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中国特色城镇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2 13:22
我国的城镇化问题是一个关系现代化建设成败的跨世纪的重大课题。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看,加快城镇化进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201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号文件,强调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推进城镇化。新中国建立后,城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初步繁荣,到普遍萎缩,再到全面繁荣的曲折历程。从整体上讲,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城镇化滞后显而易见。我国的近三十年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甚至低于许多综合国力远不如我国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是我们特有的国情,因此,我国的城镇化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以人为本为思想内核,以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方法内核,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不断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建设新经济型、新文化型、新生态型的镇化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经济对策、政治对策、...
【文章来源】: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模式和积极作用
1.1.1 城镇化的基本规律和模式
1.1.2 城镇化的积极作用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城镇化的内涵
1.2.2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
1.2.3 城市化与城镇化的联系与区别
1.2.4 大城镇与小城镇的联系与区别
1.3 城镇化的基本理论
1.3.1 城镇化西方经典研究理论
1.3.2 马克思主义对城镇化论述
1.3.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城镇化论述
1.4 研究概况
(一) 城镇化的概念
(二) 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问题
2 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2.1.1 我国城镇化的历程
2.1.2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2.2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城镇化发展差距的国际比较
2.2.2 城镇布局不合理,空间分散
2.2.3 城镇政府体制落后
2.2.4 城镇发展模式粗放,缺乏可持续性
2.2.5 户籍制度对城镇发展的制约
2.2.6 城镇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不强
3 我国城镇化道路问题的原因及影响
3.1 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原因
3.1.1 经济发展原因
3.1.2 政治体制原因
3.1.3 思想观念原因
3.1.4 社会文化原因
3.2 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影响
3.2.1 城镇化滞后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3.2.2 城镇化滞后严重制约着内需的扩大
3.2.3 城镇化滞后影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
4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4.1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我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4.1.1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人本理念思想内核——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4.1.2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方法内核——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2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模式选择
4.2.1 新经济型城镇化模式选择
4.2.2 新文化型城镇化模式选择
4.2.3 新生态型城镇化模式选择
4.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我国城镇化道路建设对策
4.3.1 城镇化道路的理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4.3.2 城镇化道路的经济对策:走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之路
4.3.3 城镇化道路的政治对策:建设城镇的政治文明
4.3.4 城镇化道路的文化对策:注重发展城镇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文化
4.3.5 城镇化道路的社会对策: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
4.3.6 城镇化道路的生态对策:城镇化过程注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 陈栋生. 当代财经. 2009(02)
[2]制度体系变动中的大户籍制改革[J]. 郭台辉. 岭南学刊. 2008(03)
[3]人口流动和中国城镇化的空间分布[J]. 何宇鹏,张同升. 中国劳动经济学. 2007(02)
[4]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资源型城市 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J]. 张戈,何邕健. 小城镇建设. 2007(07)
[5]大都市空间扩展的周期性特征——以美国华盛顿—巴尔的摩地区为例[J]. 宗跃光. 地理学报. 2005(03)
[6]关于当前农村城镇化的几点思考[J]. 孙宏宁,崔立峰,周新芳.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4)
[7]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J]. 汪光焘. 求是. 2003(16)
[8]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J]. 于林.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9]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 王学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2(06)
[10]农村社保制度:中国城镇化的瓶颈[J]. 卢海元. 经济学家. 2002(03)
硕士论文
[1]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D]. 常益飞.兰州大学 2010
[2]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的思考[D]. 田要武.中共中央党校 2005
[3]试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D]. 王红婵.山西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60547
【文章来源】: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模式和积极作用
1.1.1 城镇化的基本规律和模式
1.1.2 城镇化的积极作用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城镇化的内涵
1.2.2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
1.2.3 城市化与城镇化的联系与区别
1.2.4 大城镇与小城镇的联系与区别
1.3 城镇化的基本理论
1.3.1 城镇化西方经典研究理论
1.3.2 马克思主义对城镇化论述
1.3.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城镇化论述
1.4 研究概况
(一) 城镇化的概念
(二) 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问题
2 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2.1.1 我国城镇化的历程
2.1.2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2.2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城镇化发展差距的国际比较
2.2.2 城镇布局不合理,空间分散
2.2.3 城镇政府体制落后
2.2.4 城镇发展模式粗放,缺乏可持续性
2.2.5 户籍制度对城镇发展的制约
2.2.6 城镇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不强
3 我国城镇化道路问题的原因及影响
3.1 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原因
3.1.1 经济发展原因
3.1.2 政治体制原因
3.1.3 思想观念原因
3.1.4 社会文化原因
3.2 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影响
3.2.1 城镇化滞后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3.2.2 城镇化滞后严重制约着内需的扩大
3.2.3 城镇化滞后影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
4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4.1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我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4.1.1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人本理念思想内核——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4.1.2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方法内核——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2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模式选择
4.2.1 新经济型城镇化模式选择
4.2.2 新文化型城镇化模式选择
4.2.3 新生态型城镇化模式选择
4.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我国城镇化道路建设对策
4.3.1 城镇化道路的理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4.3.2 城镇化道路的经济对策:走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之路
4.3.3 城镇化道路的政治对策:建设城镇的政治文明
4.3.4 城镇化道路的文化对策:注重发展城镇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文化
4.3.5 城镇化道路的社会对策: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
4.3.6 城镇化道路的生态对策:城镇化过程注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 陈栋生. 当代财经. 2009(02)
[2]制度体系变动中的大户籍制改革[J]. 郭台辉. 岭南学刊. 2008(03)
[3]人口流动和中国城镇化的空间分布[J]. 何宇鹏,张同升. 中国劳动经济学. 2007(02)
[4]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资源型城市 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J]. 张戈,何邕健. 小城镇建设. 2007(07)
[5]大都市空间扩展的周期性特征——以美国华盛顿—巴尔的摩地区为例[J]. 宗跃光. 地理学报. 2005(03)
[6]关于当前农村城镇化的几点思考[J]. 孙宏宁,崔立峰,周新芳.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04)
[7]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J]. 汪光焘. 求是. 2003(16)
[8]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J]. 于林.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9]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 王学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2(06)
[10]农村社保制度:中国城镇化的瓶颈[J]. 卢海元. 经济学家. 2002(03)
硕士论文
[1]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D]. 常益飞.兰州大学 2010
[2]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的思考[D]. 田要武.中共中央党校 2005
[3]试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D]. 王红婵.山西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60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260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