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综合价值评价研究——以浙江省磐安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0-01-22 14:57
【摘要】:层次分析法(AHP)与线性加权和函数法相结合构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综合价值评价模型,在德尔菲法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古村落旅游开发决策服务。研究表明:建筑遗存因子对古村落综合价值的影响最大;综合评价排名并不能完全代表古村落的综合价值情况,应进行数据和指标的深入分析。以浙江省磐安县为例,对县域内的19个典型古村落进行综合价值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对磐安县古村落开发有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最后针对磐安县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沛林,董双双;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2 程静静;胡善风;张圆刚;;旅游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安徽省黟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3 郑珍远;施生旭;;基于AHP的福建省电信行业竞争力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程乾;付俊;;基于游客感知的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5 邵秀英;李静;;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评价及案例研究——以碛口古镇为例[J];旅游科学;2007年06期

6 吕连琴;关于旅游资源普查中的若干疑点探讨——以全国第一个普查试点省份河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4年03期

7 汪清蓉;李凡;;古村落综合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以大旗头古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6年01期

8 吴冰,马耀峰;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研究——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陈庚;;以居民为核心主体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基于婺源李坑村的实证调查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燕;;历史地段综合价值定量评价方法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2 傅娅;赵炜;;成都古镇综合价值评价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3 王艳;张捷;冉江;;公众媒介信息中水乡古镇通道型景观意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4 陈甲全;张义丰;陈美景;;古村落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5 范建红;王玲;;珠江三角洲乡村景观意象空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6 李红;周波;陈一;;中国传统聚落营造思想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7 任俊英;吴江;;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8 刘维东;陈其兵;;绵竹棚花村灾后土地利用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9 李振亭,马耀峰;陕西省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赵全儒;刘浩;;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建筑景观的更新与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熊忻恺;;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渠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霍耀中;刘沛林;;黄土高原村镇形态与大地景观[A];人居环境学研究论文集[C];2007年

3 黄成林;;皖南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2年

4 黄成林;;皖南古村落旅游的深度开发研究[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潘宜;程望杰;;村庄有机更新中乡村旅游特色的保护与挖掘[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雅妮;;古村落形态演变对传统居住生态的影响初探——以下苇甸村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方怀龙;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区划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周心琴;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陈爱宣;古村落旅游公司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张祖群;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石玲玲;浙江省现代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蒋健;浙江山水型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祝建霞;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凌晓明;基于民俗建筑文化的湄州岛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及景观构筑建议[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茵茵;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俊松;成都市近郊区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郭楠;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传承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楠;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史俊伟;传统村镇入口景观的心理诉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昌爱,顾也萍;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在水稻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桐城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朱茵,孟志勇,阚叔愚;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3 杨兴柱,陆林,王群;农户参与旅游决策行为结构模型及应用[J];地理学报;2005年06期

4 倪少凯;7种确定评估指标权重方法的比较[J];华南预防医学;2002年06期

5 朱晓明;试论古村落的评价标准[J];古建园林技术;2001年04期

6 蒋春燕;冯学钢;汪德根;;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研究[J];旅游论坛;2009年02期

7 千庆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及其评价研究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李艳双,曾珍香,张闽,于树江;主成分分析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9 张大鹏;;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黄石旅游资源的定量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李德明;程久苗;;古村落西递旅游环境质量评估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林芳;;有关古村落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7年31期

2 ;没有文化的旅游毫无价值[J];当代人;2010年11期

3 周耀东;;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4 林子;田小军;;留住古村落 宏村案例[J];帕米尔;2008年Z1期

5 张盛秋;;黄怒波:寻梦山水间[J];中国质量万里行;2008年01期

6 多吱;;左手古粉右手逢简[J];汽车实用技术;2009年01期

7 张盛秋;;黄怒波:梦想照进现实[J];半月选读;2007年23期

8 李凡,金忠民;旅游对皖南古村落影响的比较研究——以西递、宏村和南屏为例[J];人文地理;2002年05期

9 刘宇;;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以张谷英村为例[J];美术大观;2007年06期

10 吴莆田;华南古村落系列之十六 小洲村[J];开放时代;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东;孟祥飞;孙金华;惠良;;浅谈AHP分析法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应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年

2 ;Risk Analysis of Butterfly Arch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s V-shaped Pier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AHP-GCA method[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韩明亮;王s,

本文编号:2571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71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8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