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
发布时间:2023-05-19 18:47
2015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建设布局,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支持粮食生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注意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多地认为农业供求矛盾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更多地把农业项目区、粮食功能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为代表的农业结构调整新方向作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姜长云,2010)。从宏观层面看,建设高品质良田,促进生产集聚水平提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集聚在农业领域正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全球生产集聚发展趋势较为明显,我国生产集聚还处于萌芽阶段,生产集聚效应才刚刚显现。当前学术界对于生产集聚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集聚水平的研究方法、演变趋势、行业特征等宏观层面分析。而无直接阐述生产集聚水平对粮食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尤其缺乏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缺乏对于生产集聚水平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粮食生产,乃至国家粮食安全等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政府针对粮食生产方面建设进程,妨碍了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的有效制定和推进。从已有文...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1.4.1 技术路线
1.4.2 数据来源
1.5 论文结构安排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存在的问题
2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集聚、产业集聚与生产集聚
2.1.2 农业资源禀赋
2.1.3 生产效率、效率损失与单要素生产效率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生产集聚研究综述
2.2.2 关于粮食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
2.2.3 关于单要素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
2.3 文献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1 引言
3.2 理论基础
3.2.1 新经济地理理论
3.2.2 资源优势理论
3.2.3 马歇尔产业区理论
3.2.4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3.3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3.3.1 禀赋特征对生产集聚的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3.3.2 生产集聚对粮食生产效率的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3.3.3 生产集聚对单要素生产效率的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4 资源禀赋与生产集聚演变趋势及现状分析
4.1 引言
4.2 我国资源禀赋演变趋势及现状分析
4.2.1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4.2.2 耕地资源变化情况
4.2.3 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
4.3 我国生产集聚现状与发展演变趋势
4.3.1 研究方法
4.3.2 我国粮食作物生产集聚历史演变趋势
4.3.3 我国粮食作物地区平均集聚率
4.3.4 我国粮食作物作物区域分工及专业化程度
4.3.5 我国粮食作物内部各作物的时空关联性
4.4 本章小结
5 禀赋特征对生产集聚的形成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引言
5.2 生产集聚形成机理
5.3 生产集聚水平与资源禀赋关系分析
5.4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5.5 实证回归结果
5.5.1 生产集聚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5.5.2 生产集聚影响因素二次项回归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
6.1 引言
6.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6.2.1 理论模型设定
6.2.2 计量模型与变量选择
6.3 实证回归结果
6.3.1 假设检验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结果
6.3.2 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实证回归结果
6.4 生产集聚趋势分析及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测算
6.4.1 生产集聚水平与粮食生产效率总体趋势
6.4.2 不同产区生产集聚水平与粮食生产效率区域差异
6.4.3 不同地理区域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区域差异
6.4.4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区域差异
6.5 理论机制验证
6.5.1 农户层面、作用机制与粮食生产效率
6.5.2 农业产业层面、作用机制与粮食生产效率
6.5.3 经济发展水平层面、作用机制与粮食生产效率
6.6 本章小结
7 生产集聚与单要素生产效率
7.1 引言
7.2 理论模型设定
7.3 我国生产集聚水平与单要素生产效率变动趋势
7.4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7.5 实证回归结果
7.5.1 生产集聚与劳动生产效率回归结果
7.5.2 生产集聚与耕地利用效率回归结果
7.5.3 生产集聚与机械使用效率回归结果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生产集聚表现出逐年增加且稳定上升趋势
8.1.2 地区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是推动生产集聚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8.1.3 生产集聚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8.1.4 生产集聚水平对单要素生产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8.2 政策建议
8.2.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集聚区
8.2.2 强化专业化优势区域
8.2.3 提高集聚区比较优势
8.2.4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优化集聚区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已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819898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1.4.1 技术路线
1.4.2 数据来源
1.5 论文结构安排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存在的问题
2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集聚、产业集聚与生产集聚
2.1.2 农业资源禀赋
2.1.3 生产效率、效率损失与单要素生产效率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生产集聚研究综述
2.2.2 关于粮食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
2.2.3 关于单要素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
2.3 文献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1 引言
3.2 理论基础
3.2.1 新经济地理理论
3.2.2 资源优势理论
3.2.3 马歇尔产业区理论
3.2.4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3.3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3.3.1 禀赋特征对生产集聚的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3.3.2 生产集聚对粮食生产效率的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3.3.3 生产集聚对单要素生产效率的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4 资源禀赋与生产集聚演变趋势及现状分析
4.1 引言
4.2 我国资源禀赋演变趋势及现状分析
4.2.1 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4.2.2 耕地资源变化情况
4.2.3 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
4.3 我国生产集聚现状与发展演变趋势
4.3.1 研究方法
4.3.2 我国粮食作物生产集聚历史演变趋势
4.3.3 我国粮食作物地区平均集聚率
4.3.4 我国粮食作物作物区域分工及专业化程度
4.3.5 我国粮食作物内部各作物的时空关联性
4.4 本章小结
5 禀赋特征对生产集聚的形成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引言
5.2 生产集聚形成机理
5.3 生产集聚水平与资源禀赋关系分析
5.4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5.5 实证回归结果
5.5.1 生产集聚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5.5.2 生产集聚影响因素二次项回归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
6.1 引言
6.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6.2.1 理论模型设定
6.2.2 计量模型与变量选择
6.3 实证回归结果
6.3.1 假设检验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结果
6.3.2 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实证回归结果
6.4 生产集聚趋势分析及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测算
6.4.1 生产集聚水平与粮食生产效率总体趋势
6.4.2 不同产区生产集聚水平与粮食生产效率区域差异
6.4.3 不同地理区域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区域差异
6.4.4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区域差异
6.5 理论机制验证
6.5.1 农户层面、作用机制与粮食生产效率
6.5.2 农业产业层面、作用机制与粮食生产效率
6.5.3 经济发展水平层面、作用机制与粮食生产效率
6.6 本章小结
7 生产集聚与单要素生产效率
7.1 引言
7.2 理论模型设定
7.3 我国生产集聚水平与单要素生产效率变动趋势
7.4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7.5 实证回归结果
7.5.1 生产集聚与劳动生产效率回归结果
7.5.2 生产集聚与耕地利用效率回归结果
7.5.3 生产集聚与机械使用效率回归结果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生产集聚表现出逐年增加且稳定上升趋势
8.1.2 地区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是推动生产集聚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8.1.3 生产集聚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8.1.4 生产集聚水平对单要素生产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8.2 政策建议
8.2.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集聚区
8.2.2 强化专业化优势区域
8.2.3 提高集聚区比较优势
8.2.4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优化集聚区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已发表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819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81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