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应用及在贵州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08:27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的推动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旅游业势必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贵州省虽然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受到经济、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信息匮乏,配套软硬件落后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旅游营销模式——旅游目的营销系统。旅游业和信息业都是朝阳产业,该系统通过对目的地资源的优化,整合了旅游目的地的各类资源,也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整合目的地区域内的旅游机构、相关旅游企业、旅游媒体和旅游消费者等各种要素,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以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形成一种整体竞争力。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提升了目的地营销的整体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在目的地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区内旅游市场及旅游资源的整合、区内旅游产品及服务价值链的整合。通过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我省立足于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抓住贵州知名度不断提高和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有利时机,努力打造出适合于中远程客源市场的线路和产品,针对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细分市...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Summary
前言
1 DMS的概念
    1.1 什么是DMS
    1.2 旅游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1.2.1 网络是旅游业信息传播和处理的重要手段
        1.2.2 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信息
    1.3 DMS的起源
    1.4 DMS的实现条件
    1.5 DMS的竞争优势
        1.5.1 整合目的地旅游资源
        1.5.2 成本控制
        1.5.3 从4c角度分析
        1.5.4 旅游流程再造
        1.5.5 全新的商务发展模式
2 DMS的应用情况分析
    2.1 DMS在国外的应用
    2.2 DMS在国内的应用
        2.2.1 中国第一个DMS运营情况
        2.2.2 目前中国DMS系统运营情况
    2.3 DMS运营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2.3.1 系统建设和推广的问题
        2.3.2 运营中的主导权
        2.3.3 信息管理缺位
        2.3.4 筹资
    2.4 DMS营销模式与传统营销模式的区别
    2.5 DMS的3种运营模式
3 DMS在贵州省应用前景
    3.1 贵州旅游的定位
    3.2 贵州建设DMS的必要性
    3.3 贵州DMS系统的最适用模式分析
4 贵州建设DMS的模式设想
    4.1 对全省旅游资源的整合
    4.2 在政府与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
    4.3 服务业配套设施与软件更新
    4.4 人员的培养
    4.5 新型旅游商务模式建立
    4.6 技术的支持
    4.7 筹资
    4.8 以花溪旅游网为例
    4.9 DMS的运营
    4.10 提升DMS的知名度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旅游产业发展之——他山之石 美国的旅游产业发展及对贵州建设旅游大省的启示[J]. 潘涛.  当代贵州. 2007(22)
[2]贵州旅游产业发展之——现状前景 贵州旅游发展的现状与机遇[J]. 康文.  当代贵州. 2007(22)
[3]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 陈冬梅.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7(06)
[4]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的构建[J]. 安刚.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7(01)
[5]目的地营销系统的运营模式[J]. 周毅婧.  社科纵横. 2006(11)
[6]贵州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探析[J]. 刘晓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
[7]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开发与运营探讨[J]. 张补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05)
[8]加速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 梁炜.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9]贵州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探索[J]. 王军.  商场现代化. 2006(23)
[10]贵州旅游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 吕萍.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5(05)

硕士论文
[1]政府主导战略下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研究[D]. 陈硕.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信任研究[D]. 于建红.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01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901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c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