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2 06:28

  本文关键词: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石窟旅游资源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摘要】:为揭示我国研究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旅游资源进行统计,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等方法和Arc View GIS分析软件,对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共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的石窟旅游资源316处,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属于聚集型;具有集中程度高、区域间的离散度高、省际间不平衡指数高、呈线性和辐射性分布等特征;影响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质、地貌、气候、宗教和历史政治经济等.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2013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13YBGL122) 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分类号】:K892.2;F592.7
【正文快照】: 石窟是为人们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而开设的一种宗教活动场所[1].我国石窟遗迹地域分布广,保存数量多,绵延时间长,在世界上也不多见[2].我国现存的大中型石窟群在300处以上[3],小型石窟更是数以万计.石窟作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许多石刻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龙红;王玲娟;;论中国石窟艺术的设计意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鲁东明,潘云鹤,陈任;敦煌石窟虚拟重现与壁画修复模拟[J];测绘学报;2002年01期

3 林双成;试论麦积山旅游资源的自然与人文特征[J];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02期

4 王清廉;张和纬;;中国佛寺地域分布与选址相地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5 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孙静;;对重庆市推进城镇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3 赵常兴;霍艾湘;;区域性城镇化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4 李长坡;李青雨;;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姚新春;钟太洋;严长清;马其芳;;基于粮食安全的江苏省耕地保有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6 钟春艳;王敬华;周连第;;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密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7 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8 杨志平;;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9 刘春;邵晓晖;;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10 陈桂枝;;湖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聚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程英男;金春燕;张博;翟剑辉;;长春市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划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滨;周琼;郭玉娟;;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林靖;周立群;;快速城市化时期农民增收效果的实证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郭岚;;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葛峤;王海葳;饶顺斌;赵红蕊;;三维GIS古建筑重建与管理[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9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飞;河南山林式佛教寺庙园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红波;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同林;九华山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及其行为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包菁萍;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历史透视[J];敦煌研究;1995年04期

3 陆林;山岳风景区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兼论黄山与美国黄石公园之比较[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4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赵荣,邱扶东,方芳;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5 张捷,都金康,周寅康,张思彦,潘冰;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6 邓明艳;成都旅游市场时空分布模式研究[J];国土经济;2000年03期

7 孙玉贞,马耀峰,孙根年,吴冰;昆明市亚太地区主要旅游客源及特征分析与预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春晓;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与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2 宋子千,黄远水;旅游资源概念及其认识[J];旅游学刊;2000年03期

3 陶伟;宁夏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4 姜志军;;论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的潜力与开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旅游资源[J];经济师;2001年06期

6 汪f ,孙云;四川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战略[J];软科学;2001年05期

7 邓琳;四川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1年03期

8 王尊应;现代科技与古代遗产的完美结合——小议我国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J];杭州科技;2001年05期

9 刘坤,杨东;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价[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尹喜霖;黑龙江省旅游资源及其管理与开发[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但强;;关于名校校园旅游资源——以武汉大学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尹泽生;;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系统解析[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李子渝;;关于丽水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的几点思考[A];徐霞客在浙江·续三——徐霞客与丽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谭洛明;张思发;沙莉;;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模型评价[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5 施麦生;戎玉;;因地制宜开发国内旅游资源——正定旅游局近几年开发旅游体会[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6 沈正平;程大中;;试论徐州市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其合理开发利用问题[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7 殷红梅;陈永孝;;区域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供需关系探讨[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8 俞金国;王丽华;;关于旅游资源理论的再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周玉翠;;湖南品牌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协调性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左爱萍;陈瑞保;王跃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旅游资源功能分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旅游管理系 李萌;对社会旅游资源的再认识[N];中国旅游报;2005年

2 张建设 通讯员 张毅兵;河南率先摸清旅游资源“家底”[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熊唤军;旅游资源要凸现文化价值[N];湖北日报;2006年

4 特约记者 孙斌;抢救和保护红色旅游资源[N];韶关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峰敏平邋富生;整合旅游资源 激发内生活力[N];扬州日报;2007年

6 李萌;世博游线路设计应考虑激活上海世界性旅游资源[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王继] 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整合旅游资源 做大做强我市旅游产业[N];本溪日报;2010年

8 记者 董永前;切实把青城旅游资源 开发好 利用好[N];兰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翁灵娜;保护红色旅游资源[N];湘潭日报;2011年

10 实习记者 上冬冬;做活做强旅游产业 大力开发旅游资源[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金平斌;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叶浪;旅游资源经营权论[D];四川大学;2004年

3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孙京海;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肖梅;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9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江;吉林省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丹;对花溪旅游资源的美学思考[D];贵州大学;2006年

3 时文杰;近代武汉旅游业兴起和繁荣原因探析(1861-1937)[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4 樊昊;我国石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叶峰;浅析旅游业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职能[D];内蒙古大学;2015年

6 任希;基于CVM法的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与对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竹韵;旅游资源与公路网络协同优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侯利民;我国科技旅游资源类型分析及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连生;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冯书春;环境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74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174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8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