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导游人员的定义_《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4 20:55

  本文关键词:导游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08年

导游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陈艳红  

【摘要】: 导游服务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关键环节。导游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导游工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导游工作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情绪、工作持续性强、服务对象期望高的特殊职业。导游员在旅游接待服务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职业消极、倦怠的现象,对于导游员自身、导游工作以及旅游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基于导游人员以及导游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本研究从导游人员的职业特点出发,以山东省部分城市专职导游人员为研究对象,在大量资料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导游人员职业倦怠问题进行较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对导游队伍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论文在对国内外职业倦怠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研究的主导思路。以研究路线为指导,论文首先对导游人员的概念及其职业特点进行介绍,进而提出了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的概念并对其倦怠表现进行了分析。在对导游人员职业倦怠进行定性的基础上,论文借助大量的问卷调查和数学方法,选取MBI测量工具对山东省导游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进行量化研究。虽然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未达到严重程度,但由此带来的危害性已经深刻影响着导游队伍和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对导游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论文从内、外部要因即导游人员的个人因素以及其所处的职业、组织以及社会环境入手,对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内外压力的综合作用下,导游人员极易遭遇职业倦怠危机。因此,论文从旅行社、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社会以及导游个人方面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构建起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的干预与消解体系。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①总体上,山东省导游员的职业倦怠测量虽未达到严重程度,但其倦怠影响及后果呈发展趋势。②导游职业倦怠的产生是导游员个体因素、职业、组织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③导游员职业倦怠干预、消解体系的构建方面,应考虑导游员的个体因素,以及旅行社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政府以及社会支持等各方面的因素。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对导游员职业倦怠的基础理论进行归纳;选取马勒诗的职业倦怠测量工具(MBI-HSS),对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进行测量;初步构建起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发展模型及其职业倦怠的干预、消解体系。同时,文章指出了在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维度测量方面的欠缺性,干预与消解职业倦怠的措施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592.6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1 导言11-20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意义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3.1 职业倦怠的国外研究14-18
  • 1.3.2 我国职业倦怠问题研究进展18-19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9-20
  • 2 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及其表现20-26
  • 2.1 导游人员的概念及分类20-22
  • 2.1.1 按业务范围划分21
  • 2.1.2 按职业性质划分21-22
  • 2.2 导游服务的职业特点22-23
  • 2.2.1 复杂性22-23
  • 2.2.2 独立性23
  • 2.2.3 协调性23
  • 2.3 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的涵义及表现23-26
  • 2.3.1 导游员职业倦怠的涵义23-24
  • 2.3.2 导游员职业倦怠的表现24-26
  • 3 山东省导游人员职业倦怠测量实证性研究26-33
  • 3.1 职业倦怠的测量26-30
  • 3.1.1 被试取样26
  • 3.1.2 测量工具26-28
  • 3.1.3 测量结果及评析28-30
  • 3.2 职业倦怠的后果变量及其危害性30-33
  • 3.2.1 损害导游员的身心健康31
  • 3.2.2 影响正常的导游服务工作31-32
  • 3.2.3 加速导游人员的高流动、高离职率32-33
  • 4 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33-47
  • 4.1 外部要因——职业及其组织、社会环境33-42
  • 4.1.1 职业环境34-37
  • 4.1.2 组织环境37-39
  • 4.1.3 社会环境39-42
  • 4.2 内部要因——导游员个人因素42-45
  • 4.2.1 导游职业缺乏发展前景与规划42-43
  • 4.2.2 导游员的人格特征及能力素养43-45
  • 4.3 结论45-47
  • 4.3.1 在各种压力的综合作用下,导游员易产生职业倦怠45-46
  • 4.3.2 构建导游人员职业倦怠模型46-47
  • 5 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的干预与消解对策47-58
  • 5.1 旅行社——强化导游人员的组织管理48-53
  • 5.1.1 完善导游员的薪酬激励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49-52
  • 5.1.2 加强导游人员的培训工作52-53
  • 5.1.3 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53
  • 5.2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53-55
  • 5.2.1 明确导游的归属问题53-54
  • 5.2.2 平衡供求,创造良好的职业空间54
  • 5.2.3 加快旅游法制化及旅游市场的整治54-55
  • 5.3 社会环境方面——完善导游人员的职业利益表达机制55-57
  • 5.3.1 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应给予导游人员更多的社会关怀55-56
  • 5.3.2 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代言作用,,增强导游人员的职业声望56
  • 5.3.3 加强导游行业协会等民间团体的建设56
  • 5.3.4 发挥媒体宣传报道作用,优化导游的生存空间56-57
  • 5.4 导游人员——实施自我解压策略57-58
  • 5.4.1 端正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57
  • 5.4.2 消解职业倦怠的策略57-58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58-60
  • 6.1 本文的研究重点及主要结论58-59
  •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59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59-60
  • 附录一60-62
  • 附录二62-63
  • 注释63-65
  • 参考文献65-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7-68
  • 致谢6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龙飞;蔡玉姣;;长株潭地区兼职导游员职业倦怠调查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27期

    2 牛津;;“职场睡人”自救指南[J];决策;2011年06期

    3 范莉娜;;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看导游从业环境的优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邓云秀;;规范导游行为 提升服务质量——《海南经济特区导游人员管理规定》解读[J];海南人大;2011年07期

    5 潘妤;;基于豪斯综合激励模型在银行职员职业倦怠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潘妤;;基于豪斯综合激励模型在银行职员职业倦怠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1年31期

    7 刘菲;;基于工作匹配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8 刘丽辉;;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问题探讨[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9 蒲彩云;;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10 张伟;邹丽娟;;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研究及应对策略[J];职业时空;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桂菊;陈艾华;;医护群体社会支持系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董君;;克服职业倦怠 实现生命主体价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3 蒋慧琳;许家丽;黄海燕;顾超琼;;广西护理骨干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4 王树珍;赵琦;李曙光;;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护士条列》解析培训会、中华护理学会2008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论坛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魏心;战伟根;于焕芝;;论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解决途径[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孔丽;;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及对策[A];全国第四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新青;余文斌;;青岛市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王伟华;;领导干部职业倦怠对工作创新的影响及干预措施[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瑞英;董莹莹;李琨;;ICU护士职业倦怠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A];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与自护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田培树;;浅议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军;[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N];中国妇女报;2005年

    3 刘国信;[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曹雨平 杨文奇;[N];经济日报;2005年

    5 郭莹;[N];吉林日报;2005年

    6 刘国信;[N];四川科技报;2003年

    7 黄梅县教研室 黄拾斤;[N];黄冈日报;2008年

    8 南昌教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李志强 李玲;[N];中国旅游报;2009年

    9 王文华;[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河西区恩德里小学 陈晓鸣;[N];天津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明寮;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银行主管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暨因应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石蕾;知识型员工职业倦怠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陈丽萍;中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进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琳琳;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宜民;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与离职意向关系的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红;导游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陆官虎;导游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王芬;济钢医院护士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冬梅;中小学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工作满意度及三者对职业倦怠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平;川渝地区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1年

    6 姚新华;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宁晚枚;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8 黄雪飞;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邓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黎青;主动性人格及其对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导游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1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0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