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地质旅游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11-04 18:53
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对地质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调查与评价、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地质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仍然存在争议;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已基本形成三步调查法,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因子选取上多注重社会经济条件;地质旅游资源开发集中在与其他旅游资源整合上,宏观上侧重分级、分区与开发模式研究,微观上注重具体旅游路线规划;地质公园是目前保护地质旅游资源重要的手段;如何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中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发挥作用,探寻实现全域旅游,是未来关注的焦点;地质公园的建立目标与全域旅游的理念相辅相成,建议将部分地质公园的研究成果与全域旅游结合,促进全域旅游的实施,推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7(04)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关系简图
地质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旅游资源,对其进行量化评价,更要全面深入,这是建立在地质旅游资源详细调查的基础之上的。以旅游资源全域化理念为基础,总结学者选取评价因子,得到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树,如图4所示。3 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无论是地质旅游资源的基础地位、开发潜力大、符合游客需求变化,还是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和地质公园的建立,都与旅游资源全域化要求突破界限的框定,将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追求旅游资源价值提升,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应的目的相匹配。另外,以地质旅游资源为结合点,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实现旅游资源全域化,推动资源全域化,可进一步发挥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这也是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重要途径、方法。可见地质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资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息息相关,如图5所示。4.2 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旅游市场的40年起伏变迁[J]. 魏小安. 旅游学刊. 2019(02)
[2]新时代的目的地形象提升要以优质旅游发展为支撑[J]. 胡抚生. 旅游学刊. 2018(04)
[3]三亚市地质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J]. 王钦军,陈玉,周红英.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4]国内全域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 于洁,胡静,朱磊,卢雯,赵越,王凯. 旅游研究. 2016(06)
[5]全域旅游发展:逻辑与重点[J]. 厉新建,马蕾,陈丽嘉. 旅游学刊. 2016(09)
[6]锦州地区地质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对策研究[J]. 王刚,吴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7]基于政府主导型的吉林省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钟凤. 中国林业经济. 2015(03)
[8]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旅游”发展研究[J]. 吕俊芳. 经济研究参考. 2013(29)
[9]大连市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 王立操,江海旭. 河南科学. 2011(02)
[10]山东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J]. 王景平. 德州学院学报. 2010(04)
博士论文
[1]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研究[D]. 毛剑梅.昆明理工大学 2015
[2]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 袁尧清.中南大学 2010
[3]跨界区域地质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 王生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地质旅游资源的旅游地综合评价系统的研究[D]. 杨婕.长安大学 2007
[2]抚仙湖流域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及保护策略[D]. 李春卉.昆明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76279
【文章来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7(04)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关系简图
地质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旅游资源,对其进行量化评价,更要全面深入,这是建立在地质旅游资源详细调查的基础之上的。以旅游资源全域化理念为基础,总结学者选取评价因子,得到地质旅游资源评价树,如图4所示。3 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无论是地质旅游资源的基础地位、开发潜力大、符合游客需求变化,还是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和地质公园的建立,都与旅游资源全域化要求突破界限的框定,将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追求旅游资源价值提升,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应的目的相匹配。另外,以地质旅游资源为结合点,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实现旅游资源全域化,推动资源全域化,可进一步发挥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这也是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重要途径、方法。可见地质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资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息息相关,如图5所示。4.2 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旅游市场的40年起伏变迁[J]. 魏小安. 旅游学刊. 2019(02)
[2]新时代的目的地形象提升要以优质旅游发展为支撑[J]. 胡抚生. 旅游学刊. 2018(04)
[3]三亚市地质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J]. 王钦军,陈玉,周红英.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4]国内全域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 于洁,胡静,朱磊,卢雯,赵越,王凯. 旅游研究. 2016(06)
[5]全域旅游发展:逻辑与重点[J]. 厉新建,马蕾,陈丽嘉. 旅游学刊. 2016(09)
[6]锦州地区地质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对策研究[J]. 王刚,吴媛.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7]基于政府主导型的吉林省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 钟凤. 中国林业经济. 2015(03)
[8]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旅游”发展研究[J]. 吕俊芳. 经济研究参考. 2013(29)
[9]大连市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 王立操,江海旭. 河南科学. 2011(02)
[10]山东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J]. 王景平. 德州学院学报. 2010(04)
博士论文
[1]云南地质资源旅游产业化研究[D]. 毛剑梅.昆明理工大学 2015
[2]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 袁尧清.中南大学 2010
[3]跨界区域地质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 王生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地质旅游资源的旅游地综合评价系统的研究[D]. 杨婕.长安大学 2007
[2]抚仙湖流域地质旅游资源评价及保护策略[D]. 李春卉.昆明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76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47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