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遗址文物震害防御及抗震加固对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旭东;;中国干旱环境中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新进展[J];敦煌研究;2008年06期
2 赵明霞;;浅谈土遗址加固保护的措施[J];山西建筑;2008年08期
3 孙满利;;土遗址保护研究现状与进展[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7年04期
4 李最雄;赵林毅;孙满利;;中国丝绸之路土遗址的病害及PS加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5 柴新军;钱七虎;杨泽平;林重德;松永和也;;点滴化学注浆技术加固土遗址工程实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6 石玉成;秋仁东;孙军杰;胡明清;;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索加固危岩体的动力响应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04期
7 石玉成;李舒;刘琨;;地震作用下骆驼城土遗址的安全性评价[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强义;李承蔚;;毛细水干湿循环对土遗址风化影响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2 戴鹏飞;谌文武;;青海省明长城濒危遗址(湟中段)土体工程性质与保护措施[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3 蒙宝玲;谌文武;;古浪境内长城遗存的病害分析及保护加固措施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4 张雅文;王秀峰;伍媛婷;王豪;魏寅;;文物保护用无机胶凝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年03期
5 杨涛,李最雄,谌文武;PS-F灌浆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J];敦煌研究;2005年04期
6 张国军,李最雄;莫高窟北区崖体病害[J];敦煌研究;2005年04期
7 孙满利,李最雄,王旭东,王娟;交河故城的主要病害分析[J];敦煌研究;2005年05期
8 李文军;;北石窟寺地下水与石窟岩体潮湿渗水的关系及地下水治理措施[J];敦煌研究;2006年04期
9 王旭东;;西北地区石窟与土建筑遗址保护研究的现状与任务[J];敦煌研究;2007年05期
10 郭青林;王旭东;李最雄;张鲁;;敦煌阳关烽燧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J];敦煌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佟士枢;;辽宁高句丽遗址病害分析及加固措施[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2 赵海英;汪稔;李最雄;韩文峰;谌文武;;战国秦时期夯土长城加固强度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韩文峰;李雪峰;宋畅;谌文武;王旭东;;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古遗址保护区域工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雪峰;韩文峰;王旭东;谌文武;;西北地区古代建筑遗址保护工程地质环境区划初探[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韩文峰;王旭东;谌文武;李雪峰;;初议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地质学架构[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溢文;陈永;郑福斌;李建保;曹阳;;化学固沙材料的研究现状[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范宇权;苏伯民;李燕飞;陈兴国;胡之德;;敦煌石窟白色灰泥地仗壁画技术的初步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梁涛;;新疆大遗址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景科;谌文武;孙满利;李最雄;王旭东;;不同浓度PS滴渗夯土墙表面渗透直径的分布规律[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最雄;郭青林;;古遗址保护与加固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严耿升;干旱区土质文物劣化机理及材料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晓东;古代夯土建筑动力响应及抗震保护[D];兰州大学;2011年
4 郭密文;高压封闭环境孔隙介质中化学浆液扩散机制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张改玲;化学注浆固砂体高压渗透性及其微观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宗静婷;广元千佛崖摩崖石质文物保护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杨富巍;无机胶凝材料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8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周环;潮湿环境土遗址的加固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田小甫;太原晋阳大佛边坡岩体风化分级及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莹;基于云模型的无线传感网土遗址形变监测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匡静;西北干旱区土遗址盐渍风蚀效应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宇翔;交河故城崖体锚杆加固数值模拟与设计参数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吴嘉亮;南汉康陵遗址保护研究初探[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袁刚;龟兹石窟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同瑞;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土地温度场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东波;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碳纤维楠竹锚杆锚固力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戴宁;高昌故城土遗址保护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宪朝;PS渗透加固潮湿环境土遗址效果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李舒;骆驼城土遗址抗震稳定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建军,王家澄,程国栋,李芳,俎瑞平;西北地区古代生土建筑物冻融风蚀机理的实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1期
2 李最雄,王旭东,郝利民;室内土建筑遗址的加固试验──半坡土建筑遗址的加固试验[J];敦煌研究;1998年04期
3 李最雄,王旭东,张志军,周铁,何帆;秦俑坑土遗址的加固试验[J];敦煌研究;1998年04期
4 黄克忠;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物科技保护[J];敦煌研究;2000年01期
5 苏伯民,李最雄,胡之德;PS与土遗址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J];敦煌研究;2000年01期
6 王旭东,张鲁,李最雄,王昌丰,郦伟堂;银川西夏3号陵的现状及保护加固研究[J];敦煌研究;2002年04期
7 和玲,梁国正;偏氟聚物加固保护土质文物的研究[J];敦煌研究;2002年06期
8 杨涛,李最雄,谌文武;PS-F灌浆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J];敦煌研究;2005年04期
9 孙满利,李最雄,王旭东,王娟;交河故城的主要病害分析[J];敦煌研究;2005年05期
10 黄克忠;;任重而道远的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J];敦煌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满利;吐鲁番交河故城保护加固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忠,,梁永青,梁启智;珠海(磨刀门)大桥震害预测及对策[J];华南地震;1995年03期
2 潘晓荣;王安民;;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特征及抗震加固设计方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7期
3 徐磊;;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技术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6期
4 张爱平;;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的方法及其应用[J];科技资讯;2010年23期
5 L.F.Kahn;R.D.Hanson;叶倩;;抗震加固用的填充墙[J];国外地震工程;1981年05期
6 王优龙;;石化企业的灾害及对策[J];灾害学;1991年01期
7 ;零讯[J];国际地震动态;1992年02期
8 林志强;;1991年华南地区热带气旋灾害概况[J];灾害学;1992年02期
9 王文海,吴桑云;山东省海岸侵蚀灾害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3年04期
10 赵昭f;福建沿海地区洪涝灾害研究[J];台湾海峡;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玉成;胡明清;李舒;;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土遗址的动力响应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官昌贵;左雄;桑瑞星;;浅析突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十项指导原则[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王文清;蔡西挊;TB中本;;台湾东部海岸工程灾害因素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环境与能源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4 吴照宪;李猛;;池州市农业旱涝分析及防御对策[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农业与气候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齐庆新;康立军;毛德兵;王永秀;;我国冲击地压现状与研究进展[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6 王恒山;胡长虹;;沙河霍堰分洪淹没区洪灾损失估算[A];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胡云生;;露天矿山排土场灾害形成原因分析与对策[A];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南;王余胜;;“全政府”型城市应急救援机制的建立与完善[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王锡强;;本溪地区地质灾害形成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孙冬辉;钱益忠;蒋炜;;关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思考[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红娟;常熟对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记者胡全胜;州直抗震加固逾百万平方米[N];伊犁日报(汉);2010年
3 记者 吴骞 通讯员 孙士成 任甲斌;我市实施校舍抗震加固改造工程[N];莱芜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云佳;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借鉴模式[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5 记者 李平;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N];林芝报;2009年
6 记者 刘扬;老房抗震加固有了统一标准[N];北京日报;2009年
7 西社 吴天俊;格尔木市所有学校将完成抗震加固[N];青海日报;2010年
8 宋宝华;吉林省加快既有建筑抗震加固[N];中国建设报;2011年
9 记者韦良俊 通讯员 周兴梅;青河县 410万元用于校舍抗震加固[N];阿勒泰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向群 实习生 高杨杨;我州抗震加固改造工程已完成12万平米[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军;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峰;北朝灾害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亚利;魏晋南北朝灾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施养杭;石粉在石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方建勤;地下工程开挖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庞正轰;马尾松毛虫灾害预测预报综合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8 吴媛媛;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D];复旦大学;2007年
9 凌同华;爆破震动效应及其灾害的主动控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罗帆;航空灾害成因机理与预警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传东;山区灾害多发区段道路选线的理论与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孙博;土遗址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及预报模型[D];兰州大学;2010年
3 张海锋;基于随机有限元的土遗址结构安全评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尚艾舒;既有公共建筑抗震加固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云正;基于性能理论的抗震加固设计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怡;地下土遗址博物馆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舒;骆驼城土遗址抗震稳定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8 吴超;珠海市南屏中学职教综合大楼抗震加固研究与应用[D];广州大学;2011年
9 韩国强;土遗址化学加固效果评价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王菲;植物保护土遗址的可行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74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7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