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旅游环境容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在旅游研究中争议最多,尚无定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研究和应用上的难点,既在于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解释,又在于建立一系列可靠的经验值,以用于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实际操作。旅游环境容量的实用价值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中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以保护旅游地的环境退化和破坏;另一方面,旅游环境容量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而使用,在客观上也保证了旅游者在旅游地的体验质量。 本文就是针对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两个难点做进一步的探讨。在理论上,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文献进行分析后,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得出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因为不同类型旅游区资源特征不同,其环境容量各个指标的重要性也不一样,因此我们通过专家打分系统给不同类型旅游区环境容量各分量进行权重赋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本文还全面地总结了各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计算的标准和数据来源,将数据来源做了系统的分类,以使其更准确,更符合现实的变化。在实践上,本文将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应用于不同类型旅游区,得出了它们旅游环境容量各分量的评价表达式。本文最后分别以薄山湖风景区和云梦山风景区为例,对湖泊水库类旅游区和山岳类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做了案例研究,并探讨了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的一般方法。本文的最终研究成果将更有实际操作性,将在各种层次的旅游规划中得到广泛和方便的应用。 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先阐述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并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相关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然后介绍了本课题选题意义和价值、本文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以及基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指标体系和各分量的权重赋值。先
【关键词】:不同类型旅游区 旅游环境容量 指标体系 薄山湖风景区 云梦山风景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590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9
- 1 旅游环境容量理论研究9-20
- 1.1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9-13
- 1.2 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进展13-17
- 1.3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意义和价值17-18
- 1.4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8-19
- 1.5 本课题研究思路19
- 1.6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19-20
- 2 旅游环境容量的指标体系20-31
- 2.1 旅游区类型的划分20-21
- 2.2 旅游环境容量的指标体系21-30
- 2.3 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各分量权重赋值方法30
- 2.4 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各分量权重赋值结果30-31
- 3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31-39
- 3.1 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综合实现的定量评价模型31-32
- 3.2 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各分量的定量评价模型32-35
- 3.3 日饱和旅游环境容量、日超饱和旅游环境容量、年适宜旅游环境容量的表达式35
- 3.4 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数据的量测35-39
- 4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的应用39-50
- 4.1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在湖泊水库类旅游区的应用39-42
- 4.2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在山岳类旅游区的应用42-44
- 4.3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在城市公园和主题公园类旅游区的应用44-46
- 4.4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在古迹和寺庙类旅游区的应用46-48
- 4.5 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评价模型在海滩类旅游区的应用48-50
- 5 案例研究——薄山湖风景区和云梦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50-62
- 5.1 薄山湖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50-54
- 5.2 云梦山旅游环境容量研究54-58
- 5.3 薄山湖风景区和云梦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分析58-59
- 5.4 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59-62
- 结语62-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京丽;珊丹;刘艳萍;;草原生态环境容量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年03期
2 张敏;马守春;琼达;张长耀;;色季拉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J];林业经济问题;2011年01期
3 扎西;桂桑卓玛;罗桑;多吉旺久;张敏;;林芝县嘎定沟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J];四川林勘设计;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广宇;山岳型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及其调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史蓉蓉;城郊公园概念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煌城;永春百丈岩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杜宇;海南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5 李芳洁;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黄波平;湖南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丁少平;城郊型旅游区的城市化问题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8 张继辉;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旅游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柳妍;城市人口密集场所突发事件疏散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周军;可持续旅游规划的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类型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