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8 09: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从各国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部门转移到非农业生产部门,是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正面临经济改革发展的转型期,经济发展新动力的成长势头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所代替,城市工业部门不再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因此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到城市就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共同推进,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现代化进程的重中之重。论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收益视角出发,以发展经济学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和马克思关于劳动力转移思想为理论基础,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关于在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不仅与个人及家庭的效用有关,也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制度有关。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在成本收益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些成本收益不光包括经济方面的因素还包括非经济方面的因素,最终以净收益的形式来表现。随着国家政策调整与制度改革的推进,宏观经济因素对微...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关于劳动力转移的思想
2.2 发展经济学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理论
2.2.1 二元结构理论
2.2.2 新迁移经济学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
3.1 相关概念界定及假设条件
3.1.1 相关概念界定
3.1.2 假设条件
3.2 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收益模型建立及分析
3.2.1 就地转移成本收益分析
3.2.2 异地转移成本收益分析
3.2.3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
3.2.4 模型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的主要因素分析
4.1 经济因素
4.1.1 区域经济差距
4.1.2 产业结构的调整
4.2 制度因素
4.2.1 户籍制度
4.2.2 土地经营制度
4.3 政策因素
4.3.1 农业政策
4.3.2 城镇化政策
5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5.1 关于促进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5.1.1 加大力度推进县域经济城镇化
5.1.2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5.1.3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吸纳劳动力能力
5.1.4 对于回乡创业农民的政策支持
5.2 关于促进异地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政策建议
5.2.1 户籍限制的进一步解除
5.2.2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
5.2.3 着力发展民营企业
5.2.4 对于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
6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镇适应性、技能型收益、精神收益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2291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J]. 程名望,史清华,潘烜. 公共管理学报. 2013(01)
[2]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方运战.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01)
[3]未来2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潜力和趋势分析[J]. 童玉芬,朱延红,郑冬冬. 人口研究. 2011(04)
[4]新迁移经济学对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适用性分析[J]. 赵燕.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1)
[5]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及变动趋势预测[J]. 涂圣伟,何安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03)
[6]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 黄国华.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01)
[7]被世界关注的中国农民工——论中国特色的深度城市化[J]. 蔡昉. 国际经济评论. 2010(02)
[8]城市化与农民工的贡献——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思考[J]. 蔡昉. 中国人口科学. 2010(01)
[9]效用论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均衡分析[J]. 刘俊威,刘纯彬. 未来与发展. 2009(10)
[10]马克思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思想研究[J]. 孙俐俐,侯晋封.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6)
博士论文
[1]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D]. 李厚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1
[2]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徐文.吉林大学 2009
[3]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D]. 王萍.东北财经大学 2006
[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收益问题研究[D]. 杜书云.郑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视野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杨曦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2]海安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研究[D]. 朱日胜.扬州大学 2009
[3]新时期我国“三农”政策调整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影响研究[D]. 游小国.武汉科技大学 2009
[4]成本—收益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D]. 龙玮.北京交通大学 2008
[5]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分析[D]. 郭薇.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研究[D]. 谈元.华中科技大学 2007
[7]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阻碍因素与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D]. 张楠.西南财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65217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关于劳动力转移的思想
2.2 发展经济学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理论
2.2.1 二元结构理论
2.2.2 新迁移经济学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
3.1 相关概念界定及假设条件
3.1.1 相关概念界定
3.1.2 假设条件
3.2 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收益模型建立及分析
3.2.1 就地转移成本收益分析
3.2.2 异地转移成本收益分析
3.2.3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
3.2.4 模型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的主要因素分析
4.1 经济因素
4.1.1 区域经济差距
4.1.2 产业结构的调整
4.2 制度因素
4.2.1 户籍制度
4.2.2 土地经营制度
4.3 政策因素
4.3.1 农业政策
4.3.2 城镇化政策
5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5.1 关于促进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5.1.1 加大力度推进县域经济城镇化
5.1.2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5.1.3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吸纳劳动力能力
5.1.4 对于回乡创业农民的政策支持
5.2 关于促进异地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的政策建议
5.2.1 户籍限制的进一步解除
5.2.2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
5.2.3 着力发展民营企业
5.2.4 对于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
6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镇适应性、技能型收益、精神收益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2291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J]. 程名望,史清华,潘烜. 公共管理学报. 2013(01)
[2]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方运战.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01)
[3]未来2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潜力和趋势分析[J]. 童玉芬,朱延红,郑冬冬. 人口研究. 2011(04)
[4]新迁移经济学对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适用性分析[J]. 赵燕.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1)
[5]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及变动趋势预测[J]. 涂圣伟,何安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03)
[6]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 黄国华.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01)
[7]被世界关注的中国农民工——论中国特色的深度城市化[J]. 蔡昉. 国际经济评论. 2010(02)
[8]城市化与农民工的贡献——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思考[J]. 蔡昉. 中国人口科学. 2010(01)
[9]效用论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均衡分析[J]. 刘俊威,刘纯彬. 未来与发展. 2009(10)
[10]马克思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思想研究[J]. 孙俐俐,侯晋封.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6)
博士论文
[1]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D]. 李厚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1
[2]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徐文.吉林大学 2009
[3]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D]. 王萍.东北财经大学 2006
[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收益问题研究[D]. 杜书云.郑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视野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杨曦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2]海安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研究[D]. 朱日胜.扬州大学 2009
[3]新时期我国“三农”政策调整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影响研究[D]. 游小国.武汉科技大学 2009
[4]成本—收益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D]. 龙玮.北京交通大学 2008
[5]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分析[D]. 郭薇.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研究[D]. 谈元.华中科技大学 2007
[7]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阻碍因素与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D]. 张楠.西南财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652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16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