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凝视:反思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10-18 06:11

  本文关键词:旅游凝视:反思与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凝视 注意 非寻常 旅游体验


【摘要】:由于研究者对凝视的简单采借,导致旅游凝视经常被直接理解为旅游者的视觉体验或等同于福柯的权力理论。对于一个外来概念或理论,经过学术共同体成员的批判性思考,终将发展成旅游的内生化语言乃是旅游知识毋庸置疑的理论自觉过程,因此反思旅游凝视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且无法回避。在回顾厄里的《旅游凝视》原作以及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这一概念和理论所受的批评以及研究转向,认为厄里在非寻常架构下阐述的凝视应该还包括注意这一内涵,并强调旅游凝视的价值在于其是"旅游体验"的实现途径而非目的,从而明晰旅游凝视在旅游理论体系中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关键词】旅游凝视 注意 非寻常 旅游体验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408210139) 中国旅游研究院优奖计划“旅游者的城市:一项旅游体验研究”共同资助~~
【分类号】:F590
【正文快照】: 旅游凝视(tourist gaze,国内有译为游客凝视[1])是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John Urry)1990年出版的同名著作中的核心概念。自提出以来,旅游凝视迅速成为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和跨学科研究课题,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学科以及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等领域的现有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九霞;;族群文化的移植:“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的解读[J];思想战线;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林;汪天颖;;近年来国内游客凝视理论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2 王正仙;;探析“旅游凝视”下的民族文化构建[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03期

3 代改珍;;游客对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符号的凝视研究——以北京什刹海的游客体验为例[J];管理观察;2014年09期

4 文首文;林增学;刘敏;;旅游社会文化价值的重构——旅游发展的新视角[J];旅游论坛;2014年04期

5 石群;;反思旅游场域的文化再生产[J];旅游论坛;2014年05期

6 邓小艳;;符号消费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杜聪贤;;基于旅游凝视理论的民俗文化变迁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8期

8 曹莉丽;;游客凝视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研究[J];绿色科技;2010年09期

9 陈岗;;游戏:旅游活动中的另一个精神“中心”——基于赫伊津哈游戏理论的探讨[J];旅游学刊;2012年03期

10 吴茂英;;旅游凝视:评述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杰倪;旅游者摄影行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陆定福;花腰彝舞龙文化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3 张秀娟;“旅游凝视”视角下的民族文化建构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姚静;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5 于祥远;掮客在旅游世界中的功能及其角色演化[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6 田玲;古城镇旅游地家庭旅馆中的主客交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周全慧;在凝视与被凝视之间[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8 张雅雯;旅游摄影中的故事化特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9 汪天颖;徽州古村落旅游凝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10 隋明秋;工业遗产地旅游者凝视行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魏美仙;;他者凝视中的艺术生成——沐村旅游展演艺术建构的人类学考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刘晓春;民俗旅游的意识形态[J];旅游学刊;2002年01期

3 马晓京;;旅游观看方式与旅游形象塑造[J];旅游学刊;2006年01期

4 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5 刘丹萍;;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J];旅游学刊;2007年06期

6 徐赣丽;;民俗旅游的表演化倾向及其影响[J];民俗研究;2006年03期

7 王宁;旅游、现代性与“好恶交织”——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8 陈玉平;王文艺;;论民俗主题公园对民族文化的影响[J];特区经济;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岚;谈谈旅游真实性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陈启跃,王志民;论旅游专列线路的设计[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刘振礼,王建军;旅游专家咨询系统的开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杨更生,吴纯渊;浅析人类旅游活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孙九霞;节日符号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运用及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年04期

8 谢彦君;;旅游体验的情境模型:旅游场[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9 谢彦君;;旅游体验——旅游世界的硬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卞显红;旅游目的地形象、质量、满意度及其购后行为相互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谢春山;;试论旅游的本质及特征[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耿庆汇;;旅游生态系统及其平衡与调控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4 阚耀平;高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勾四清;;海南旅游商品组合开发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7 李发永;;我省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8 肖升;王悦;;论旅游体验营销[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吕少敏;;关于延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玲;旅游产品市场发展新契机[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生延超;旅游专列产品开发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李炎 罗宁 莫锟;从“云南现象”看旅游图书的成长历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刘思敏 陈蓉;中国冬季旅游的“三极”格局(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陈鹰;旅游传媒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扮演五大角色[N];江南游报;2007年

6 蒋水林;新兴市场亟待信息支撑[N];人民邮电;2006年

7 孙小和邋周云峰;步入“数字化旅游”时代[N];人民邮电;2007年

8 梁增贤;旅游虚拟经济时代的来临[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李慧;公益旅游为何成时尚[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刘;旅游体验的类型与效果研究[N];中国旅游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张宝;旅游出行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明媚;旅游与宗教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张玲;基于知识旅游的知识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莉;我国城市换房旅游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孙莹;中国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罗华;南昌市红色旅游景观现状分析与规划设计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淼;旅游群体规模与旅游体验质量:针对旅游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曾兰君;旅游购物市场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6 谌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客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窦清;论旅游体验[D];广西大学;2003年

8 宋俊和;关于徒步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赵华;山西省老年旅游目的地市场开发的地理学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甜丽;旅游体验品质测量模型的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53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053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6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