平为。富裕型’’。① 2、收入分配公平程度衡量标准 为反映各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 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了用基尼系数或洛伦兹系数作为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基 尼系数的数值一般在0.1之间,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越高.联合国有 关组织据此作出规定:若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 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6以上 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3、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研究 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水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社 会学教授A?英克尔斯(Alex.Enkeles)以当时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中的资 料为主要基础,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Q岬)、农业产值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 比例、成人识字率、在校大学生占适龄人口比例、每名医生服务的人数、婴儿死 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等11个指标的现 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个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存在着明显 的不足之处,但应该说它大体上反映了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 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以工业化为代表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而且由于这个 指标体系比较简明,易于操作,所以为后来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学者所重视,对 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衡量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研究 随着人们发展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衡量发展水平的

。World Bank.1990.World Development Report.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10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指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各国就探索用社会发展指标 体系来替代以反映经济发展为主的人均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1975 年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莫里斯(M.D.Morris)博士研究使用平均预期寿命、婴 儿死亡率和识字率三个指标计算各国“生活质量指数".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 国宾州大学社会学教授艾斯特斯选择36个社会指标,对1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社 会进步指数一进行了计算。世界银行根据自然资本、产出资本、人力资源和社会 资本计算各个国家的实际资产价值,作为衡量国家财富的新标准。自1990年以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开始在《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由预期寿命指数、教 育成绩指数和实际人均GDP指数三大指标复合而成的人文发展指数(HDI),衡量 各个国家人类发展水平。这些评价指标虽然研究目的、衡量标准不一,但评价的 结果均突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 (二)关于全面小康社会内涵的研究现状 李君如、李忠杰等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发展阶段等问题进 行了研究和阐述,王梦奎、张卓元、陆学艺等人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战略步骤及需要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吕正书、杨秋宝等人比较系统地论 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目标、发展阶段、实现途径等问题。吴树 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继续消除局部贫困、逐步提高小康水平和富裕 程度、由片面发展逐步转向全面发展的阶段。赵长茂、曹立从时间、空间和质量 三个方面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突 出农村和农民、西部地区、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可持续 发展等战略重点,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扶贫开发、增强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 沈建文、陈玉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着力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增强经济可 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制度创新、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着力点。杨宜勇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把缩小“三大差别" (即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入差别)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促进经济社会的协 调发展。《中国农村经济》编辑部认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着重完成由传 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由以农业和工业为主的社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 服务社会、由以政府主导的社会向以法制主导的社会以及由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 等四个战略转型。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一以东台市为例
(三)国内有关全面小康社会评价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

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新世纪头20年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以后,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
在小康生活实现程度的判断、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标准以及对策研究等方面。 1、小康生活实现程度的判断 国家统计局同国家计委和农业部1992制定了衡量全国人民、城镇和农村小康

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并且得到政府部门与社会的认同,一直以此作为衡量全国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程度的尺度。全国标准是作为全国人民小康生活的统一标准设 计的,是测算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准,包括经济水平、物质水平、 人口素质、精神生活、生活环境五个方面共16个指标。城镇标准由经济水平、物 质水平、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五个部分12个指标组成。农村标准由收 入、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与安全六个部分组成, 共包括16项指标。这三套标准是一个体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为 反映小康水平服务,不违反统一性原则。考虑到城市与农村存在较大差别的客观 性,采取制定城镇标准和农村标准作为全国标准的细化和补充的做法,其目的是 想从本质上更为准确地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实现提高程度。 为综合评价20世纪末我国城乡居民小康生活目标实现程度,根据小康生活标 准,国家统计局小康研究课题组2000年通过对各评价指标的详细测算,对1999 年全国总体小康实现程度、城乡居民小康实现程度以及各地区小康实现程度进行 了研究,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小康生活实现程度总体上己超过90%。随后的测算表 明,2000年底除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外,全国城乡居民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生活目标。 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后,中国社科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 课题组2003年构建的农村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由社会结构和生产条件、经济效益、 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四个子系统27个指标组成。o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发 展研究中心(简称“卡特一中心)建立的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由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五个子系统共23项个体指标。 该指标体系是在考虑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⑦中国农调总队,建立 的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

。李培林‘中国小康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o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内涵及指标体系研究.2002
12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制和资源环境六个子系统18个指标组成。①从以上几个指标体系来看,指标测算 结果均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农村在2000年尚未进入小康社会,而以上三种 指标体系评测结果均表明在2000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己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2、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在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发展目标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国 内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全面小康社会测评指标体系。目前,有关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中国社科院李培林、朱庆芳等人根据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内涵,参考英
格尔斯提出的十个现代化指标,提出了包括社会结构、科技和教育发展、人口素 质、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法制和社会治安等五大类共28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并用该指标体系对2001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实际达到的水平进行了实现程度的 综合判断。


(2)国家发改委曹玉书在对小康社会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均GD只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住 房建筑面积、城镇化比例、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大学生入学率、刑事犯罪率 等十项评价指标. (3)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陈友华提出了包括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结构、 社会公平四个方面共1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均GDP、恩格尔 系数、人均建筑面积、平均预期寿命、高中入学率、城市人口比例、非农劳动力 比例、基尼系数、贫困发生率和社会保障覆盖率。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根据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从有利于 反映整个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出发,以综合体现整个 社会演进的动力特征、质量特征和公平特征为原则,提出了由发展动力、发展质 量和发展公平三大类、四个层次共40个基层指标构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 系,并在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和胡鞍钢、曹玉书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社 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分析设定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小康社会量化 标准。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等人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 确定的原则,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综合评价.新华网.2003.9
13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个方面的16项指标,其中经济主题包括人均GDP、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恩格尔系 数和城乡居民收入4项指标,社会主题包括基尼系数、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平 均受教育年限、出生时预期寿命、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犯罪率、日均消费性支 出小于5元的人口比重等7项指标,环境主题包括资源利用效率、使用经改善水 源人口比重、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等3项指标,制度主题包括廉政建设、政府管理 能力2项指标。 (6)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和 时代特征,参照国内外己有的各类评价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现代化指标体系,提 出了由人均GDP、农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人口城 镇化率、成人识字率、大学普及率、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平均预期寿命、人口 自然增长率、基尼系数、社会保障覆盖率、国家信息化指数和国家资源环境安全 系数等14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由于各个指标体系所站的角度不同,指标构成上存在着较大区别,因而其反 映的全面小康社会内涵也不完全一致。但是,不论这些指标体系完善程度如何, 都对评价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形成了一致共识,如人均GDP、非农产业就业 人员比重(或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或第一产业增加值 比重)、城镇化水平、社会保障覆盖率、平均受教育年限(或高中普及率)等指标 在各个指标体系中都有所涉及,只不过提法不同。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在掌握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理 论、社会发展水平评价理论、小康社会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国内全面小 康社会有关评价体系,准确把握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同时结合县级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特点、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苏中地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 的目标,综合考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构 建苏中地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阐述研究选题的缘由与构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 的意义,综合概述了有关理论概念,分析了国内J'l-有关研究现状,为全文研究提供 理论借鉴。 第二章理性思考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相关概念范畴与标准、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与科学发展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分析研究了县域经济社
14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一章

会的重要地位,同时指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研究的要求。 第三章现实思考苏中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总结苏南先进县 (市)实现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与启示,分析了苏中地区差距, 在研究国内有关县级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为进一步构建苏中地区县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提供现实可行的现实参考依据。 第四章主要是阐述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 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根据苏中地区具体情况,综合 考虑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内容,制定了苏 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和序时分析法计算全面 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并分析了几种监测方法。 第五章实证研究。以东台市为例作实证研究,全面介绍东台市自然区域特点 和经济发展概况,分析东台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情况。利用本研究的成果, 结合东台市2006年各项指标实现情况进行监测,指出东台市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 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快推进东台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拟采用系统分析法、综合评价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统计分 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研究构建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及其目标 值,以综合计分法和时序分析法计算县级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本研究以江苏省东 台市为例实证分析,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并为东台市加 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对策建议。 五、论文创新之处 l、在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提出了 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和构建县级全面小康指标的特殊原则。 2、针对苏中县域经济社会特点,建立苏中地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 标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多方面因素,确定了各指标的标准值,将有助于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明确。 3、运用各种多种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提出了综合评价与序时监测两种方法, 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监测更加客观。 4、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并将指标体系应用于江苏省东台市,提出适 合东台市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能为同类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政策制 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15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二章

第二章构建县级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理性思考
构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科学内涵,全面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目和根本要求,特别是充分认识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县域经济社会的重要地位与影响。本章着重分析全 面小康的主要目标与根本要求,把握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重要 作用,通过对全面小康评价的量化指标的分析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中重要地位的研究,为构建县级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与根本要求 十六大提出的要在新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 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小康的科学内涵涵盖全面小康 社会的背景涵义、主要目标和新要求等在内,覆盖经济、政治和社会和以人为中 心的全面发展,要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消除贫困、 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全民共享的小康,又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 小康社会。 相对于总体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更加成熟、更加高级的小康社会,它 是在总体小康水平基础上的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总体来说,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国 小康社会建设的高级阶段,是对目前实现的总体小康生活的丰富和完善阶段;是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发展中深层次问题,具有更高标准、更为全面,以 共同富裕为典型特征;在这个阶段,经济将更加繁荣、社会将更加发展、民主将 更加健全、科教将更加进步、社会将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全面小康 社会,就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一个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 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 (一)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在 内的动态系统工程,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的奋斗目标。十六大提出 其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6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二章

1、经济方面,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翻;基本实 现工业化;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率大幅 度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社会失业率大幅下降,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2、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 本方略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 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加强社会 治安的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不断铲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创 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和社会风气。 3、在文化方面,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心任务,不仅要提高人的思想道 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要提高人的健康素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将 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就要求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 和医疗卫生体系。 .4、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包括:第一,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资源 的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第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第 三,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生产发展为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为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服务。 (二)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 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 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这些根本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N-O二O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 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 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文汇报>2007年lO 月25日
17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二章

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 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 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 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 更加丰富。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 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 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 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 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 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 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 比如,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使用“人均"一词,表明我们党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再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 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有许许多多实在的 “指标",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十七 大报告所提出的新要求,具体包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社会事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这里面既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 创新型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事关国家重大战略 布局的问题,也有和谐文化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建立基本医疗卫生 制度、转变消费模式等民生问题

18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二章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 要求,为有效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体制 保障。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 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木 国情即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所决定的。经济发展虽 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却是发展的核心内涵,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 没有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也就不具备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物 质条件。但是,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并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 支持和必要条件。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起经济社会全面、协 调发展的新机制,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五个统筹’’的发展思路。坚持“五个统筹" 的发展思路统揽工作全局,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道路 和发展模式,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历史经验总结。“五个统筹一作为一种新的实践观念,既体现了“全面小康" 目标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同时 揭示了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对国内建设实践的影响,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 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五个统筹一的核心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这是由我国“三农刀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所决定的。我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因此,必须根 据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经济社会发展中堕 待解决的实际出发,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 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同时,要结合地区差距不断扩大 的实际,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 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中极其重要的一 条,就是要求将经济发展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19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二章

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这也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按照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 统一的原则,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 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 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刀是科学发展观 的本质和核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贯彻“三个代表一重要思想,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公民 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

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量化标准 根据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国内有关部门、专家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 指标体系及一般量化标准进行了研究,但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看法。现借鉴国 内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择其主要指标的一般量化标准予以阐述。①这些指标主要 包括: l、人均GDP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测评指标体系中最核心的评价指标,全面 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就是人均GDP水平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到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目标,人均GDP将达 到3000美元。 2、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这是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的二元 经济社会结构,使我国的就业结构转换严重滞后于产值结构,从而导致日益严重 的“三农"问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严重障碍。不断提高非农产业就业人

。参见曹玉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起点、目标与前景'(‘经济日报》2002.12.2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 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年3月);陈友华‘全面小康 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社会学))2004年第1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目标与指标解释'(‘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7期);李善同等‘详细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 体系的16项指标)(‘经济参考报)2004?3.12).
20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二章

员比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多数专家认为,到2020年我国非农产 业就业人员比重应提高到70%以上。 3、城乡居民收入大多数专家认为,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2020年我国城

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应分别达到18000元和8000元,从而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目
前的3.0以上下降到2.25左右。而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 标体系中,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定为超过6000元。 4、恩格尔系数这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用来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质 量的重要指标。多数专家认为,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应分别下降到30% 和40%以下,也有专家认为应分别降至25%和35%。 5、基尼系数这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 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就突破了 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2001年达到0.4590,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少数 国家之一。遏制基尼系数持续上升势头,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标志。按照多数专家的意见,到2020年我 国基尼系数应下降到0.4以下,也有专家认为应降至0.35以下。 6、城镇化率这是反映社会结构变化最重要的指标,对于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 业化发展进程的我国,这一指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按照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 水平提高速度,多数专家将全面小康社会的城镇化标准定为55%,也有专家认为 应达到50%。 7、平均预期寿命这是衡量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它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医疗服务水平、人们的健康水平等的集中体现。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到 202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达到75岁。 8、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这是反映全面小康社会时代特征的重要指标。2020 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应达到20%以上。 9、大学入学率其反映教育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多数专家认为 2020年应达到30%。也有专家认为,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大学入学率以超过20% 为宜。 10、社会保障覆盖率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是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 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小康社会全面性及社会公平程度的具体体现。对于该指标的 一般量化标准,目前专家的看法差距较大,有人认为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应达到

21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二章

100%,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认为应提高到80%以上。对于城镇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大多数专家认为应达到95%以上。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前 提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县域社会发展积极追求的价值目标,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重点、难点在县级。 (一)县域社会的重要地位 二千多年来,县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一级行政管理层次,据说已有27个世纪的 历史,为历代中央政府所重视。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并正式设立郡县制以来,县就构 成了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元,两千多年历朝历代无所断废,是最为稳定的国家行 政基础,并有着“郡县治,天下兴一的说法。至2001年我国共有2074个县级行 政区划,其中县级市389个。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县域内国土面积为900多万 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4%;全国县域内人口达9.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 的73%;全国县域经济的GDP占全国GDP总量的52%。④县是体制健全、结构合 理、功能完备的基层政权;县又是一个经济规模适当、能够较好进行自我调控、 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经济单元。在发展生产、提供税赋、教化百姓、管理社会,以 及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县起到了其它级别政权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继续实行了县的行政建制。县在我国处于“乡之首,城之尾”,是一种城乡结合 部的社会综合体,是所辖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向上连接城市、向 下辐射乡村,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功能,也是实现城乡二元 经济结构调整的纽带。作为国家政权体系中的一级重要的行政机构,县成为我国 宏观经济系统中一个重要层次,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关键 无论从解决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还是从长远的发展战略来看,县域经济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没有县域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 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县域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也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因此,可以说建设全面小康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所在,而“利益关系的 价值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最广范围的实现利益共
。王怀岳‘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人民出版社,2001. o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人民出版社,2002,第466页
22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一以东台市为例

第二章

赢。众所周知,我国有近10亿多人口居住在县域农村和县属城镇。唯物辩证法告 诉我们,看待和解决问题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想把全面建设小康这盘 “棋’’走活,县域的发展程度如何就显得举足轻重。从发展的量来看,县域人口 总量大而相对经济总量小,县级财力有限;从发展的质上来看,县域人民生活质 量还不是很高、农民收入水平低、工业不发达、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 二元分割的经济社会结构使得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处于一个弱势地位,截止 目前,这种传统的社会模式也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城乡发展的差距仍有不 断扩大的趋势。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这 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转变,因为反映全面小康的两个重要指标是非农业人 口占总人1:3的比重和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实现 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大量转移,我国的城市化率才能大幅度提高,社会结构 才能逐渐趋向合理,t也只有实现了县域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的可支配性 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县域社会发展积极追求的价值是目标全面小康。县域社会的发展说到底是为 了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走全面协调的小康之路。“实 践的合目的性与实践的合规律性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价值观的基本问题。"①全面 建设小康是被事实证明了的并且继续在进行着的合目的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全国人民积极追求的价值目标;而县域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 展则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符合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过程 和重要内容。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 由于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以及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原因,目前,我国的大多 数县域发展动力不足。尤其是欠发达的县,农民收入水平低,县级财政困难,工 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水 平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这些都成为严重制约当地经济 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由于体制的不健全和科技水平含量低,有些县域在开发过 程中,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程度惊人,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资源是开发利用了, 经济指标也有所增长,然而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并没有质的提高,相反是资源枯 竭,生态环境被破坏,有些地方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还存在相当程度

。吴先逵、苏平富等‘时代精神之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90页
23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二章

的贫困人口。

县域社会经济成分复杂,社会结构独特,这给县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带来了 不少的阻力。县域社会经济和社会部门齐全,处于社会管理和运行的基层,既保 留有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印记,又受到现代化文明的洗礼。从总体上看, 大多数县仍是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其中私营经济和民 营经济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额,但绝大多数实行的是一种粗放性的经营方式,生产 工艺和管理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下,不能形成真正的规模经济, 经济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经济结构不能得到积极的改善,农业产业化程度 不高。从体制建设来看,各种经济和社会体制还不够完善。从思想意识来看,在 大部分农村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听天由命的人 生观,安土重迁的乡土观,不思进取的处世哲学,严重束缚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 实现农村全面小康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键。。十六一大报告指出,“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三 农刀问题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如果没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撑,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稳固的物质基础;没有农村经 济的全面繁荣,就没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没有农民的普遍小庚,就 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解决”三 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以考虑,切实在建设和投入上向农业倾斜,给农民实惠。 把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 构,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 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劳动 力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建立“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动城乡互促共进、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分重要。首先,从社会经济性质上 看,县域更多的属于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主要体现在这一地域层次。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如果城乡发展失 调,不仅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最终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 没有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的实现就没有全国全面小康的实现。而我国农村多分布在 县域,研究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无疑是有益的。其次,提高城 市化发展水平和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二章

另一重要任务。为了建成高度发达的城市群体和城镇体系,优化和完善城市结构, 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必须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从县到市的历史性跨 越。①再次,尽管县域经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并不高,但它却决定着我国绝 大多数人口的就业和收入状况,正所谓“郡县治,天下安”。从这个层面上看,县 域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回 总之,县域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重中之重,只有县域经济 社会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我们的小康才能是全面意义上的小康。 五、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研究的要求 1、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县级全面小康社会的监测评价,要在科学 发展观思想指导下,客观地反映出县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 存在的不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统筹兼顾,既要关注目前的发展,更要着眼于 长远的利益;做好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举;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共赢;人类社会和 自然和谐共处。 2、要反映人的全面发展。在积极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人的全面发展是其 重要内容,更是其积极追求的价值目标。县域社会经济和社会结构复杂,其基本 情况是人口基数大,总体素质偏低。“全面小康一突出的是“全面一二字,因此, 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到硬指标和软指标的结合,即反映 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及素质提高状况的客观性显性指标和反映人的积极性和潜力 发挥程度的主观性隐性指标的结合. 3、监测内容应全面、系统。县级全面小康社会的监测,要综合反映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要尽量做到覆盖区域的全面和建设领域的全面,必 须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每个方面都要规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切 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必须把社会和谐、民主法制、精神文明、资源环境发展与经 济发展联系起来,全面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两个方面,研究建立与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相对应的指标体系与评价系统,使之与温饱和富裕阶段的生活内涵有 明显的区别。 4、监测指标的设置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康社会是一个 历史范畴,不同时期对小康社会的量化有不同的标准,应从动态化的、发展的角
。胡福明‘中国县域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熊耀平‘县域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战略》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5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二章

度加以衡量。必须把握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如突出信息化、生态环境以及以人
为本等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指标。指标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一些重要的指

标,在今后的发展中地位可能逐渐降低,甚至失去存在的价值:一些目前不太重
要的指标,以后却有可能成为非常重要的指标,如家庭电脑普及率等。

26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三章

第三章苏中县级全面小康指标构建的现实思考
县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正确评价县级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成果和进程,借鉴先进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构建一套能准

确反映地区全面小康进程的监测指标体系,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推理全面小康进
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按江苏省县级全面小康标准,苏南先进县(市) 基本上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全面小康社会,“十一五"期问,苏中地区进入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苏中地区与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方式、社会发 展基础和结构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照搬苏南发展模式在苏中地区进行全面小 康社会建设不一定可行。本章在研究国内有关县级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 借鉴苏南县全面小康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思考分析苏中地区县级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目标路径,为构建苏中地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提供现 实参考。 一、县级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为评价县级全面小康社会发展进程,国家统计局‘农村全面小康标准研究》 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卡特中心和江苏省等单位和部门分别提出了 各自的农村和县级全面小康社会测评指标体系。 (1)国家统计局《农村全面小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在参照。三步走"战略构 想的基本目标及目前相关国家、群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经济 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资源环境五大类共18个指标 构成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标准。其中“经济发展"包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3个具体指标;“社会发展"包 括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和农村居民 基尼系数共4个指标;“人口素质"包括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村人口平均 预期寿命2个指标;“生活质量’’包括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民居住质量指标、 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和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4个指标;“民主法制’’包括农民对 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资源环境’’包括常用耕地变动幅 度、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根据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农 调总队对2003年全国及各地区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侧评,表明2003年
27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三章

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6.9%,其中四个省市超过50%,西部地区有7个省 区实现程度为负值。

(2)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朱庆芳等人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评价 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社会结构和生产条件、经济效益、人口素质、生 活质量等四大类共27个指标构成的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
201。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陈光金(2004年)利用这一评价指 标体系,对全国各地区农村小康建设的进展、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对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进行了比较。

(3)浙江大学卡特中心按照系统学的原理,吸收国家统计局“基本小康"指
标体系的有益内核,提出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生活质量、生态环 境等五个子系统共计23个指标构成农村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 (4)江苏省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为科学指导江苏省全面小 康社会建功立业设,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江苏省制定了以 人均GDP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 000 美元为核心指标的四大类18项25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二、江苏省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 已有的县级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较大差异。国家统计局提出的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标准,无论从指标构成还是从指标标准值的确定上看,与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卡特中心提出的指标体系相比,均存在着明显差异, 而且浙江大学卡特中心提出的指标体系更象是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制定的农村小 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这说明在全国统一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框架下, 在充分反映全面小康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各地区应结合自身自然、经济、社 会、生态等特点,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制定相应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监测 指标。 江苏省在参照全国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实际和“两个 率先’’的要求,构建了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生态环境 四大类数18项25个指标构成的江苏省县级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体系。

28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三章

表3.1
指标名称 一、经济发展

江苏省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
序号
l 2

单位


权重
24 10 4

标准值
≥24000 ≥92 ≥45


I、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二、二严业瑁加值占GDP比重 3、城市化水平 4、城镇登记失业率 二、生活水平 5、居民收入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居民住房 (1)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2)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 7、居民出行 (1)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比重 (2)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8、居民信息化普及程度 (1)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 (2)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 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 出比重 10、恩格尔系数 三、社会发展 ll、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1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13、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14、社会保障 (1)城镇劳动保障=大保险各自霜蔫面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 城镇失业保险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 15、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 16、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 (1)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2)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四、生态环境 17、绿化水平 (1)城市绿化覆盖率 (2)森林覆盖率 18、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

71;

% % %





4 34 15

5 6


一 兀



7 8 6

≥16000 ≥8000

7 8

M2 M2
% M2

3 3 4

≥30 ≥40

9 10

2 2 3

100

≥12

11 12 13





l 2 3

≥200 ≥40 ≥18
40



14



3 28

15 16 17

% % %

4 4 4 9

≥l ≥90 ≥90

18

% % % %



≥95

19
20

% %

5 3 4

≥85 ≥90

21 22

% %

2 2 14 7

≥90 ≥95

23 24 25

% %


4 7

≥40 ≥20 ≥80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三章

三、苏南6个县市的全面小康进程特征和基本经验 按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测算,2005年,昆山、张家港、 常熟、吴江、太仓和江阴市基本完成全面小康的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成为江 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的县级市。 1、核心指标全部达标。 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衡量是否实现 全面小康的核心指标。2005年,6县(市)均超额完成核心指标值。昆山、张家 港、常熟、吴江、太仓和江阴的生产总值分别达到730.03亿元、’705亿元、678.78 亿元、403.20亿元、300.10亿元和78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 算)分别达到78553元、66365元、53595元、45151元、55937元、54896元,分 别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值24000元的2.27倍、1.77倍、1.23倍、0.88倍、1-33倍、 1.29倍。根据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划分标准,这6市已经达到上 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苏南6市富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昆山、张家港、 常熟、吴江、太仓和江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809元、17078元、17203 元、17100元、16670元、1611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519元、8395 元、841 8元、8328元、8401元、8539元,均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 元和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的全面小康标准。o 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关的其它全面小康指标,苏南6个县级市完成情况 也较好。“经济发展”大类方面,苏南地区工业化进程较快,农业在经济所占比重 较低,2005年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和江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分别为98.3%、98.3%、98.0%、96.3%、95.O%、97.8%,超过92%的全面小 康标准。6市城市化水平较高,均超过全面小康目标值。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下降, 6市除吴江(3.1%)以外都在3%以下,明显低于全省其他地区。¨人民生活”大类, 6市的恩格尔系数分布在30%一40%区间,表明6市居民生活已经达到比较富裕 的程度,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领域不断拓展,旅游娱乐教育服务支出开始在 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有比较重要地位,旅游、汽车、住房等十万乃至百万级消费开 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 2、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苏南6个县级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更加注重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o参见‘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报告>(2005)(2006)
30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三章

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

求,又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苏南6市近年来加大科研投入,
努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 的比重基本达到l%以上水平(太仓O.65%除外)。教育方面,近年来苏南6市加 大基础教育投入,基础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都在 95%左右。各市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地方经济 发展输送大量合格劳动力。6市医疗卫生服务状况良好,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得到健

全,卫生设施标准不断得到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卫生服
务体系健全率接近100%。6市努力构建体系完整、制度健全、水平适当、覆盖城 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大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投入力度,城镇劳动保障三 大保险覆盖面、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都接近100%。 ,3、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苏南6个县(市)把生态环境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放在同等重要 的位置,大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道路植绿、城市增绿、村庄添绿, 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均超过小康目标值。6市通过关停污染严重企业,进 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规划调整工业园区布局,运用集中治污的模式,发挥治 污的规模经济优势,实现了治污效果好和治污成本低的双赢局面,环境质量得到 较大提升。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城市风景优美,农村干 净整洁。“全国园林城市一、“环境保护先进城市"、“生态城市"等称号先后落户这 些制造业发达的城市。 四、苏中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 江苏省从大的区域上划为苏南、苏中、苏北三部分,以长江为界,南部为苏 南地区,经济发达,中部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为苏中地区,经济次发达,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和宿迁五市,经济欠发达。从地级市概 念上划分的苏中地区内部经济社会发展较不平衡,本研究认为按地理区位,将苏 北南部地区的部分县(市)划入苏中地区进行研究较为合理,即苏中县(市)指 扬州、泰州、南通三市所属县(市),加上盐城市所属的东台市、大丰市共16个 县(市),本研究文最后实证部分引用了东台市为例。 苏中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特色,一些沿江沿海县(市)经济实力较强, 这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和各项社会事业有较大提高。但从总体看,
3l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苏南有较大差距。区域经济学将区域差异的成因归结为自然 禀赋、极化效应和区域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苏中地区与苏南地区相比,区域发 展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 等方面。 l、经济发展水平 苏中地区的人口、土地面积等自然资源与苏南地区差不多(加上东台、大丰), 但经济总量、人均GDP、城市化水平等远低于苏南地区。2006年,苏南地区生产 总值13485亿元,而苏中地区只有3860亿元;苏南地区人均GDP48559元,苏中 地区只有23501元;苏南地区一产增加值比生只占2.43%,苏中地区为9.24%。 2000.2005年,苏中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13.O%,比苏南慢O.6个百分点。目 前苏南地区城市化水平在65%以上,而苏中地区在45%以下,苏中县域更低。① 2、人均收入水平 人均GDP差距造成区域间人均收入的差距。2006年苏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7391元,苏中为132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苏南为8221元,苏中为5915元,居 民人均储蓄存款苏南为32317元,苏中为15114元。从收入结构看,苏中地区农 民收入中60%左右来自家庭经营(农业为主),而苏南地区农民收入60%以上来自 工资性收入。可见苏中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目前与苏南有较大差距。
3、社会发展水平

在苏中各个市县中,几乎都处于工业化初始阶段,跟苏南各市县比较起来, 无论是从人均还是从总量,财政收入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社会事业的发展需 要一定资金的投入,而“吃饭财政"不可能加大对文化、教育、科技、环保等事 业的投入。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的人口素质、生活水平、公益服务和社会保 障等指标看,苏中地区县域与苏南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 4、其他方面 苏中县域市场发育程度低,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由于历史与政策等多重原 因,苏中县域经济的自然经济特征明显,绝大部分产品商品率不高,市场化程度 低。而苏南不仅历史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又抓住了乡镇经济、外向经济大发 展的良好机遇,使得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早,发育程度很高。苏中县域农业人口、 一次产业比重大。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民营经济起步晚。在对外经济发展上,

o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2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三章

苏中县域与苏南县域的差距极大,2006年隶属于苏州市的昆山、常熟等5个县级 市的实际利用外资就分别达到32.63亿美元,而整个苏中地区(含大市区)的实际 利用外资为39.94亿美元,其悬殊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程度。由于思想不够 解放,苏中县域民营经济起步晚。近年来,虽然加快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 民营经济已越来越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存在基础差、规模小、 技术含量低、分布零散和效率差等问题,与苏南县域民营经济早已进入自我发展 的快车道相比,相差较远。 五、苏南县(市)全面小康进程对苏中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启示 苏中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苏南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两大方面,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总量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和人均水平上。“十五" 期间的发展表明,苏南县市发展有明显特点。
1、国民经济增长快速。

“十五"期间,昆山市GDP从200亿增加到730亿,年均增长29.5%,而同 期苏中地区县市GDP年均增速为13.0%。“十五"期间昆山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 9.2亿增加到51.6亿元,同比年均增长41.2%,太仓为31.8%。苏南县市“十五" 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有地理区位优势,更有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进入工 业化高级阶段的内在因素。 2、二三产业比重高,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明显。 2005年,苏中地区县(市)GDP中一、二、三次产业构成为10.5:56.6:32.9, 而2005年苏南六县市的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超过95%,且2000年就超 过90%。一产比重过高是长期困扰苏中经济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东台市 为例,尽管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一产的比重仍高达24.6%,比苏南发达县市高近 2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这一特征,是导致财政收入增速不高,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低的重要原因。因为从整体上看,目前第一产业的税赋几乎为零,其比重越 大,对财政的贡献越小;--=产业的税赋相对较高,其比重越大,对财政的贡献 也越大。 3、工业主体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突出。 苏南六县市“十五”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主体经济地位稳固,成为拉动经 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昆山市二产增加值“十五"年均增长达33.1%,太仓市规模以 上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4l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0亿元,年均增长26%。2005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三章

年,昆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34亿元,占GDP的73.1%,而东台市目前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占GDP的22.5%,与太仓2000年26.2%的比重差不多。工业 经济的加速发展,带来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和外来人口的增加,同时加快 了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昆山市“十五’’期间第三产业也保持了年 均25.7%的增长速度。 4、综合竞争力强。 苏南六县市在国家统计局的全国百强县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均位居前列,其中 昆山市列第一位,而苏中地区只有海门、启东等少数县市跻身全国综合竞争力百 强县(市)行列,且名次靠后。昆山、张家港2000年人均GDP就已超过3000美 元,2006年更达到141064元和95271元,而苏中地区目前才23501元。 5、人民生活水平高。 2005年,苏南六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2000美元,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超过1000美元,而苏中地区县(市)居民收入相当于苏南县市5年前的 水平,这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人 均储蓄存款余额等指标中也可得到体现。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四章

第四章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学术界对如何建立县级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 作,有关县级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不断提出。现有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各种指 标及其计算方法都是通过评价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系统 的表现来反映。由于各个地区的全面小康社会条件不同,面临的问题不同,选择 的指标也就不一样,因此才有了众多的指标体系。建立苏中地区县级全面小康社 会指标体系,一要根据苏中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指标;二要具 有可操作性,使其各地可以利用该指标体系评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水平,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定发展战略。本章在以系统理论方法构建苏中地区县级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 一、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的一般原则 1、目的性。在确定每一个单项指标时,都考虑此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 地位与作用,依据它所反映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征,确定该指标的名 称、涵义和口径范围。另外,确定哪些指标才能科学的对所研究的全面小康社会 建设完成情况加以反映和分析,必须充分考虑论文研究和反映问题的不同目的和
要求。

2、科学性。依据一定的目的设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并确定其名称、 涵义和口径范围等,即对指标名称的质的规定,在理论上必须有科学根据,在实 践上必须可行而有实效,这样才能用来搜集资料并予以数量表现,而后据以作出
正确的分析和应用。

3、联系性。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具体指标之间,在其涵义、 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方面,都必须是相互衔接而有联系 的,这样才能综合而全面的认识社会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4、统一性。一方面,就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内部关系来说,同一社 会指标的涵义、口径范围等都必须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就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 系与外部的关系来说,还必须与其相对应的计划指标等具有统一性。 5、可比性。所选指标要便于横向和纵向的研究分析,既要参考国际标准,又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一以东台市为例

第四章

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特点,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具体讲,一是在不同的时间 或空间范围上具有可比性,如以货币为单位的指标必须扣除价格变动因素;二是 在地区之间进行比较时,除指标的口径、范围必须一致外,一般用相对数、比例 数、指数和平均数等进行比较才具有可比性。 6、易操作性原则。指标要易测算,易确定。有的指标虽然从理论上很重要, 但是不好准确测定,可操作性较差,也不宜选用。 7、独立性原则。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能太强。指标之间应当是相互补充的关 系,而不是相互重复。 (二)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的特殊原则 应当在遵循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的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独 立性等原则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体现县级的特殊性。 1、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制度应当 以“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为依据,指标体系必须能够体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同时要突出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 2、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要惠及十几亿人口,对 人的关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级直接面对基层,社会矛盾 集中,因此,所选的指标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对人的关怀,一些容易引 发“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甚至于导致对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直接侵犯的指 标不应入选。 3、必须考虑县级数据采集难度。县级调查机构设置简单,人员少,任务重, 因此,应当精选指标。 4、必须体现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大,因此,县级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制度在遵循统一性的前提下,允许各地根据本地情况适当调 整指标。 (三)国家和省有关全面小康评价指标应用于苏中地区的局限性 许多学者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不少有关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江 苏省建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这些指标体系,总体看在大 的区域是无可挑剔,但应用于苏中地区县级时有很多的局限性。 1、未能突出县级新农村建设。从一些制度中很难完整地看出新农村建设的各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四章

项成就,而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县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应当在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评价中予以全面反映。 2、部分指标不适合县级使用。一是有的指标县级无法取得或不能准确统计, 如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等;二是有的指标对县级无 意义,如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三是有的指标很难统一,如常用耕地面积指数等。 3、指标的目标值量值偏高。很多中央和省属单位的数据都在省、国家等相关 部门统计,而不在县级统计,因此,许多评价制度指标的目标值量值对县级来说, 总体偏高。. 二、构建苏中地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的方法 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及其定量评价方法研究是当前全面小康社会研 究的前沿和热点,评价和监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建立综合决策机制的 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监测的依据。构建全面建设小康指标体系是为了对各 地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对单个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是容易的,只要用指标的实 际指和标准值相对比即可。也可以用多个样本的同一指标数值进行直接排序,找 出被评价样本在整体中的位置。但是用指标体系对样本进行评价时,指标体系包 括多个指标,我们想要的是得到多个指标的综合得分,具体到本研究就是要对苏 中地区县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评价。这就涉及到如何对多指标进 行综合的问题。 考虑到我们的研究目的及人们的习惯,即希望测量出各县离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有多远,决定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本研究将尝试用综合评价中将传统评价法与 统计方法结合运用,从而尽可能的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综合评价法就包括了指标的选取、指标标准值的选取、指标权重的 确定和指标体系的合成等步骤。 (一)指标的选取 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到全国标准,又要考虑地区 差别,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而言,目标要能适应各地的 实际发展水平。而且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是动态的发展进程,根据“十六大’’ 确定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内容和路径,全面小康在内容上包括经济、政治、文 化、科技、法制、环境等,并且要持续、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 量,走向共同富裕,现代化则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并逐步进入知识
37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四章

化社会的转变过程。本研究根据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参考国际、国内关于 社会发展阶段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参照国内、外各种已有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指 标体系,并根据苏中地区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 设等方面,制定了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经 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等5个子系统,共30项 指标。(见表4.1)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多指标评价过程中,权数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权数的确定直接影响 到评价的结果。目前权数的确定由两种方法。一类是主观赋权法,评价者对指标 的重要程度给出人为的评价,通常采用向专家征集意见的方法;另一类就是客观 赋权法,即根据指标数值的变异程度所提供的信息来计算相应的权重。主观赋权 法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是“主观一和“随意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们 对指标重要程度的估计主要来源于客观实际,主观看法的形成往往与评价者所处 的客观坏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主观赋权法只要以事实为依 据,也很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客观赋权法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使不同的评价 者就相同的数据可以得到相同的评价结果,因此被认为是较为科学的确定权数方 法,但该方法的缺陷是对具体经济意义重视不够。 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德尔斐(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 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德尔斐(Delphi)法亦称专家经验统计判断法,是征询专家意 见而后汇总分析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Delphi法要求各位专家尽可能符合实际地 对被评对象做出评价,为此,专家评价系统应该符合封闭原理。主要包括:合理选 择专家,由评价专家在一定评价准则下对被评价对象给出评价结果:反馈验证专 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为下一轮评价选择专家、实行优化组合提供依据。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整理和综合专家们经验判断的方法,也是将分散 的咨询意见数量化与集中化的有效途径。它把要识别的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 由专家和决策者对所列指标通过两两比较重要程度而逐层进行判断评分,利用计 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贡献程度。从而得到基层指标 对总体目标或综合评价指标重要性的排列结果。 假定评价目标为A,评价指标集F={fl,f2,…0,.,fn’,构造判断矩阵P(A.F) 为:P={匈)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四章

厕就就是表示因素fi对旬的影响度重要性数值(i-l,2,...,Il:j=1,2,...,n),坷 的取值如下: A-F判断矩阵及其含义 坷的取值
1 3 5 7 9 2,4,6,8

含义 fi与巧同等重要 fi较旬稍微重要 丘较fj明显重要 jfi较旬强烈重要 fi较fj极端重要 分别介于l-3,3-5,5?7,7?9之f 表示j比i的不重要程度

fji=l/fij

综合多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对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的各类指标的意见, 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为:经济发展指标为0.26,生活水平指标为O.33, 社会发展指标为0.13,社会和谐指标为O.14,生态环境指标为O.12。(具体权重见
表4.1)

(三)单项指标的标准值的确定 按照上述方法构建全面小康社会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后,在确定各单项指标的 标准值时,首先借鉴国内有关研究标准,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教 授提出的现代化10项标准、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年提出的按贫富区分的社会指 标体系21项国际标准,以及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江苏省 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综合分析确定了评估体系中各单项指标的标准值(见表
4.1)。.

三、苏中地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分析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制定制度的原则,县级评价指标选择经济发 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社会和谐、资源环境等五大部分的30项指标,构成了 苏中地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39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四章

表4-1 指标分类

苏中地区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筘标序号精标名称
1 2

净位




权重
10 4 3

目标值
≥25000 ≥90 ≥75 ≥2500 ≥45 ≥16000 ≥800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匕、三产业从亚人员l;l:重
|人均财政收入

经济发展


4 5






5 4 5 5 3

黻镇化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 积


7 8

兀 兀 平方米 平方米





≥30 ≥40
100





10

农村自然村通灰黑公路比重 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自来水普及率

3 2 4 2 2

二、生活水平

1l 12 13 14
‘h


% 厶
r-t



≥20000
100

獗镇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
农村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 居民教育娱乐健康支出占消费 比重

≥55 ≥200 ≥20 <40 ≥l ≥90 ≥90 ≥90
95

Z.^



15

% % %



16 17 18

恩格尔系数

3 4 2 2 2 3 4

氛&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防人中小学教师数


% % %

三、社会发展

19 20 21 22 23 24

劬中毕业生升学率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率 城乡居民收入比

<2:l ≥95 ≥95 ≥60 ≥85 ≥95 ≤0.84 ≥80 ≥20 ≥80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 % % % %

2 2 2 2 2 4 4 4

四、社会和谐

25
26 27 28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薪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
万元GDP综合能耗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吨标煤
% % %

五、生态环境;

29 30

民意测评

{森林覆盖率 |人民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满意 障

1、经济发展方面。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人均财政收入和城镇化水平等5个指标,分别从经济增
40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四章

长、产业结构、从业结构、经济效益、人口结构等五个方面反映经济发展的状况。 人均GDP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成果,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根 据钱纳里理论,此指标更是对经济增长阶段划分的重要标准。按照我国2020年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及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在2000年的基础上,经过20 年再翻两番的奋斗目标,考虑人口增长因素,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均GDP应定 在3500美元之上(贺铿,20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值确定为大于等于25000 元。考虑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应该在GDP中占较大比重,所 以,.二三产业增加值合并占GDP比重确定为90%,城镇化水平为大于等于45%。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目标值确定为大于等于75%。从业人员比重主要反映 经济发展水平,2000年我国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0%,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 平,因此,目标值设定为大于等于75%,相当于上中等收入国家20世纪90年代 后期76%的平均水平。 人均财政收入目标值确定大于等于为2500元。到2020年,我国GDP翻两番 则达四十万亿元左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可以提高到30%,县级适当降低为 20%,人口预测可能增长13%左右,则人均财政收入计算约为2500元。从江苏省 情况看,苏南地区已经达到,因此,这一目标值较为适宜。 2、生活水平方面。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人 均住房面积、农村自然村通灰黑公路比重、自来水普及率、城镇百户家庭电脑拥 有量、农村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居民文教娱乐健康支出占家庭消费比重和恩格 尔系数等10项指标,分别从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住房情况、生活质量等方面反
映居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考虑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生活质量指标上应区别对待,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目标值确定为大于等于16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大于等于 8000元。 农村自然村通灰黑公路比重目标值确定为100%。农村自然村通灰黑公路比重 主要反映农村村容建设状况,目前,很多地区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比重已经完 成,但很多自然村没有达到。 自来水普及率目标值确定为100%。自来水普及率主要反映农村卫生健康相关 方面的基础建设状况,用上自来水是保证人们健康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目标 值确定为100%。

41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四章

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包括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 面积两个指标,其中,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目标值确定大于等于30平方米,农 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为大于等于40平方米。 城镇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目标值确定为大于等于50台。考虑到城镇和农村的 差别,用百户拥有电话代表农村信息化程度,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电话确定为大于 等于150。 恩格尔系数目标值确定为小于40%。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值,将 居民生活水准分为贫困60%以上,温饱50%一60%、小康40%-50,富裕30%-40%,30% 以下为最富裕。根据我国国情,可把全面小康值设为40,总体小康值设为50%。 3、社会发展方面。社会发展方面主要包括科教文卫、民主建设等方面内容, 包括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万人中小学教师数、初中毕业生升入学率、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和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率等5项指标。用初中毕业生升 学率代替平均受教育年限,因为前者容易统计;用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代替5岁 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等卫生指标,因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比5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等指标更能全面反映卫生建设状况。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目标值确定为大于等于l%。考虑县级科研院所 极少,因此,确定为大于等于l%,比国家有关标准低一些。 万人中小学教师数确定大于等于90人。教师数为各类中小学中拥有教师资格 的在岗人员,据2000年人口普查,义务阶段适龄人口比重为15%,高中阶段适龄 人口比重为5%,考虑到计划生育的因素,估计今后中小学适龄人口比重在18%左 右,每万人约1800名中小学适龄人口,约40个班,需100名教师。为了保证义 务教育学龄儿童能够就近入学,就必须保证学校数量,这样有的地区学生数会很 少,就应推行20_-30人的小班教学,教师数量也会相应增加。综合多方面的因素, 万人中小学教师数确定不应低于90人。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指高中阶段在校生数占15一17岁学龄人口的比重,现在义 务教育总体上较好,提高高中教育水平是全面小康重要内容,因此,其目标值可 确定为大于等于90%。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包括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卫生服务人员资格合 格率、社区卫生普及率三项指标,按各占1/3的权重计算,其目标值确定为大于等
于90%。

42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四章

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率目标值确定为95%。村(居)委会是我国基层自

治组织,且村(居)委会自治法颁布已一定时间,到实现全面小康时,理应全部
依法自治。 4、社会和谐方面。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比、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人民群众对 社会治安满意率等3项指标,分别从城乡差距、社会保障和治安状况等方面反映 社会和谐的状况。 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民为1)这是反映社会公平及农民生活保障程度的重要指

标。由于政策原因我国城乡收入比例较大,且近年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这既不
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严重的挫伤了低收入群体的积极性。世界 银行(1998年)分析认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值比不超过2, 这也是一个国家各种不同经济主体收入比率的预警线。此目标值确定主要根据生 活水平方面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目标值确定。: 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基本社会保障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 保险、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四个子指标。其中,城镇基本养老 保险覆盖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农村养 老保险覆盖率目标值分别确定为大于等于95%、95%、85%和60%。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根据每年问卷抽样调查计算,目标值设为95%。 5、生态环境方面。包括万元GDP综合能耗、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综合指 数等3项指标,分别从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反映可持续发展状况。 万元GDP综合能耗目标值可与国家有关制度相同,为小于等于0.84吨标准煤。 总体上说,县级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对于县级可适当提高,目 标值确定为大于等于80%。森林覆盖率。亚洲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平均为20%,发 达国家森林覆盖率为35.7%。为此,20%为苏中地区全面小康时候的森林覆盖率。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综合评价方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事关民心、人民福址的伟大事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准确监测和科学评价至关重要,既要坚持政府的权威评价,也要关注民意,做到 政府实实在在地统计,老百姓完完全全地认可。因此,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 可分以下几种。 1、综合评分评价。综合评分即给指标确定权数,然后计算综合指数,某项指 标得分计算方如下:
43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四章

某指标得分=某指标实现值÷某指标全面小康标准值X某指标权重 这里要注意的是某项指标的最高得分不得大于其权重,逆指标用标准值除以实 现值。其优点是直接明了,能直观看出实现程度,便于横向比较;缺点是容易引 起地区间攀比,严重的导致弄虚作假。 2、时序进度评价方法。时序进度评价方法即根据各地确定的完成时间来评价 当年是否完成时序进度,其优点是便于各地判断自身的建设情况,便于“量体裁 衣";缺点是指标不分轻重,导致实际工作抓不住重点,横向好坏难比较。因此, 可综合上述两种方法,县级监测可采用综合得分加时序进度评价方法,并给指标 进行分级,但不给出具体的权数。对30个指标可分成三级,即核心指标、重要指 标、一般指标,具体分法为:核心指标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水平、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农村居 民人均钢筋砖木住房面积、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卫生体系健全率、基本社会保障 覆盖率等12个指标;重要指标包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产业从业 人员比重、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居民储蓄、恩格尔系数、R&D经费占GDP比重、 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率、人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万元GDP综合能耗等9 个指标;一般指标包括城镇居民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农村居民电话拥有量、城 乡居民收入比、农村自然村通灰黑公路比重、自来水普及率、万人中小学教师数、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森林覆盖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9个指标。 3、民意测评。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主要是政府统计评价,民意测评为 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评价的辅助方法,主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完成 进行验收时,或特殊情况下采用。主要内容是测评人民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满意程度和自身感受,以及对具体指标数据的认可程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 成验收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应低于80%,否则即使统计数据达标也不应宣布 实现。 4、总体实现与全面建成。由于有的监测指标多,有可能出现多数指标达标, 但个别指标未达标情况,因此,实现标准可分为总体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全面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两种情况。总体上实现指监测的30个指标综合得分95以上, 但个别指标未实现;全面建成指不仅监测的30个指标全部达标,而且民意测评也 达标。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五章

第五章

实证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一、东台市自然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概况 东台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江苏省中部地区。东临黄海,位于泰州、 扬州、南通、盐城四市交界处。总面积230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30平方

公里。现辖23个镇,408个村,总人口11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5万人,被
江苏省政府确立为现代化苏中沿海工商业中心城市。①东台市境地形比较平坦,但 也微有起伏,形成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貌。少数地区最高达5.1米,最低为 1.4米,大部分地区在2.6_4.6米之间,以范公堤为脊线,形成堤西与堤东两种不同 地貌。其中堤西属苏北里下河平原,河港纵横,湖荡交错;堤东属苏北海滨平原, 由于海流作用,仍在缓慢淤涨,是一片新兴陆地,每年新生滩涂面积约一万卣。 东台古以盐富,近因农而名,现以工业兴市。东台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 和开发潜力巨大的滩涂湿地资源;工业经济步入提速发展期,纺织、机械、建材、 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投资开发前景良好;古往今来商贾云集,是区域贸易流通 服务中心,辐射苏中、苏北广大地区。1988年被国务院列入沿海对外开放地区, 先后获得中国明星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 省文明城市、全国科普先进市等称号。 2006年,东台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4.7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03 亿元,比上年增长5.O%:第二产业增加值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第三产 业增加值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309元,比上年增长 19.3%。三次产业比例为22.6:45.2:32.2。财政收入15.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5.6l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17元。连续七 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行榜,名列全国第80位,江苏省第17位。 被江苏省列为长江以北县级市中唯一的中等城市。 东台盛产粮、棉、油、茧等农产品,农业经济水平居全国领先位置,曾获国 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畜禽产品生产先进市称 号,并被列为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和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 品生产基地。2006年,农业增加值连续十多年列江苏省第一位,荣获全国粮食生 产先进市称号,全市特经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均提高
。数据资料来源:‘东台统计年年鉴.2006}
45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一以东台市为例
到65%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

第五章

2006年,东台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6.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 产值195.5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92亿元,利税17.0亿元,其中利润7.56亿 元。年末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73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 包括马佐里(东台)纺机公司、磊达公司、峰峰公司、富安茧丝绸公司、庆丰(东 台)纺织服装公司、升中阳木业公司、东强公司等2l家。 东台自古就是苏中、苏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人流、物流密集,市场发 达,服务业繁荣,商业板块优势明显。商业网点数达1万多个,实现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近59亿元。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市场1 15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 9个,国贸大厦、苏中大厦、鼓楼路商业步行街处于苏中、苏北领先水平。房地产、 信息、金融、保险、餐饮、娱乐等服务产业蓬勃兴起,竭力提供方便快捷、贴心 周到的优质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东台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苏南县市相比,仍然存在 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第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经 济增长的方式还没有明显转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科技含量和产品附 加值有待进一步提高。(2)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对能源、资金、人才等要 素需求大幅上升,制约因素进一步明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和资 源、环境、人口的协调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3)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 水平不相适应,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富民优先、建设和谐社会的力度有待进一步 加大。(4)政府组织经济工作的方式和发展环境尚需要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问 题需要在未来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发展和改革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东台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情况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 率先"要求,东台市提出力争2009年、确保2010年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 斗目标。2006年,全市上下坚持“领先苏北,争先苏中,打造苏北第一县(市)一 的发展定位和“全面达小康,建设新东台”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 化、外向化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各项事 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扎实稳健,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不 断向前推进。 (一)东台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指标实现情况 根据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结合2005和2006年度东台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五章

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对照本研究构建的县级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5大 类30个指标。到2006年底,东台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2.47%,比上年提高3.9 个百分点,已有11个指标达标,比2005年增加一个。原始数据见表5.1。 表5-1
指标分类

2006年东台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表
单位
——

指标名称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权重
10 4 3 5 4 5 5

目标值
≥25000 ≥90 ≥75 ≥2500 ≥45 ≥16000 ≥8000 ≥30 ≥40
100

2006年
17309 77.4 62.7 1300 41.6 10333 6217 35.4 51.2 100 10805 98 24 191 16.0 38.4 0.52 71.3 94.7 77.5 96 1.66 97.1 94.3 29.8 97.7 98.3 O.88 82.5 14

得分
6.92 3.44 2.5l 2.60 3.70 3.22 3.83 3 3 3 1.08 3.92 0.96 1.9l 2.4 3 2.08 1.58 2 1.72 3 4 2 1.98 1.00 2 2 3.82 4 2.80


% %
yt;

经济发展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人均财政收入 城镇化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兀 兀 平方米





3 3 2 4 2 2 3 3 4 2 2 2 3 4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 平方米 农村自然村通灰黑公路比重 生活水平 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自来水普及率 城镇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 农村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 居民教育娱乐健康支出占消费比重 恩格尔系数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万人中小学教师数 社会发展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率 城乡居民收入比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社会和谐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 万元GDP综合能耗 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森林覆盖率 综合得分
% % % % % %


% 厶

r--t



≥20000
100

≥50 ≥200 ≥20 <40 ≥1 ≥90 ≥90 ≥90
95

厶 % % %


% % %

<2 ≥95 ≥95 ≥60 ≥85 ≥95 ≤0.84 ≥80 ≥20

2 2 2 2 2 4 4 4

吨标煤
% %

82.47

数据来源:《(东台统计年鉴》、2006年东台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7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五章

1、已经达目标值的有11个指标。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4平方米,目标值930平方米;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51.2平方米,目标值1>40平方米; 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100%,目标值100%: 恩格尔系数38.4%,目标值<40%;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4.7%,目标值≥90%;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98.3%,目标值≥90%; 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率98%,目标值≥95%; 城乡居民收入比1.66,目标值<2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7.1%,目标值≥9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97.7%,目标值>/85%;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2.5分,目标值/>80%。 2、未达标的19个指标。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309元,目标值>125000元,完成目标值的69.2%;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7.4%,目标值≥90%,低于目标值12.6个百 分点;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62.7%,目标值t>75%,低于目标值12.3个百分点; 人均财政收入1300元,目标值2500元,完成目标值的52%; 城镇化水平41.6%,目标值45%,完成目标值的92.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3元,目标值≥16000元,完成目标值的64.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17元,目标值≥8000元,完成目标值的77.7%; 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0805元,目标值20000元,完成目标值的54%; 自来水普及率98%,目标值100%,完成目标值的98%; 城镇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24台,目标值50台,完成目标值的48%; 农村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191部,目标值200部,完成目标值95.5%: 居民教育娱乐健康支出占消费比重16.O%,目标值18%,完成目标值的88.9%;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0.52%,目标值≥1%,完成目标值的52.O%; 万人中小学教师数71.3,目标值>190,完成目标值的79.2%;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77.5%,目标值≥90%:完成目标值的86.1%;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4.3%,目标值≥95%;完成目标值的99.3%;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五章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29.8%,目标值≥60%;完成目标值的49.6%; 万元GDP综合能耗O.88吨标煤,目标值0.84吨标煤,完成目标值的95.2%; 森林覆盖率14%,目标值20%,完成目标值的70%。 (二)东台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序时及可行性分析. 根据东台市确定的“确保2010年、力争2009年全面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指标值"的总体时间部署,未达标的19个指标中,有15个指标在2009年达标, 有2个指标确保2010年达标,另2个指标尽早实现。对目前尚未达标的19个主 要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l、有15个指标2009年可望达标。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6年,东台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09元,比上 年增长19.3%,比“十五一期间平均增幅提高了5.6个百分点。对照2009年人均 实现25000元的目标,今后三年年平均增幅应在13.4%左右,按照东台市目前的经 济发展趋势,特别是“二区四园”的大投入、大突破,将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全市 GDP的提速和高位增长,加之东台市人口为负增长,如期实现这一指标是完全可 能的。 人均财政收入。2006年东台市人均财政收入1300元,比上年增长23.5%,随 着经济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加快发展,财政增收的速度会不断加快,保持年平 均增长25%左右的速度是可行的,2009实现人均2500元能够完成。 城镇化水平。2006年东台市城镇化水平按常住人口计算达41.6,按同口径比上 年增加1.32个百分点,今后三年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达到全面小康标准。 农民人均纯收入。据测算,2009年要实现人均8000元的目标,今后几年年平 均增幅只要达9%以上。从东台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结构转移等情况看, 最近几年增幅一般都保持在10%左右,因此该项指标按期达标应该不成问题。 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居民储蓄存款随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而增长, 根据苏南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看,该指标在人均超万元后增长较快,34年翻一番 能实现。 自来水普及率。离目标值100%只差2个百分点,随着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特别各项农村实事的开展,自来水普及率100%很快就能实现。 城镇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这个指标2006年为24台,今后三年年增量必须达 到9台才能达标,目前尽管没有达到时序要求,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49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五章

以及信息化的快速普及和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该指标有出现跳跃式增长的可 能(类似近年来通信工具的普及),所以,按期达标是有可能的。 农村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这个指标2006年为191台,今后三年年增量只要达 到2部就能达标,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按期达标是没有问题。 居民文教娱乐健康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2006年东台市居民文教娱乐健 康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仅低于指标值2个百分点,按照正常的发展速度,该 项指标可以提前达标。 万人中小学教师数。东台历来尊师重教,文化教育水平在全省有名次,这几 年民间办学发展迅速,公办中小学也有小班化趋势,中小学教师队伍必将不断壮 大,2009年实现小康目标是有希望的。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2006年东台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77.5%,比目标值 仅低12.5个百分点。以东台市现有的卫生工作基础和水平,实现这一指标没有悬
念。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目前实现值是94.3%,目标值1>95%;已完成目标值 的99.3%,经过一年的努力可提前实现。 万元GDP综合能耗。2006年东台市万元GDP能耗0.88吨标煤,比上年下降 O.03吨标煤。“十一五一期间,国家要求万元GDP能耗下降20%,从达到国家要 求看,实现0.84吨标煤的目标是可行的。 森林覆盖率。据东台市林牧局统计资料,2006年东台市成片造林约3.4万亩 (主要集中海边滩涂),经过努力,到2009年全市可新增造林面积10万亩以上, 森林覆盖率也将由现在的14%提高到20%以上。 2、有3项指标力争2010年达标。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力争2010年达标。2006年东台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10333元,同比增幅达15.1%。根据测算,到2009年实现人均16000元的目标, 年平均增幅要达到15.7%,若到2010年达标,则年平均增幅为11.6%。借助现有 的基础和增长势头,今后几年,只要我们始终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通过加 快经济发展促进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继续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大力构筑居民收入 增收的长效机制,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12%以上的年增幅应该是能够达 到的,到2010年实现人均16000的指标也是完全能实现的。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力争2010年达标。近几年来东台市R&D经费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五章

支出增长较快,2006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0.52%。今后几年,随 着东台市“二区四园一载体的快速建设和清洁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将相继落户和投产,全市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和财政配套投
入资金也将会以较大幅度逐年递增,力争2010年达标。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东台市目前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是29.8%, 离目标值60%有较大差距,但这几年中央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东台市今后可望 在这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比如加大财政配套支持力度,农民养老问题终将解 决,完成全面小康目标。 3、另有2项指标力争尽早实现。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需滞后几年实现。 东台市2006年的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幅分别为19.7%和19.O%,总量占GDP 的比重为77.4%。以此测算,今后几年,,东台市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保持22% 和19%以上的年增幅,到2012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可以达到90% 以上。而保持这一增幅,靠“十一五一期间“二区四园’’的投入拉动、靠市区的 繁荣推动,靠海滨文化和旅游业、大型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是能够 实现的。 三、东台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大子系统的综合分析 从东台市县级全面小康综合指数来看,2005年、2006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分 别为78.6%和82.5%,从近年来每年增长4到5个百分点简单推算,那么到2010 年将有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分系统来看,五个子系统实现程度最好的是社会和 谐,实现程度为92.7%,其次是生态环境子系统为88.5%,实现最低的一个子系统 是经济发展,2006年实现了73.7%,离全面小康的距离还有26.3%。 1、经济发展。是实现程度最低但发展最快的一个子系统,该子系统从2005 年实现了66.5%,2006年实了73.7%,比上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该子系统实现 度低主要因为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及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二项指标没有达到时 序进度,同时人均财政收入也刚刚实现了一半。城镇化进程缓慢也是影响经济发 展重要原因,因此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是东台今后较长时间面I晦的发展重点。 2、人民生活。2006年东台市人民生活子系统实现程度83.7%这个子系统中, 城乡居民收入占了很大的比重,东台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特 色农发展较好,所以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列江苏省第17位。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五章

东台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苏中地区属一般水平,2006年是10333元,比上年 增长15.1%,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不仅要加快发展地方经济,更要不断提高城 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3、社会发展。这个子系统中,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良好,科技投入水平不够, 可能是县级城市科研机构较少原因,东台市R&D占GDP比重2006年才0.52%, 离全面小康的实现标准有较大距离。 4、社会和谐。这是得分最好的一个子系统,除农村养老保险刚刚起步,发展 比较缓慢,其他指标近期都能实现。 5、生态环境。这是得分较好的一个子系统,主要原因是因为东台地处江苏中 部沿海,有较为丰富的滩涂湿地资源,环境质量和森林覆盖率实现程度较高,工 业也以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发展不快,所以GDP能耗较低。 四、东台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薄弱环节 2006年东台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全面小 康指标中仍有较多弱项,一些已经达标或达序时的指标基础还不够稳固。产业结 构、城市化水平、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科技研发等方面仍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 难点。对照实现时间,差距比较大,任务较为艰巨,有些问题还尤为突出。 1、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从监测结果看,经济发展方面得分在五大项中完 成程度最低。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方面,东台是一个农业资源优势明显且一产占 比较大的县级市,2006年,东台市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为77.4%,如要按期达 标,今后四年每年需要提高3.1 5个百分点,而近三年来年均实施递增仅为2个百 分点。产业结构层次不高,说到底,主要还是工业化进程不快、服务业发展滞后 造成的。 2、城镇化水平提升趋难。2006年东台市城市化率为41.6%,2006年均仅提高 0.8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综合反映,产业结构优化、城乡 协调发展、居民生活改善等都会表现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上。城镇化水平是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综合反映,产业结构优化、城乡协调发展、居民生活改善等都会 表现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上。城市化既是工业化的结果,又是工业化的载体。东 台市在工业化进程不快、城市化又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要如期达到城镇化目标值, 难度很大。 3、富民工程任重道远。从全面小康监测结果看,最大的弱项仍然集中在经济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五章

和民生的两个方面。要建设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核心是富民,难点也是富民,而 难中之难又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2006年东台市农民人 均纯收入为6217元,今后三年达标年均增长率需要达到9.O%,城镇居民可支配收 入10333元,今后三年达标年均增长率需要达到15.7%。2006年,东台市城镇百 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平均仅为24台,远低于全面小康标准的50台。居民消费结构 升级不快,说到底与收入不高、增长不快有很大关系。因此,要继续把致富居民 作为当前的突出任务,建立健全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4、科教投入亟待加强。多年来,东台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其动力主要来自 来于投资推动,但从长远看,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终动力还是要靠人力 资本,这就要求我们量质并举,加大科教投入。从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看,, 东台市实现值只有目标值的一半。就教育方面而言,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因适龄人 口下降,达标难度不太大,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达标,还要促进教育公平与资 源的合理布局,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智力基础。 5、发展不平衡,阻碍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全面小康”不是浅层

次、低水平的小康,而是高层次、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我们必须看到,作 为一个人口大市,东台市还有大量弱势群体、贫困户,贫困人口尚占一定比例。 就收入而言,2006年城镇居民高低收入比为7.7:1,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低收入比为 8.5:1,富裕与贫困的差距依然较大,即使城乡居民收入平均达到小康目标,但仍 有相当部分居民达不到“平均数一。就地区经济发展而言,镇与镇、村与村发展 不平衡,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艰巨性。 6、环保工作切勿懈怠。环境综合指数属于时点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其 不稳定性,但这个指标却非常重要,它是体现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与生态和谐 发展的重要尺度。2006年与上年相比,环境综合指数下降了4个百分点。可见, 环境综合指数当前达标不代表以后就持续达标。因此,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 坚持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把环境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放在同等 位置,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五、加快推进东台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对策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东台市今后四年最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因此,必 须找准切入点,明确主攻方向。 1、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营造“全面奔小康”的良好氛围。发展经济是全面
53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五章

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首要任务。今后四年,东台市要如期达小康,二、三产业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需提高3.1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年均需提高O.85个
百分点,任务相当艰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水平偏低,归根到底还是经济 发展相对落后造成的。因此,我们还是要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无论宏观 环境如何变化,经济工作遇到多大困难,都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不动摇、和谐发 展不动摇、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分类指导,实行政策激励,努力增创发展新优 势、拓宽发展新领域、增强发展新动力,在全社会形成言必谈经济、行必为经济, 人人创业、企业积极投资的良好氛围。 2、坚持富民优先不动摇,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建设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必须把致富百姓作为当前的突出任务,建立健全增收的长效机制,努力使人民群 众的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 展的成果。要坚持产业拉动,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规模化经营,加快产 业富民。要继续把支持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主要途径,着力推动全民创业、自主 创业、艰苦创业,加快创业富民。要广开就业门路,加快建立产业带动就业、市 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新机制,加快就业富民。 继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务工的组织化程度, 加快转移富民。通过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达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3、坚持整体推进不动摇,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全面 小康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积极运用财政手段, 鼓励企业不断加大R&D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产学研 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基地。要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全面建成疾病预 防控制体系。要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逐步将未参保企业、个体工商 户等也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 4、坚持环保优先不动摇,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 调发展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和支撑条件。虽然东台市生态环境指标同比有所进 步,但要防止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指标出现反复的现象。因此,要始终坚 持环保优先方针,以改善环境、优化生态为目标,将生态理念贯彻于经济发展和 城市建设的全过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坚持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推动现有产业生态化 转型,形成低投入、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环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第五章

保执法力度,重点整治污染产业、区域和流域以及农村饮用水源环境,实现经济 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合理规划建设公共绿地、环城绿带、 生态公益林,构筑城市绿色屏障。 5、坚持全面小康目标不动摇,形成引领东台科学发展的新导向。全面小康社 会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民主法制建设和生态 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反映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运用这一指标体 系来引导发展实践,考核干部的工作实绩,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约束力。在指标 体系的引领下,东台市应认真落实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 发展方针,着力推进发展模式转换,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注重速度和质量并 举,经济和社会同步,城乡和区域协调,资源和环境良性循环,努力把发展中的 不协调、不和谐降到最低限度。东台全面贯彻和实施全面小康指标体系,首先要 在发展理念上实行转变,llp.由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变为更多地注重人的全面 发展,由注重经济增长转变为更多地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由把GDP作为衡量经 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转变为人文、资源、环境发展质量的综合考核,引导经济 社会加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结语





党的“十七一大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对兼具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县域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地实 现,同时也必将对我们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苏中 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监测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系统、全面地构建了苏中县级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的 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对策。这无疑具有较高 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结论一:本文在克服现有指标体系缺陷的基础上,建立了县级全面小康社会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五大类,共30个单项指标。该指标体系不仅涵盖了整个全面 小康的内涵,而且包含了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指标,指标具有 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结论二:本文以江苏省东台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东台市进入了全 面小康建设以来,2006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2.5%。按照近年来每年4个百分 点的增长速度简单推算,东台市有望在2010年左右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结论三:以东台市为实证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经过验证,指标体系具 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能够为县级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提供依据。 二、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由于学识和时间的限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欠缺之处。目前在统计资料上还 无法取得一些数据,有的定性的指标又难以取到连续的数据。本文写成之际,党 的十七大提出了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新要求,本文在理论部分虽有所涉 及,但还很不深入,今后有待于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研究: 1、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 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变革,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一些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的指标或 者那些在今天看来没有多少意义的指标,将来可能会成为对社会生活影响十分巨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结语

大的重要因素,从而需要将其纳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之内。部分指标的数 值和权重可能出现或高或低的问题,这就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指标数 值和权重进行调整。 2、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运用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全面小康社 会应综合运用社会、经济、生活、生态等多种类型的标准,但除经济类的指标和 部分其他类型的指标易于量化以外,诸如政府管理能力等其他类别的指标则比较 主观,难于量化,可设法将其加入. 3、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层次上考虑。全面小康标准是用来 衡量地区整体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程度,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指标体系还应当 起到目标导向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就应当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将目 标层层分解下去,让每个层次的政府都有可望可及的行动目标。但必须明确,这 种具体化是一个在地区范围内的统筹过程,而不是各地区照搬标准。毕竟全面小 康社会不是一个绝对平衡的社会,而是相对的更高层次的小康,必须酌情为地方 标准设立下限。

57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李培林、朱庆芳.中国小康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樊纲.渐进式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5:胡鞍钢、王绍光、康晓光.中国地区差异报告【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6.林毅夫、蔡防、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 7.(美)H?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8.刘彦随.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原理与决策【叨.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9.宋漩涛.寻求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0.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1.张敦富.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12.吉利斯?波金斯.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3.E?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14.中国小康之路【M】冲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 15漕玉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起点、目标与前景[N】.经济日报,2002.
12.23

16.农调总队.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综合评价.新华网,2003.9

17.国家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冲国农村全面小康监测报告【M】.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4.
1 8.王怀岳.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9湖福明冲国县域经济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
20.熊耀平.县域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战略[M】.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21.K.F.齐默尔曼.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2.王梦奎、李善同.中国地区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 23.魏礼群.1996.2010年中国全面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宁:辽宁人民出版社,

58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1996

参考文献

24.杨圣明.五个统筹的经济理论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2)

25瑚本田.关于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2 26.魏晓锋.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
27.谭跃进.定量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8.琳友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叨.学海,2003 29.吴树青.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个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
(1)

30.陈友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社会学,2004(1) 31.叶宗裕.对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考.统计决策【J】,2006,(15) 32.贺铿.关于总体小康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设想【J】社会土义经济理论与实
践,2003.

33.国家统计局.2005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4.王梦奎.我国小康社会的定性定量分析IN].中国经济时报,2003.3.25

35.朱庆芳.小康社会及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价方法【J】冲国社会科学院网,2003
36.江苏省统计局.2006江苏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7.王雪非汤以伦.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7 38.江苏省统计局.2007江苏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9.东台市统计局.2006年东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0.东台市统计局.2006年东台统计年鉴,2007
4 1.Bunyard P.and Morgan Grenville E The

Green Alternative to

Good

Living[M】.

London:Methuen.1 997.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情况
l、《对东台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调查与分析》《公共管理与实践探索论
文集》,苏州大学MPA中心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2、《江苏省东台市私营个体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经济师》(全国中文
核心期刊)2004.12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

致谢





三载光阴,转瞬即逝,回眸过去,思绪万千.值此论文写就之际,既有成功 的喜悦,也深感求学路上的艰辛,并为能得到老师、同学、同事以及亲友的关心、 支持和帮助而感到十分庆幸! 本文的写就,倾注了恩师吴声功教授大量的心血.从论文选题、内容确定, 结构设计到最后成文,恩师都付出了大量艰辛、无私的劳动。恩师渊博的学识,

敏锐的思想,严谨的治学态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以及诲人不倦的育人 精神,无时无刻不深深地感染和鞭策着我,并且将作为楷模成为我未来研究工作 和做人的立身之本,令我毕生受益. 在论文的选题论证和写作过程中,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袁勇智教授、
蔺国强教授等老师对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给予了很多指导、帮助和启迪. 盐城工学院的老师多年来给予了很多关心和帮助.这些同样让我铭刻在心!

在论文调研过程中,江苏省东台市统计局、东台市政府办公室为我深入调研 提供了机会,使我对东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也
从中感悟到许多在书本中难以体会到的东西,对我写好论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苏州大学研究生处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们以及东台市统计局的领导 和同事们,对我完成MPA学业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所有这些师长、领导、朋友、 同学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都为本文的撰写增添了光彩.在此,谨向以上曾给予 本文写作以无私帮助的所有人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最真诚、最衷心的感谢!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爱人陈娅萍和儿子张君逸!在我多年的学业生涯中, 是她们伴我走过这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和我共享欢乐与痛苦,并给予我不断进步 的动力,使我能坚持到最后,完成自己的学业.

张秀华 2006年10月于江苏东台

61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 为例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张秀华 苏州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胡学锋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对应的社会文明发展程度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5) 2. 刘玉博.康晶.Liu Yukang.KANG Jing 文明生态村评估指标体系探讨[期刊论文]-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6(4) 3. 马欣 基于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期刊论文]-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9(4) 4. 杨万江.朱允卫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农业技术经济2004(2) 5. 欧向军.OU Xiang-jun 江苏省县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2006,21(3) 6. 王锋.许一鸣 江阴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启示[期刊论文]-农村·农业·农民A2009(12) 7. 王翔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期刊论文]-中国城市经济2006(2) 8. 牧言 透析"县市扩权"[期刊论文]-中国牧业通讯2004(23) 9. 张威.穆华民 长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会议论文]-2005 10. 李卫平.Li Weiping 常州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监测研究[期刊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8(6)

引用本文格式:张秀华 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7



  本文关键词:苏中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以东台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0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190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8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