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论中国传统民间扎染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再创作

发布时间:2021-10-18 22:45
  扎染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原始的印染方法之一,中国传统民间扎染艺术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工艺技术,伴随着中国的千年文化延续至今,在中国广博的民族民间文化中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装饰的需要也在不断的变化。正如人们对整个纤维艺术领域的设计需求已经不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高比林”,而是从整个三维空间的设计需要出发,既可以是室内纺织品配套设计中沙发上一个小小的靠垫,用以点缀周边环境,也可以是展览馆里由顶棚垂下的巨型三维纤维作品,成为整个空间的焦点。传统扎染艺术也必须适应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融入到现代建筑空间的装饰中去。同时,通过对环境空间,包括色彩、光线、尺度、肌理等要素的把握,以及对纤维艺术在审美性、功能性、视觉传达性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也将会使扎染进入新的创作空间,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中国传统民间扎染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再创作


一l迷人的非洲扎染风行于米索不达米亚古老的扎染工艺广泛应用于用机织粗棉布为原料,

艺术学,交流活动,政府组织,民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页图1一5日本民间进行的扎染工艺教育其实,亚洲的扎染工艺主要受中国影响较深。但是,这些国家在经历了它们自己的历史洪流之后,在扎染研究方面展现出具有它们本民族文化内涵的特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代纤维艺术在国际范围内诞生并崛起,这无疑是对现代艺术的一次洗礼。尤其是在国际上备受瞩目的“洛桑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它为世界各国的纤维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场所。通过相互间的学习与借鉴,在扎染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更大的进展。纤维艺术家们开始探讨如何将传统的民间扎染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之中,而有关传统民间扎染与现代建筑空间的融合也成为艺术家们研究的新课题。在中国,虽然扎染已经有着很深的渊源,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国在现代纤维艺术方面起步较晚

扎染工艺


‘它以鲜艳明快的色彩套色和简洁明快的几何图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仍是艺术家,甚至服装设计师、纺织品设计师的灵感的来源。图1一l迷人的非洲扎染风行于米索不达米亚古老的扎染工艺广泛应用于用机织粗棉布为原料,通常以蓝、绿、黄、红四种颜色为底色染制的帕涅布。其图案构成简洁明快,而色彩对比强烈,展现出浓烈的非洲风情。除此之外,在亚洲,日本和韩国在扎染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日本,每年都会举办传统工艺展。此展览主要鼓励艺术家和工艺家们对传统工艺进行挖掘,设计和制作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工艺品。几乎每次展览上都会有扎染艺术品出现,而且多是用在代表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刍议结合数码艺术创意的现代扎染图案设计[J]. 刘素琼,顾鸣,梁惠娥,高卫东.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2]日本传统染织纹样与其文化内涵[J]. 辛维金,吴铭.  纺织科技进展. 2005(01)
[3]从传统工艺到现代设计——《中国设计史》序[J]. 张道一.  装饰. 2005(01)
[4]植物染料及其应用[J]. 徐腾.  中华纸业. 2004(11)
[5]尺度化的建筑语言——空间的人性与地域性[J]. 文佳.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4(Z1)
[6]现代纤维艺术的公共性与个性[J]. 鲍伟.  装饰. 2004(07)
[7]“艺术染整”探议——现代扎染工艺综述[J]. 顾鸣.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8]植物染料与生态印染工艺[J]. 余卫华.  四川丝绸. 2004(01)
[9]推广植物染料正当时[J]. 雷畅云.  经贸导刊. 2003(Z1)
[10]中国传统矿物颜料、染色方法及应用前景初探[J]. 龚建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3(04)



本文编号:3443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443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6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