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视角的区域旅游品牌竞争力提升——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位视角的区域旅游品牌竞争力提升——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例
【摘要】:随着旅游市场结构的演变,旅游品牌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本文从品牌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引入品牌生态位宽度和品牌生态位重叠概念,从品牌资源、品牌环境、品牌创新和品牌认知四个维度构建旅游品牌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十三个区域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区位条件,分析各旅游品牌发展现状及相互之间品牌的竟合关系,优化桂林旅游品牌发展模式,旨在提升桂林国际旅游品牌综合竟争力。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旅游业发展迅猛,各个城市之间对于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竞争已日趋同质化,品牌逐渐成为各个城市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来源。而单个旅游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并不能作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旅游区之间进行区域旅游品牌协调共建,成为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康林;选准自己的“生态位”[J];企业导报;2003年04期
2 蓝澜;关注企业"生态位"现象[J];企业文化;2004年Z1期
3 侯翠平;郭霞;;企业家生态位的错位与选择[J];生态经济;2006年08期
4 张有明;;国内旅游生态位理论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11年06期
5 张光宇;张玉磊;谢卫红;刘贻新;;技术生态位理论综述[J];工业工程;2011年04期
6 范航清;;“生态位”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初探[J];改革与战略;1993年05期
7 罗亚非;韩文玲;;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3期
8 向延平;;旅游竞争研究:生态位角度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9 胡仁杰;张光宇;刘贻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生态位测度与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刘志峰;张安波;穆香玲;;中小企业生态位衰退的成因与化解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文龙;施维林;王刚;;沙坡头地区人工林植物的水分生态位适宜度与种间共存机制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2 韩晓卓;李自珍;;具有生态位构建的种群进化动力学模型、机理及其应用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赵红;陈绍愿;陈荣秋;;企业种生态位拓展模式及其演替规律[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郝云庆;李旭光;何丙辉;;生态恢复过程中华山松林与天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比较——以巫溪县红池坝为例[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5 何连生;倪汉祥;李光博;郭予元;金和年;李世民;;两种麦蚜的生态位分析及防治对策讨论[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何连生;李光博;郭予元;倪汉祥;金和年;李世民;郭松景;;麦田主要天敌的生态位测定及其对麦蚜控制能力的研究[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7 赵士熙;吴中孚;;水稻三种螟虫生态位的研究[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二)昆虫生态学研究[C];1991年
8 董文霞;张钟宁;李生才;;棉田害虫主要天敌生态位的研究[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夏;超市经营应错开“生态位”[N];经理日报;2003年
2 陈春华;药店生态位:道法自然[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蓝澜;关注企业“生态位”现象[N];中国邮政报;2003年
4 谢茂拾;我国企业家需要适宜的生态位[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陈晓燕;企业发展要遵循“生态位”[N];中国改革报;2003年
6 林少波;找准自己的“生态位”[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7 朱小姝;把“沈车”拽上“生态位”轨道[N];辽宁日报;2006年
8 金妍;从媒介生态位看都市类报纸的生存和发展[N];中华新闻报;2006年
9 高凤林;找准发展“生态位”[N];中国质量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胡斌;老字号振兴需找合理“生态位”[N];中国商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元权;人的“生态位”的缺失与回归[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维;我国城市化进程引起城乡生态位变化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3 杨沛锦;生态位视角下企业共生体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4 刘彦;人工红松落叶松种群生态位及生产力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王立龙;小花木兰生态位及生殖生物学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娟娟;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位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党春梅;京津冀区域旅游生态位测评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杜惠娟;基于生态位的北京市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李熠;完达山东部地区暴雪前后马鹿和狍营养生态位的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乌日娜;土壤空间变异规律与差巴嘎蒿种群生态位的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73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17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