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赤字核算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生态赤字核算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态赤字是一国消费所需的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超出该国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可提供的生态足迹量形成的。通过对1991~2003年中国生态赤字的核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均赤字0.5076~0.7246ha,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赤字的65.08%~86.42%是靠耗竭资源、尤其是能源来平衡;环境污染占赤字的比例达11.06%~31.62%;进出口仅占1.15%~5.73%;从1996年开始,我国在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贸易中的净输入足迹由赤字转变为盈余,有利于保护国内资源存量。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F222
【正文快照】: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生产活动限定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盲目地追求GDP高增长,使得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原材料需求的急剧增长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损耗;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因处理不完善而破坏了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贞礼,黄璜;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以南方丘陵山区郴州市为例[J];热带地理;2004年02期
2 黄广宇;福建省真实国民储蓄与资源环境损失研究——SAMRE方法及其应用[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J];生态学报;2001年09期
4 白艳莹,王效科,欧阳志云,苗鸿;苏锡常地区生态足迹分析[J];资源科学;2003年06期
5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春旺;沙润;周年兴;;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2 叶长盛;刘平辉;陈荣清;;江西省近5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3 刘欣;葛京凤;梁彦庆;;山区县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4 焦士兴;王安周;;河南省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顾晓薇,李广军,王青,刘建兴,丁一,刘敬智;高等教育的生态效率——大学校园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6 徐中民,程国栋;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7 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刘建兴;丁一;;调整的生态足迹方法在辽宁省的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2期
8 李瑞霞;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鹤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4期
9 王玉梅;尚金城;徐凌;;吉林生态省建设规划背景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5期
10 张泽洪;;基于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生态足迹方法在城市尺度应用研究的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2 刘苏;吴迪;叶慧海;魏显威;石冰;赵琴;;常德地区生态足迹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4 赖力;黄贤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生态足迹评价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园;;西安市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欣;;济南市2000年生态足迹研究[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甘明超;;西藏地区持续发展的动态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8 范晓秋;姜翠玲;陈星;章亦兵;张伟新;裴海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评价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李广军;;沈阳市高校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爱锄;西北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蔺海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和环境资产负债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娟;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刘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鑫;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水资源合理配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孙兆敏;宁南旱作农区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陈晓;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焦胜;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湖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桂林旅游生态承载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蒲仕刁;绵阳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王宁;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令;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李筱琳;额济纳绿洲复合系统可持续定量评估[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基纯;大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测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贾海燕;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流域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李俊峰;皖江城镇带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9 鲁丰先;中国省级区域生态占用的计算与分析[D];河南大学;2003年
10 杨勋林;基于GIS和SD模型的桂西北石山区生态承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黄肇义,杨东援;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痕迹分析方法[J];城市规划;2001年11期
3 杨友孝,蔡运龙;中国农村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估——SEEA方法及其应用[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4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5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6 张志强,孙成权,程国栋,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趋向[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6期
7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当代生态经济的综合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8 梁星,王祥荣;上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痕迹评价[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陈东景,徐中民;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应用与探讨——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1年04期
10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任绍敏;绿色GDP变“生态赤字”为零[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苏环保;谈谈绿色GDP[N];新华日报;2007年
3 张伟;绿色GDP 中国第二代发展战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4 陈可文;应特别重视海洋“绿色GDP”的增长[N];中国海洋报;2004年
5 康守永;如何看待绿色GDP[N];经济日报;2004年
6 陈建辉;GDP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2004年
7 陈金艳 丁蔚文;苏州引进绿色GDP指标受到关注[N];新华日报;2004年
8 薛欢;让环境与经济增长相得益彰[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生态赤字核算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29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