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进程中的生产率角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15:3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伴随着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呈持续扩大趋势,其中,我国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之间的差距表现比较突出。我国省区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在解释中国地区差距的原因上,现有研究主要从总量分析角度,考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等几个变量的影响。但在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中国省际发展水平的差异上,现有研究从不同的层面对此进行了解释,得出的结论有的支持是物质资本因素起主要作用,有的认为是人力资本的贡献更大,有的认为是政策或全球化等因素起决定作用,少数学者还认为是包含较为广泛内容的全要素生产率所起的作用更大。显然,在此问题的研究上国内并没有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通过国外对此的研究,本文提出一个待验证的假设,即中国省际发展差异的决定力量不是要素的积累差异而是生产率差异。在此角度上,显然生产率的变化决定着地区增长水平的趋同或趋异。那么各省生产率的增长在地区间又呈现哪些特点?又是什么力量造成了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差异?现有文献缺乏对此深入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图弥补国内同类研究的缺陷,从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省区发展差异的关...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进程中的生产率角色研究


改革时期(,978一2004)劳均产出年均增长率的分解%表.64报告了利用公式(.68)对各地区劳均产出增长指数的分解结果

年均增长


992一2004年劳均产出年均增长的贡献分解%改革后分两个时期段进行考察发现,劳均产出增长的来源发生了戏剧性变化,1978一1991年,由技术进步决定的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年均达到了48%西部更是超过东中部地区高达69%;人均资本积累的作用在三大地区也表现同,东部地区高达33%,而西部地区年均则为一5%,显然在中国地区间资本入对劳均产出有效程度差异很大。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生产率增长构成部分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都呈现正的贡献,这在西部地区尤其突出。改革后的第二阶段(1992一2004年)虽然在西部技术进步的贡献比较突出,但由于技术效率下降带来的负作用抵消了技术进步的快速增长,使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也从上一时期的69%降到46%。东部地区在这一时期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由上一时期的48%上升到53%,超过中西部地区继续领跑全国。这一阶段劳均产出增长贡献分解中的另一个特点是技术效率的贡献都由上一时期的正作用变为负作用,特别是西部下降程度尤其突出。这也是上文研究发现,在这一时期收入和生产率呈现双向发散的一个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J]. 彭国华.  经济研究. 2005(09)
[2]资本投入测量综述[J]. 孙琳琳,任若恩.  经济学(季刊). 2005(03)
[3]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 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  世界经济. 2005(05)
[4]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J]. 万广华,陆铭,陈钊.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3)
[5]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J]. 涂正革,肖耿.  经济研究. 2005(03)
[6]改革、政策的相互作用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 严冀,陆铭,陈钊.  世界经济文汇. 2005(01)
[7]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 陈钊,陆铭,金煜.  世界经济. 2004(12)
[8]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J]. 邓翔,李建平.  管理世界. 2004(11)
[9]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  经济研究. 2004(10)
[10]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陈秀山,徐瑛.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5)



本文编号:3570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570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d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