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感知与投射形象的网络内容对比分析——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9 04:25
文章通过八爪鱼采集器采集携程旅行网游客点评,并搜集与之相关的旅游网站上宣传的文本资料,形成旅游感知与投射形象数据库,建立感知形象分析类目,确定投射形象分析方法;利用ROST CM6软件对其进行高频词分析、情感极分析,并对二者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探析了旅游形象的具体内容,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旅游形象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利于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感知形象和投射形象的关系图[28]
可以推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整体投射形象是以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为核心吸引物,其中又以兵马俑的文化、考古和艺术价值为核心吸引要素,“以秦始皇陵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是以文化传播和交流为重点特色,融“教育、科研、游览、休闲”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3.3 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分析
第一,从需求方来看,感知形象具有一定的内在统一性。从感知形象的主题标签云图(见图3)可以清晰地看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感知形象以“兵马俑”“讲解”“导游”为核心高频词,对于景区的形象感知涉及景观、环境、旅游行为和旅游活动等多个方面,是对景区旅游形象的抽象认知和表达,其中尤以环境为主,尽管构成多样,却有内在统一性。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旅游感知形象从主观角度出发,其感知重点涉及旅游动机和旅游体验,对于服务、管理、交通、餐饮、购物等方面感知尤甚,所产生的任何负面情绪都将影响游客的重游意愿和潜在的旅游消费者,很难防微杜渐。第二,从供给方来看,投射主体不同,投射形象各有差异。从投射形象的主题标签云图(见图4)可以看到,投射形象的元素构成丰富多样,以对景观、历史和文化的深入挖掘为核心要义,以“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陶俑”等为核心高频词,展示方式更为多样,具体、全面且客观。同时将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博物馆视作一个整体进行探究,既未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未特意强化秦兵马俑的价值和意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投射形象主要从客观角度出发,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来讲,其目的为吸引游客、能够营利,其投射要素更加贴合游客需求,涵括较广,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但也较为浅显,情感倾向基本上都是积极情感;相比之下,目的地官方网站的诉求则更为复杂,首先是作为博物馆的宣教和研究意义,其次是作为旅游景区的价值,最后是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凝聚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 沈雪瑞,李天元.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3(11)
[2]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太白山背包旅游行为研究[J]. 赵振斌,党娇. 人文地理. 2011(01)
[3]国内近十年旅游形象感知研究进展与启示[J]. 张君,陈钢华,黄远水.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4]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及形成机理[J]. 王红国,刘国华. 理论月刊. 2010(02)
[5]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J]. 文春艳,李立华,徐伟,张清兵.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06)
[6]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基于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近10年文献[J]. 臧德霞,黄洁. 旅游科学. 2007(06)
[7]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体系辨析[J]. 杨永德,白丽明. 人文地理. 2007(05)
[8]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的两种理解[J]. 李宏. 旅游学刊. 2006(06)
[9]旅游形象研究理论进展与前瞻[J]. 程金龙,吴国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02)
[10]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J]. 郭英之. 经济地理. 2003(02)
硕士论文
[1]大唐芙蓉园景区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研究[D]. 王雪.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44144
【文章来源】: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感知形象和投射形象的关系图[28]
可以推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整体投射形象是以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为核心吸引物,其中又以兵马俑的文化、考古和艺术价值为核心吸引要素,“以秦始皇陵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是以文化传播和交流为重点特色,融“教育、科研、游览、休闲”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3.3 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分析
第一,从需求方来看,感知形象具有一定的内在统一性。从感知形象的主题标签云图(见图3)可以清晰地看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感知形象以“兵马俑”“讲解”“导游”为核心高频词,对于景区的形象感知涉及景观、环境、旅游行为和旅游活动等多个方面,是对景区旅游形象的抽象认知和表达,其中尤以环境为主,尽管构成多样,却有内在统一性。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旅游感知形象从主观角度出发,其感知重点涉及旅游动机和旅游体验,对于服务、管理、交通、餐饮、购物等方面感知尤甚,所产生的任何负面情绪都将影响游客的重游意愿和潜在的旅游消费者,很难防微杜渐。第二,从供给方来看,投射主体不同,投射形象各有差异。从投射形象的主题标签云图(见图4)可以看到,投射形象的元素构成丰富多样,以对景观、历史和文化的深入挖掘为核心要义,以“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马俑”“陶俑”等为核心高频词,展示方式更为多样,具体、全面且客观。同时将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博物馆视作一个整体进行探究,既未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未特意强化秦兵马俑的价值和意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投射形象主要从客观角度出发,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来讲,其目的为吸引游客、能够营利,其投射要素更加贴合游客需求,涵括较广,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但也较为浅显,情感倾向基本上都是积极情感;相比之下,目的地官方网站的诉求则更为复杂,首先是作为博物馆的宣教和研究意义,其次是作为旅游景区的价值,最后是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凝聚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 沈雪瑞,李天元.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3(11)
[2]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太白山背包旅游行为研究[J]. 赵振斌,党娇. 人文地理. 2011(01)
[3]国内近十年旅游形象感知研究进展与启示[J]. 张君,陈钢华,黄远水.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4]旅游目的地形象内涵及形成机理[J]. 王红国,刘国华. 理论月刊. 2010(02)
[5]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J]. 文春艳,李立华,徐伟,张清兵.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06)
[6]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基于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近10年文献[J]. 臧德霞,黄洁. 旅游科学. 2007(06)
[7]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体系辨析[J]. 杨永德,白丽明. 人文地理. 2007(05)
[8]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的两种理解[J]. 李宏. 旅游学刊. 2006(06)
[9]旅游形象研究理论进展与前瞻[J]. 程金龙,吴国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02)
[10]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J]. 郭英之. 经济地理. 2003(02)
硕士论文
[1]大唐芙蓉园景区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研究[D]. 王雪.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44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44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