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地域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7 18:38
地域文化是旅游开发的本质,而文脉则是地域旅游文化开发的主题,围绕文脉的旅游开发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地域文化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运用人文地理学、旅游营销学、节庆事件管理学以及体验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结合丹东市地域旅游文化的开发现状,对丹东市地域文化构成体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为丹东市地域旅游文化的弘扬与创新提供了发展的科学依据,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地域文化载体的战略对策。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动机、目的以及研究的方法和限制。强调说明了地域文化研究在树立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二部分,对关于地域文化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地域文化的基本理论,研究了丹东地域文化形成的基本环境背景。从地理、历史、民族等环境背景分析了地域文化背景对丹东市地域文化板块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第三部分,对丹东市地域文化板块构成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划分了鸭绿江文化为主要脉络的边境文化板块、海洋文化板块、民俗文化板块、生态文化板块、现代城市建筑文化板块等构成的丹东地域文化体系。进一步阐述了地域的主要文脉及其旅游文化开发建...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动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范围与限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实地观察法
1.5.3 专家/群众访谈法
2. 地域文化研究的总结
2.1 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文献分析
2.2 关于景观文化研究的文献分析
2.3 关于文化载体研究的文献分析
2.4 关于旅游文化研究的文献分析
3. 丹东地域文化体系构成及特征分析
3.1 丹东市地域文化形成基础分析
3.1.1 地域文化的地理环境基础
3.2.2 地域文化的历史背景分析
3.2.3 地域文化的民俗环境分析
3.2.4 地域文化的制度环境分析
3.2 丹东市地域文化主脉发展现状
3.2.1 地域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
3.2.2 丹东市地域文化开发现状
3.3 丹东市地域文化板块基本构成
3.3.1 地域文化板块的构成体系
3.3.2 地域旅游文化的构成体系
4. 地域旅游文化载体开发战略对策
4.1 地域旅游文化战略开发的思路
4.1.1 地域文化开发系统全面性
4.1.2 调动旅游利益主体积极性
4.1.3 创建地域旅游品牌特殊性
4.1.4 关注边境文化板块互动性
4.1.5 丰富地域文化载体表现性
4.2 深入开发鸭绿江百里文化景观
4.2.1 城市景观生态廊道的内涵
4.2.2 城市生态走廊的文化开发
4.2.3 城市生态走廊的层次结构
4.2.4 鸭绿江文化长廊设计理念
4.2.5 软硬景观的开发同时进行
4.3 全方位促进城市节事的品牌化
4.3.1 深入挖掘节事的文化内涵
4.3.2 夯实节事的利益主体基础
4.3.3 节事运作要走产业化之路
4.4 继续发挥生态旅游的环境优势
4.4.1 逃离喧嚣的自然观光旅游
4.4.2 向往田园生活的观光农业
4.4.3 追求成就刺激的探险旅游
4.4.4 向往浪漫的海岛渔家风情
4.4.5 生态旅游的感官体验过程
4.4.6 生态旅游模式的空间等级
4.5 加强体验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
4.5.1 围绕文脉开发体验式产品
4.5.2 依托名胜开发体验式旅游
4.5.3 创新开发体验营销的方式
4.5.4 不断完善体验的评价标准
4.6 建立旅游业营销网络信息平台
4.6.1 网络应体现金旅工程要求
4.6.2 网络应凸现地域文化主脉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山区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 严奉宪,姜雅琴. 湖北社会科学. 2005(07)
[2]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 徐菊凤. 旅游学刊. 2005(04)
[3]论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的“仆从化”趋势与对策[J]. 李春颖,吴建华. 福建地理. 2005(02)
[4]我国海洋文化的地理特征及其意义探讨[J]. 刘桂春,韩增林.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5(03)
[5]旅游节庆的策划和市场化运作[J]. 郭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6]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J]. 胡幸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7]城市河流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概念框架[J]. 岳隽,王仰麟,彭建. 生态学报. 2005(06)
[8]丹东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态势研究[J]. 刘亚琴. 理论界. 2005(05)
[9]丹东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J]. 郑德平. 技术经济. 2005(05)
[10]辽宁省红色旅游开发的构想[J]. 任长琴. 理论界. 2005(04)
本文编号:3442235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动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范围与限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实地观察法
1.5.3 专家/群众访谈法
2. 地域文化研究的总结
2.1 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文献分析
2.2 关于景观文化研究的文献分析
2.3 关于文化载体研究的文献分析
2.4 关于旅游文化研究的文献分析
3. 丹东地域文化体系构成及特征分析
3.1 丹东市地域文化形成基础分析
3.1.1 地域文化的地理环境基础
3.2.2 地域文化的历史背景分析
3.2.3 地域文化的民俗环境分析
3.2.4 地域文化的制度环境分析
3.2 丹东市地域文化主脉发展现状
3.2.1 地域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
3.2.2 丹东市地域文化开发现状
3.3 丹东市地域文化板块基本构成
3.3.1 地域文化板块的构成体系
3.3.2 地域旅游文化的构成体系
4. 地域旅游文化载体开发战略对策
4.1 地域旅游文化战略开发的思路
4.1.1 地域文化开发系统全面性
4.1.2 调动旅游利益主体积极性
4.1.3 创建地域旅游品牌特殊性
4.1.4 关注边境文化板块互动性
4.1.5 丰富地域文化载体表现性
4.2 深入开发鸭绿江百里文化景观
4.2.1 城市景观生态廊道的内涵
4.2.2 城市生态走廊的文化开发
4.2.3 城市生态走廊的层次结构
4.2.4 鸭绿江文化长廊设计理念
4.2.5 软硬景观的开发同时进行
4.3 全方位促进城市节事的品牌化
4.3.1 深入挖掘节事的文化内涵
4.3.2 夯实节事的利益主体基础
4.3.3 节事运作要走产业化之路
4.4 继续发挥生态旅游的环境优势
4.4.1 逃离喧嚣的自然观光旅游
4.4.2 向往田园生活的观光农业
4.4.3 追求成就刺激的探险旅游
4.4.4 向往浪漫的海岛渔家风情
4.4.5 生态旅游的感官体验过程
4.4.6 生态旅游模式的空间等级
4.5 加强体验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
4.5.1 围绕文脉开发体验式产品
4.5.2 依托名胜开发体验式旅游
4.5.3 创新开发体验营销的方式
4.5.4 不断完善体验的评价标准
4.6 建立旅游业营销网络信息平台
4.6.1 网络应体现金旅工程要求
4.6.2 网络应凸现地域文化主脉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山区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 严奉宪,姜雅琴. 湖北社会科学. 2005(07)
[2]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 徐菊凤. 旅游学刊. 2005(04)
[3]论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的“仆从化”趋势与对策[J]. 李春颖,吴建华. 福建地理. 2005(02)
[4]我国海洋文化的地理特征及其意义探讨[J]. 刘桂春,韩增林.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5(03)
[5]旅游节庆的策划和市场化运作[J]. 郭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3)
[6]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J]. 胡幸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7]城市河流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概念框架[J]. 岳隽,王仰麟,彭建. 生态学报. 2005(06)
[8]丹东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态势研究[J]. 刘亚琴. 理论界. 2005(05)
[9]丹东市旅游文化开发研究[J]. 郑德平. 技术经济. 2005(05)
[10]辽宁省红色旅游开发的构想[J]. 任长琴. 理论界. 2005(04)
本文编号:3442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44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