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生态文化旅游视域中的饮食文化——以恩施州土家族为例
本文关键词:武陵山区生态文化旅游视域中的饮食文化——以恩施州土家族为例
【摘要】: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构建"武陵山旅游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家族饮食习俗世代相传,饮食遗风犹存,它所蕴含的原生态、养生、保健、淳朴豪爽以及丰厚的传统文化信息等特征与各种人文景观、文化现象、特殊的历史事件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多元化饮食文化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魅力,成为武陵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和物质基础,是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文化符号和引擎,是武陵山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宝库。如何有序的把土家饮食文化融入到旅游经济中需更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湖北省民委重点项目“土家族饮食文化及其开发利用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BMW200910)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土家族饮食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d053)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生态旅游”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相对于传统旅游主要体现两方面的要义:一是“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二是“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旅游”是指在寻求和参与全新或更深文化体验基础上的一种特别兴趣旅游,与一般的旅游活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桃杏,陆林;近10年文化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旅游学刊》研究评述[J];旅游学刊;2005年06期
2 石爱华;;试述土家族人的养生保健特点[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7年06期
3 彭瑛;;咂酒——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J];酿酒科技;2007年08期
4 贺孝贵;;恩施社节[J];民族大家庭;2008年01期
5 戴楚洲;;加快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思考[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1期
6 田强;;土家饮食文化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J];三峡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霞;;安徽茶文化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2 黄晓庆;;川中丘陵区面向现代化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3 吴开军;;地域文化与区域文化整合开发研究——以佛山三水水文化旅游开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4 屈桂春;何先柱;赵云;;马鞍山李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菁;;浅谈土家族图腾崇拜中的“虎文化”在土家族跳丧舞中的体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李诗选;;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间古籍整理与保护研究[J];长江论坛;2010年05期
7 董长云;;扬州文化旅游开发:优势、难点与战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0期
8 朱晓华;乌恩;;旅游系统网络空间分形研究的科学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9 孙玉梅;秦俊丽;;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J];地理研究;2011年05期
10 程晓丽;胡文海;;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洋;;国内遗产旅游研究22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动态[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康宁;;浅论土家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3 朱福军;覃英;;武陵山片区体育产业的协作发展[A];2013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丹;个人·家·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安徽;历史时期武陵山区药材产地分布变迁研究(618-1840)[D];西南大学;2011年
6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7 刘伦文;母语存留区土家族社会与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宋仕平;土家族传统制度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绍芬;南昌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邱敬琳;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马琪;合肥市三国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石斌;灵台县中医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胡春丽;论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D];河南大学;2011年
7 董鹏飞;十堰市生态文化旅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席丽芳;洛阳牡丹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艳;湖北民俗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媛;宁夏的西夏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赞开;;姜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性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2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3 田强;清代三峡地区的移民与农业垦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黄柏权;土家族酒文化泛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刘萼华;生姜对几种食用植物油抗氧化效果实验研究[J];粮食储藏;2005年05期
6 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0年05期
7 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J];旅游学刊;2000年05期
8 谢凝高;索道对世界遗产的威胁[J];旅游学刊;2000年06期
9 郭颖;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泸沽湖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1年03期
10 周春发;苏州会展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努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J];政策;2008年09期
2 曾祥惠;张孺海;刘长松;张云宽;杨念明;程芙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进行时[J];世纪行;2008年10期
3 谭徽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民族地区发展新机遇[J];民族大家庭;2009年03期
4 刘德明;;强化对接 主动融入 借势京津 加快发展 全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建设进程[J];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09期
5 熊宗仁;;黔东南州生态文化旅游中两极维度的探讨——回归自然与对接现代[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年01期
6 李兰林;柳作林;;长阳土家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探析[J];湘潮(下半月);2010年01期
7 李天万;;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秀美山川——关于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思考[J];学习月刊;2010年02期
8 张菊芳;;抓住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机遇,搞好旅游专业建设[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9 秦斌;;实施“四个对接” 加速发展恩施生态文化旅游[J];当代经济;2010年11期
10 李乐成;;坚持项目驱动 加快资源整合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天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促进稷山经济发展[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昌焕;;宜昌金融支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3 张娟;;县域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以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4 詹建辉;董健;;加快武神公路建设 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A];湖北省公路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二○○八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宋增文;;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区为例[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陈新建;农优勇;;龙州边境生态文化旅游的思考[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金霞;;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产业链的构建与延伸[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彰军 通讯员 莫峥;第五届世界名花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2 陈继忠;易县生态文化旅游强县建设热火朝天[N];保定日报;2007年
3 许彦灵 冯英华;易县生态文化旅游火起来[N];保定日报;2007年
4 中共河北省易县县委书记 刘立明 县长 刘德明;全力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卢金祥;涿州日显生态文化旅游魅力[N];光明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包正礼 记者 林萍;大通建设全省生态文化旅游基地[N];青海日报;2007年
7 赖南坡 艾鹏;定位:大南岭名道生态文化旅游区[N];韶关日报;2007年
8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创建群众满意工程[N];宜春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铭;生态文化旅游富民强县[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陈继忠 张小刚 本报记者 王铭;生态文化旅游扮靓易县新农村[N];中华新闻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鹏飞;十堰市生态文化旅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融资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3 向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张伟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税秋菊;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6 姜传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7 欧林;张家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黎t熎,
本文编号:1219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219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