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旅游业的竞争力评价及空间格局
发布时间:2020-01-17 17:55
【摘要】:本文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为研究单元,借鉴和创新世界经济论坛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WEF),结合中国实际,从综合竞争力、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四个维度来构建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比较各省域旅游业发展的竞争态势,并运用ESDA空间分析法,有效揭示指标数据所反映的区域竞争态势之间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对其空间格局进行描述与可视化呈现。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将指标数值归一化为无量纲标量,再对因子层相应指标加和得到各省域旅游业发展四个维度的竞争力分值,研究表明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格局;(2)通过GeoDA计算出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四个维度竞争力的全局Moran's I估计值分别为0.1904、0.1972、0.1724.和0.1205,均为正值,且正态统计量z值均大于0.05置信水平的临界值(1.96),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中国省域旅游各项竞争力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特征较为突出,竞争力强的省域和竞争力弱的省域分别趋于相邻,在空间层面上存在马太效应;(3)以(z,Wz)为坐标点,对变量所有观测值的标准化值z与空间滞后向量Wz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可视化的二维图示,得到中国省域各项旅游业竞争力的Moran散点图及空间关联图,反映出东部沿海省域和长江中下游省域的旅游业各项竞争力水平空间结构上已基本形成了较显著的HH型的连绵区,东北与西部省域则多数处于旅游业竞争力LL集聚区,两极分化的现象明显;(4)运用局部关联指数Getis-Ord Gi~*,采取Jenks最佳自然断裂分级法生成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热-冷点区域图,研究表明,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热-冷点区呈现由东南向西南、东北、西北推移的阶梯状分布,形成了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热点区的典型性核心-边缘结构。
【图文】:
总人次逡逑C37邋GDP总量、C38近五年GDP平均增长率、C39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人、C40年旅客周逡逑B3邋转量、C41交通路网密度、C42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C43互联网普及率、C44区逡逑环境竞域整体创新能力(万人专利授权数)、C45旅游网络信息发布量、C46旅游投诉、C47空气质量、逡逑争力邋C48森林覆盖率、C49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总面积比率、C5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C51工逡逑业污染治理费用占GDP的比重、C52突发环境事件逡逑游业竞争力的分值,如图1所示,进而可以分区评邋争力(230.邋46)方面优势明显,,其中广东、北京、上逡逑价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状况。逦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域的各项旅游业竞争力逡逑^邋350^邋^逦表现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业竞争力的高逡逑青0、\邋A邋^晋逦低与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安徽、逡逑250A邋蒙辽逦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省域在综合竞争力、现实竞逡逑m邋\逦争力方面表现良好,但在中部地区整体环境竞争力逡逑m邋M逦方面(55.邋78)最低’反映出其发展环境竞争力方?逡逑、沪逦存在短板,需要进-步挖潜,优化旅游业发展基础逡逑川苏逦
本文编号:2570698
【图文】:
总人次逡逑C37邋GDP总量、C38近五年GDP平均增长率、C39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人、C40年旅客周逡逑B3邋转量、C41交通路网密度、C42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C43互联网普及率、C44区逡逑环境竞域整体创新能力(万人专利授权数)、C45旅游网络信息发布量、C46旅游投诉、C47空气质量、逡逑争力邋C48森林覆盖率、C49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总面积比率、C5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C51工逡逑业污染治理费用占GDP的比重、C52突发环境事件逡逑游业竞争力的分值,如图1所示,进而可以分区评邋争力(230.邋46)方面优势明显,,其中广东、北京、上逡逑价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状况。逦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域的各项旅游业竞争力逡逑^邋350^邋^逦表现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业竞争力的高逡逑青0、\邋A邋^晋逦低与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安徽、逡逑250A邋蒙辽逦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省域在综合竞争力、现实竞逡逑m邋\逦争力方面表现良好,但在中部地区整体环境竞争力逡逑m邋M逦方面(55.邋78)最低’反映出其发展环境竞争力方?逡逑、沪逦存在短板,需要进-步挖潜,优化旅游业发展基础逡逑川苏逦
本文编号:2570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7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