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14:00
  正如我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现状中所述,尽管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过去50多年了,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过去70来年了,但对一些理论问题还存在争议,笔者以经济文化落后的苏联、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例,分析两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必然性、争论、影响及其经验教训,并通过对两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共性的比较,总结出某些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选题具有开创性。这篇论文共分七部分。引言部分阐述了这篇论文的理论依据,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研究现状,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问题。第一章主要阐述农业改造的理论渊源,包括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康帕内拉、温斯坦莱等人的土地公有思想,空想共产主义者欧文、傅立叶的农业协作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论土地国有化》等著作中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化基础上有计划地发展农业的思想,但没有解决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恩格斯的贡献。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提出了兴办合作社的几个原则。第二章主要介绍列宁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理论依据
        (一) 理论界对该问题缺少深入的研究,有些重大问题尚有争议
        (二) 有助于人们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
        (三)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二、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现状
        (一) 苏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现状
        (二) 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 重点
        (二) 难点
        (三) 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渊源
    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土地公有思想
        (一) 莫尔的乌托邦
        (二)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三) 温斯坦莱的土地自由论
    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农业协作思想
        (一) 欧文的农业协作社
        (二) 傅立叶的农业协会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土地国有论
        (二) 合作社是土地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的最好形式
        (三)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
第二章 列宁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
    一、十月革命前列宁的合作社思想
        (一) 合作社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政党要充分利用合作社..
        (二) 消费合作社是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经济组织
    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
        (一) 利用和改造消费合作社
        (二) 用共耕制等生产合作形式改造小农经济
    三、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的合作社思想和实践
        (一) 从“直接过渡”向“迂回过渡”的转变
        (二) 列宁论合作社
第三章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一、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背景
        (一) 1923 年的销售危机
        (二) 农村阶级成分中农化的趋势
        (三) 苏共党内关于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争论
        (四) 集体化运动是实现苏联工业化的必要选择
        (五) 1927~1928 年的粮食收购危机是斯大林推行全盘集体化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苏联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发动及其特点
        (一) 全盘集体化运动是一场缺乏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思想准备的运动
        (二) 苏联全盘集体化运动的特点
    三、苏联集体农庄的演变及其管理制度
        (一) 集体农庄组织形式的演变
        (二) 农业公社、共耕社、农业劳动组合三者的区别
        (三) 全盘集体化运动以后苏联的集体农庄
    四、对苏联全盘集体化运动的评价
        (一) 全盘集体化运动过早地结束了新经济政策,为苏联的解体埋下祸根
        (二) 激化了阶级矛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章 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一、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二)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划分农村阶级的新规定
        (三)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格局的形成
        (四)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
        (五) 农村社会阶层的变化
        (六) 党内对农业发展道路的争议
    二、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一) 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二)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避免农村两极分化的必然选择
        (三)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巩固工农联盟的必由之路
        (四)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三、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行性
        (一)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基础
        (二) 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领导合作社的经验
    四、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一)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步——农业生产互助组
        (二)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迅速兴起的原因
        (一) 过高估计了农民参加互助合作运动的积极性
        (二) 过高估计了改变所有制关系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三) “上有好之,下必盛焉”的作风在党内抬头
    六、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及失误
        (一)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
        (二) 毛泽东对邓子恢的两次批判
        (三)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
第五章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关系的盲目冒进
        (一)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起
        (二) 人民公社的基本特征
        (三) 废除人民公社体制是历史的必然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和演进的四个阶段
        (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绩效分析
        (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的关系
        (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分析
        (五) 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对策
    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一) 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的必要性
        (二) 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
        (三) 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存在的问题
        (四) 发展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对策
第六章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教训
    一、主要经验
        (一) 创造了逐步过渡的形式
        (二) 提供国家帮助
        (三) 工业化与农业改造并举
    二、主要教训
        (一) 违背了自愿原则
        (二)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
        (三) 忽视了变革和完善生产关系需要以生产力的一定水平为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 刘海琴.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S2)
[2]苏联农业问题的历史考察[J]. 曹志鸿.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04)
[3]斯大林农业集体化思想合理性分析[J]. 曹英伟.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06)
[4]东欧国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以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三国为例[J]. 汤德森,宋芳.  社会主义研究. 2007(01)
[5]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韩俊,秦中春,张云华,罗丹.  红旗文稿. 2006(15)
[6]1861年以来俄罗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J]. 卢志渊.  西伯利亚研究. 2006(02)
[7]从社会心理看私人资本主义在新中国头七年的历史命运[J]. 王炳林,马荣久.  中共党史研究. 2006(02)
[8]对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性思考[J]. 张亚敏.  甘肃农业. 2005(10)
[9]苏联农业集体化中的特殊移民现象[J]. 冯佩成.  俄罗斯研究. 2005(03)
[10]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研究[J]. 王厚俊,杨守玉.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



本文编号:3516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516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b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