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西藏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西藏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数字足迹 空间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西藏
【摘要】: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采用基本特征描述、可视化分析、等级嵌套分析、中心性分析和网络密度分析,对赴西藏游客旅游数字足迹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发现:布达拉宫、纳木错、大昭寺、八廊街和羊卓雍错是西藏核心旅游景点,在连接西藏其他景点和吸引游客上起到关键作用;纳木错和羊卓雍错是主要集聚点,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米拉山口是主要辐射点,八廊街既是主要集聚点又是主要辐射点;西藏旅游景点可分为3级,最受游客喜爱的热门景点主要分布在拉萨、日喀则和林芝地区;景点网络密度小,整体结构松散且不均衡,景区间联系不紧密;热门景点均具有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便利、可达性好的特点,其中交通和距离是影响西藏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13Q045)资助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西藏是我国旅游高潜力区,旅游景观和宗教文化与内地形成很大反差,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2004年以来,随着进藏铁路的开通以及林芝、昌都等几个旅游机场的新建,西藏旅游进入快速增长期。对西藏旅游发展战略、产品深度开发、交通设施、旅游模式、旅游地形象、旅游线路、气候适宜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洁平;构建“城市即旅游”新格局[J];江南论坛;2005年06期
2 刘菲,程科;用“生态平衡”促进旅游网络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石长波,武艺;网络技术在旅游景点经营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5年06期
4 刘建平;韩燕平;;换房旅游及建立换房旅游交换网络的构想[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周刚;;养老旅游开发初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6 王世金;白永平;;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7 丁雪松;;云南元谋“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研究[J];特区经济;2006年10期
8 周力;;旅游保险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朱丽君;;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4期
10 张韶天;;城投旅游“三维”模式[J];商周刊;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铭;邵学文;;自然环境和旅游经济相结合发展江苏区域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2 姜玉琛;;扩大视野,让红色旅游为延安可持续发展搭建更大舞台[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3 杨效忠;彭敏;;基于信息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微博内容分析——以山东、浙江、广西旅游局微博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汪中生;;遵义乡村旅游发展思路[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5 全华;;旅游网络及其功能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6 孙文昌;;青岛旅游的战略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7 吴寒;;构筑以武昌——南昌为轴线的革命旅游带[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焦新旗;;低碳经济视阈下区域整合及旅游市场一体化构建——内蒙古、张家口草原圈旅游形象塑造的启示[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9 蒋轶红;王铮;李山;王瑛;周嵬;;基于GIS的旅游研究——以著名风景名胜区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安尊华;;黔东红色旅游的几点思考[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京川;旅游:迈向新高度[N];乐山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葛文 李鸣;老年旅游 勃发青春[N];南京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罗进贵;宁夏旅游网,“窗口”不够靓[N];宁夏日报;2004年
4 记者 刘寅 实习生 张文煜;“银发旅游”潜力大[N];西安日报;2000年
5 记者 王振宝;运城旅游长春遇知音[N];运城日报;2005年
6 程平;银发旅游前景看好[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张惠 谢明刚;特色徽记 让世界知道成都乡村旅游[N];成都日报;2006年
8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N];中国旅游报;2007年
9 ;河南省旅游条例[N];河南日报;2007年
10 ;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条例[N];宁夏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婷;水平营销在我国旅游业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彬彬;中国红色旅游发展与布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兰岚;旅游经济影响评估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徐朝霞;对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运营的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孙丹榜;昆明市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卜宪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条例》的解读与完善[D];延边大学;2010年
7 李雪琴;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波平;湖南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徐力;我国旅游网络社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增伟;旅游概念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93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193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