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对于文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余杰;在语言暴力的乌托邦中迷失——从莫言《檀香刑》看中国当代文学的缺失[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存芳;;民族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探讨——加快发展和壮大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力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朱翠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万德权;陈兴亮;;藏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与宗教文化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方金华;;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法律问题——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地为考察对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7 宋燕鹏;张素格;;石家庄市“城中村”村落文化调查研究之一——裕华区槐底村民间信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8 尹得举;叶苹;;西安mP灞河生态区生态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9 朱慧贤;;花腰傣的劳动生产民俗与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以捕鱼习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10 武抒祖;;远古心灵的一面镜子——甘肃会宁境内丧葬礼仪的巫术文化心理探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马忠才;;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民俗学、经济社会学视角——对同心县、利通区农村的实证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黄海德;;中外学术界关于“中国民间信仰”概念的认知与检讨——附带论及中国社会中宗教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7 麻三山;;民俗文化村开发设计探索[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8 文忠祥;;信仰民俗与区域社会秩序——以青海土族纳顿、醮仪、六月会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区域民族卷[C];2010年
9 冯雪红;张廷刚;;经济发展与文化生存——现代语境中原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10 钟伯清;;反生态民俗:生态问题的另一个视角[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胥文玲;明清闽北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亚斌;藏族当代汉语诗歌:本土经验的现代表达[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伟;民间传统体育赛事对乡镇、街道(社区)和谐发展的促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邢玉梅;鲁迅与民俗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郭莲纯;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永奇;广告影像批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王新艳;近代日本都市民俗学的发展对中国都市民俗学的借鉴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闻山;;提倡“表现我”有害[J];诗刊;1982年07期
2 行速;;开创我区文艺创作的新局面——新春寄语[J];朔方;1983年01期
3 曹毓生;毛泽东论感情与文艺创作[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4 ;积极开展文艺创作,迎接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J];朔方;1962年01期
5 范建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J];上海文学;1978年03期
6 吕晴飞;;文艺创作中的主体、客体及其二者的关系——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札记[J];北京社会科学;1992年02期
7 毕志伦;;文艺创作刍议[J];长江文艺;1998年03期
8 李佳俊;;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高原文艺[J];西藏文学;2000年06期
9 王淑玲;陈彦与他的艺术创造工程──陈彦文艺创作的体裁多变性与内在胶合力[J];当代戏剧;2001年06期
10 吉炳轩;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文艺创作[J];求是;2004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之望;;尊重规律,拓宽路子,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文艺规律的认识、揭示和运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2 张彦哲;韦华;;读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试谈毛泽东的接受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何西来;;我对当前文艺创作状况的若干认知与思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4 林澎;;当下的文艺创作仍然离不开毛泽东文艺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米晓蓉;;对新时期文艺创作的一点思考[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有f;;论“下半身”[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吕智敏;;论“源”与“流”的辩证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8 唐建国;;邓小平文艺思想是新时期文艺创作的指南针[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李荣启;;简论21世纪中国文艺发展的主要趋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10 孙亭;;毛泽东《讲话》的艺术哲学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岩邋特约记者 张进喜;青市文艺创作“百花争艳”[N];吴忠日报;2008年
2 记者 肖洁;兰州三项目榜上有名[N];兰州日报;2008年
3 龚联;春意盎然的三秦公安文坛[N];人民公安报;2008年
4 记者 王丽敏;我市文艺创作硕果累累[N];抚顺日报;2006年
5 董芸;西安市委召开文艺创作座谈会[N];陕西日报;2007年
6 圣章红;“百年武汉”文艺创作活动扎实开展[N];中国文化报;2000年
7 记者 夏晶莹;文艺家要挂职锻炼[N];温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云 菲;关注少儿文艺创作 净化未成年人心灵[N];中国艺术报;2005年
9 辽宁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王秀杰;在思想交锋中厘清前行的路[N];辽宁日报;2010年
10 夏新炯 郑英;文艺创作,雅俗共赏的辉煌[N];江阴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艳萍;清虚与奇幻的交汇[D];暨南大学;2004年
2 王军;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合法性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陆衡;40年代讽刺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懿斐;《朝霞》:“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样板[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李迎春;建国初期《文艺报》研究(1949—1957)[D];河南大学;2006年
7 李杰;李日华的文艺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周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1942-1949)[D];山东大学;2009年
9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军;解放区文艺转折的历史见证[D];河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呈光;现代汉诗的现代性与合法性问题[D];吉林大学;2007年
2 成丽丽;政治与艺术纠葛下的别样人生[D];延安大学;2009年
3 李菁;晚明文人陈继儒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海波;《荀子》的文艺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岳阳;六六的文艺创作和文学的大众化取向[D];吉林大学;2012年
6 黄维;童心·佛心·为人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吴阳红;战争烽火中的学生文艺[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8 唐先乐;钱钟书《管锥编》文艺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彭丽华;老舍通俗文艺理论与创作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邓玉真;“三结合”创作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7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6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