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空间结构演替与旅游开发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2 14:38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显性物质要素,如空间的形式、风格、布局等构成的表现综合体,更是特定地域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活动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化映射,是城市所产生的各种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代表着城市最为不同的个性特征与文化精神。”成都从公元前311年建城至今,中心城址未变,中央核心区域也一直承担着城市中枢功能,四围场域在大的空间内涵上,仍与历史保存着基本的一致,其城市空间结构所具有的“稳定性”与“独特性”,在中国城市史乃至世界城市史上并不多见,为旅游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文第一部分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界定,分析归纳了国内外学界对城市空间、城市空间与旅游开发及成都城市空间与旅游开发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将从成都城市历代发展的形态空间入手,通过形态空间折射出成都在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文化等所展现的精彩历史剖面,进而构建出城市整体文化意象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探讨了成都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宏观格局,从河流湖泊、自然山脉等角度分析影响城市空间格局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强调了成都平原在地质构造上的稳定性;从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包括宝墩遗址、紫竹遗址、芒城遗...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汶川大地震与成都的“同辐射圈图”
显看墙,痕迹,表明当时修筑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明古城统治者已具备与古城相应的配套系给、指挥调度等58。另根据段渝、邹一清存与方形土坑墓的对比,可看出在当时已已经产生59。址产生。从目前发掘的遗址情况看,两者有壕沟存在,表明其主要已将城址用作政其位于岷江上游进入成都平原的必经之道,原时代的时期大致吻合,有学者认为,这图 2-2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平面示意
表明古城遗址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性质的古城61。古城遗址、双河遗址和鱼凫村遗址是在宝墩古城消失后,在成都平原同时出现的三座大型聚落聚居体。其中,在古城遗址不仅发现面积达 551 平方米的大型房址建筑,还出土大量用作生产和生活的陶器和磨制石器62,表明当时已定期形成有组织的大型群体活动,并有较大的群体从事专门的农业生产活动而从其平面近乎方形的城址平面特征也可以看出,在城市建设水平上,古城遗址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双河遗址与鱼凫村遗址也均发掘出大小不等的城垣,特别是鱼凫村遗址出土文物与宝墩遗址具有很大的共性63,展现出当时先民的共同传统,反映了宝墩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脉络。三星堆文化是古蜀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其遗址核心区形成面积达图 2-3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迁徙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成都:地理景观中的城市格局透视[J]. 李小波. 西部广播电视. 2009(01)
[2]成都市国色天香园游憩空间调查研究[J]. 王熙,严健. 山西建筑. 2008(24)
[3]文化街区开发研究成都锦里与文殊坊的比较[J]. 董芳,杨琴.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8(08)
[4]佛山市禅城区河宕贝丘遗址规划研究——兼议规划研究中城市空间再生理念[J]. 唐思风,刘管平,高彬,邹楠. 规划师. 2007(11)
[5]城市变迁和建立灵活的大城市住房体系[J]. 李秉勤. 国际经济评论. 2007(05)
[6]金沙古史探微[J]. 刘兴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7]中国历史古城的保护与利用[J]. 阮仪三.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07(03)
[8]成都锦里古街的空间分析[J]. 文亚军. 内江科技. 2007(06)
[9]“北京学”刍议[J]. 朱永杰,张妙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成都城市旅游主题街区的设计[J]. 舒科.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硕士论文
[1]成都市城市结构调整与城市更新[D]. 岳丹.西南交通大学 2007
[2]南昌市城市形态研究[D]. 庄检平.江西师范大学 2007
[3]再论成都城市休闲潜质及其开发对策[D]. 陈倩.四川大学 2005
[4]近代长沙的城市变迁与发展研究[D]. 龙玲.湖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895468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汶川大地震与成都的“同辐射圈图”
显看墙,痕迹,表明当时修筑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明古城统治者已具备与古城相应的配套系给、指挥调度等58。另根据段渝、邹一清存与方形土坑墓的对比,可看出在当时已已经产生59。址产生。从目前发掘的遗址情况看,两者有壕沟存在,表明其主要已将城址用作政其位于岷江上游进入成都平原的必经之道,原时代的时期大致吻合,有学者认为,这图 2-2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平面示意
表明古城遗址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性质的古城61。古城遗址、双河遗址和鱼凫村遗址是在宝墩古城消失后,在成都平原同时出现的三座大型聚落聚居体。其中,在古城遗址不仅发现面积达 551 平方米的大型房址建筑,还出土大量用作生产和生活的陶器和磨制石器62,表明当时已定期形成有组织的大型群体活动,并有较大的群体从事专门的农业生产活动而从其平面近乎方形的城址平面特征也可以看出,在城市建设水平上,古城遗址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双河遗址与鱼凫村遗址也均发掘出大小不等的城垣,特别是鱼凫村遗址出土文物与宝墩遗址具有很大的共性63,展现出当时先民的共同传统,反映了宝墩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脉络。三星堆文化是古蜀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其遗址核心区形成面积达图 2-3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迁徙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成都:地理景观中的城市格局透视[J]. 李小波. 西部广播电视. 2009(01)
[2]成都市国色天香园游憩空间调查研究[J]. 王熙,严健. 山西建筑. 2008(24)
[3]文化街区开发研究成都锦里与文殊坊的比较[J]. 董芳,杨琴.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8(08)
[4]佛山市禅城区河宕贝丘遗址规划研究——兼议规划研究中城市空间再生理念[J]. 唐思风,刘管平,高彬,邹楠. 规划师. 2007(11)
[5]城市变迁和建立灵活的大城市住房体系[J]. 李秉勤. 国际经济评论. 2007(05)
[6]金沙古史探微[J]. 刘兴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7]中国历史古城的保护与利用[J]. 阮仪三.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07(03)
[8]成都锦里古街的空间分析[J]. 文亚军. 内江科技. 2007(06)
[9]“北京学”刍议[J]. 朱永杰,张妙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10]成都城市旅游主题街区的设计[J]. 舒科.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硕士论文
[1]成都市城市结构调整与城市更新[D]. 岳丹.西南交通大学 2007
[2]南昌市城市形态研究[D]. 庄检平.江西师范大学 2007
[3]再论成都城市休闲潜质及其开发对策[D]. 陈倩.四川大学 2005
[4]近代长沙的城市变迁与发展研究[D]. 龙玲.湖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895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89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