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国古代温泉资源分布及其空间演化

发布时间:2019-11-26 21:41
【摘要】:以历代地理总志、正史地理志、地方志以及类书等所记载的温泉为数据来源,统计秦至南北朝、隋唐宋和明清时期温泉资源的数量,运用ArcGIS软件对温泉资源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秦至南北朝时期的温泉共有47处,集中分布在黄河中游、晋东北与冀西交界区、长江中游、湘南粤北地区;隋唐宋时期的温泉有108处,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区域,且分布重心南移;明清时期的温泉有419处,遍布全国,已基本与温泉客观分布地重合,且主要集中在山地丘陵地带。古代温泉资源的空间演化规律为:分布地由中原向四周扩展,分布重心东移南迁,南北、东西差异逐渐扩大。自然环境、社会需求、区域发展过程等是影响温泉资源空间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
【图文】:

南北朝时期,温泉分布,文献记载


吴录》、南朝宋荀伯子的《临川记》等,这些史料记载的温泉既有郦注所载的,也有郦注无载的。应该说,这些史料特别是南朝的史料所记载的温泉是《水经注》中所遗漏或是新开发利用。本文依据《水经注》和上述其他史料所记载的,统计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温泉共47处。运用ArcGIS软件将47处温泉以点状形式标注在地图上。考虑到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大,,行政区划变动频繁,文中温泉资源空间分布图均以现代地图为底图;依据历代行政区划的沿革、省志县治互证,将史料所记载温泉的位置转化为现今地理位置,标注在现代地图中(图1)。图1秦至南北朝时期文献记载的温泉分布Fig.1SpatialdistributionofhotspringrecordedbyhistoricaldataduringQindynastytoNorthernandSoutherndynasties

地图,隋唐,温泉分布,文献记载


门记载了唐代以前的温泉,成书于唐宋时期的《六朝事迹类编》等史地杂记以及《长安志》、《景定建康志》等区域地理著作类中也有关于温泉的零散记载。龚胜生先生在《中国宋代以前矿泉的地理分布及其开发利用》一文中统计出见载于唐宋时期文献的温泉共86处[16]。本文以龚胜生先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梳理《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关于温泉的记载,并补充上述其他历史文献关于温泉的记载,共统计出隋唐宋时期温泉108处。以现代地图为底图,将108处温泉以点状形式标注在地图上(图2),可以看出,隋唐宋时期温泉资源分布的特征:第一,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区域。隋唐宋时期温泉仍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区域,但分布范围大为扩展,由黄河流域向东南扩散,边陲地区也有分布。宋以前开发利用的温泉全部分布在由海南澹县一四川西昌一青海西宁一河北赤城连成的向东开口的抛物线内,抛物线与海岸线构成一个蛋壳状区域[2]。隋唐宋时期温泉资源的分布也同样具有这一空间特征,即主要分布在海河、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第二,南方温泉数量超过北方,分布重心南移。图2隋唐宋时期文献记载的温泉分布Fig.2SpatialdistributionofhotspringrecordedbyhistoricaldatainTangandSongdynastie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临山;彭建喜;董秀桃;;大同高岭岩煤矸石资源的矿物学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周慧玲;何解定;;“多点零散”资源分布型的地方旅游业发展一般模式研究——以永州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艾晓燕,李从业,王先春;黑龙江省西部易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分析评价[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6年03期

4 徐海军;;略论湖北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及联合开发[J];时代人物;2007年12期

5 王爱娥;李纯;周树雄;;湖南省温泉旅游资源分布及开发价值评估[J];商场现代化;2009年36期

6 李清霞;郑州市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和开发序列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袁平;;河南省科普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分布研究[J];中国商贸;2009年07期

8 谢文彪,常向阳,陈穗玲,陈永亨;铊资源的分布及利用中的环境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周燕;赵聪蛟;余骏;龙华;;杭州湾滨海滩涂湿地资源现状、问题与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7期

10 唐逸民;吴常文;王伟洪;;浙江近海海鳗群体组成、资源分布及渔具渔法[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卫;金美芳;;中国海域海绵资源分布和开发研究现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冯春雷;张勋;郁岳峰;黄洪亮;;毛里塔尼亚近海章鱼资源特征及其与海况的关系[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于凤华;钱喜友;王治富;;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及存在的问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曹代勇;;面向21世纪的我国煤炭资源发展战略思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范钧;;绿色的二十一世纪 绿色的能源——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应用[A];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郭纯青;罗亚平;邓欢;刘景兰;王洪涛;;中国西南岩溶石山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和保护对策研究[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黄洪亮;陈雪忠;冯春雷;徐国栋;;南极磷虾资源分布与鱼探仪映像特征初步研究[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如春;广东调查地质旅游资源家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张晋生;呼唤节约型社会的形成[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3 沈大军(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高工);水权交易推进水资源权属管理改革[N];中国水利报;2005年

4 本期执笔:冯晶;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N];现代物流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周飞飞 段金平;温泉,旅游资源中的新贵[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长春气象管理局;气候资源与旅游[N];吉林日报;2005年

7 周雷 李怀岩;中国生物资源约八成尚未记录[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泽三;全面落实《矿产资源法》 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N];武威日报;2006年

9 刘燕玲;新疆“阿魏”资源遭破坏[N];健康报;2004年

10 魏静 记者 王文辉;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孟祥明;陕西平河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资源分布与保护[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杨龙先;人类活动对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6年

3 王层林;黄山风景区负离子旅游资源分布、成因及开发利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3年

4 陈海龙;台湾岛西部平埔地区野生鹿类资源分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娜;唐代西南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郭军;山西省野生大鲵资源现状及栖息地生境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王启军;陕西省太白县大鲵资源调查及其变动情况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6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66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5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