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地形象策划研究 ——以河北迁安市白羊峪景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6 03:37
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经历了资源导向——市场导向——产品导向——形象导向四个阶段。在形象导向阶段,人们认识到目的地旅游的发展应该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整体的活力及其由此而形成的综合吸引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力扶植,各类乡村旅游地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然而对于旅游地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旅游形象策划研究却多局限于风景区及城市型旅游目的地,针对乡村旅游地的形象策划研究匮乏,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相适应,使得广大的乡村旅游地虽然快速发展,但一直处于“农家乐”的形象阴影之下,缺乏与其他类型休闲度假旅游地的竞争能力。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试图探索一种适合于乡村旅游地的形象策划体系。本文首先从乡村旅游地的景观、资源、经营、管理、客源市场以及开发效益六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地的独特性进行了分析,对乡村旅游地与一般景区的差异性做了比较。论文指出在形象策划中,首先应从地方性分析、受众感知测量和潜在市场分析三个方面对目的地进行基础性分析,以作为形象策划的基本依据。提出了由理念形象设计、行为形象设计、景观形象设计、氛围形象设计和线路形象设计五个方面构成的乡村旅游地形象设计整体思路。同时,将形象传播和推广作为形...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依据
1.1 旅游形象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1.3 现实的需求
1.4 本题研究意义
2 研究综述
2.1 国外旅游形象研究
2.2 国内旅游形象研究
3 研究方法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乡村旅游涵义及乡村旅游地特殊性分析
1 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发展
2 乡村旅游地特殊性分析
2.1 乡村旅游地的景观
2.2 乡村旅游地的资源
2.3 乡村旅游地的经营
2.4 乡村旅游地的管理
2.5 乡村旅游地的客源市场
2.6 乡村旅游地的效益
2.6.1 社会、经济、生态兼顾
2.6.2 集群效应
第三章 乡村旅游地形象设计思路与过程
1 设计原则
2 策划思路与过程
2.1 基础性工作
2.1.1 地方性分析
2.1.2 受众感知测量
2.1.3 潜在市场分析
2.2 理念形象设计
2.3 行为形象设计
2.4 景观形象设计
2.5 氛围形象设计
2.5.1 感官形象营造
2.5.2 乡村意境营造
2.6 线路形象设计
第四章 乡村旅游地形象传播与推广
1 传播与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2 传播与推广的渠道选择
3 传播策略
3.1 背景借代
3.2 文脉提升
3.3 形象整饰
3.4 品牌化
3.5 人脉集聚
3.6 组合营销策略
4 形象维护
第五章 案例实证
1 案例点概况
2 形象设计实证过程
2.1 基础性工作
2.1.1 地方性分析
2.1.2 旅游者感知分析
2.1.3 潜在市场分析
2.2 理念形象设计
2.3 行为形象设计
2.4 景观形象设计
2.4.1 白羊河及两岸景观规划
2.4.2 村容村貌治理
2.4.3 山体生态恢复
2.4.4 长城景观的保护与开发
2.4.5 卫城民居景观规划和建设
2.4.6 农村新区建设
2.5 氛围形象设计
2.6 线路形象设计
2.7 形象传播与推广
2.7.1 总体营销战略
2.7.2 细分市场分级营销设计
2.7.3 重点营销行动推介
2.8 评估及反馈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旅游发展形象设计研究[J]. 张丽华,张琼霓.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06)
[2]浅论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J]. 陈航,王跃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5(05)
[3]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李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4]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 谢花林,刘黎明,李蕾. 中国园林. 2003(03)
[5]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初探[J]. 黄进.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3)
[6]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产品[J]. 乌恩,蔡运龙,金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03)
[7]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赵伟兵.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2)
[8]泰安市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塑造[J]. 张建忠. 泰安师专学报. 2001(05)
[9]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浅析[J]. 熊元斌,邹蓉.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1(10)
[10]大连城市旅游形象的CIS战略[J]. 谷成,郭强. 经济地理. 2001(04)
硕士论文
[1]乡村旅游中的文化素材及其表达[D]. 赛江涛.北京林业大学 2005
[2]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管理研究[D]. 雷国雄.武汉大学 2005
[3]区域旅游形象的传播学特征及其传播初步研究[D]. 赵飞羽.云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79086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依据
1.1 旅游形象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1.3 现实的需求
1.4 本题研究意义
2 研究综述
2.1 国外旅游形象研究
2.2 国内旅游形象研究
3 研究方法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乡村旅游涵义及乡村旅游地特殊性分析
1 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发展
2 乡村旅游地特殊性分析
2.1 乡村旅游地的景观
2.2 乡村旅游地的资源
2.3 乡村旅游地的经营
2.4 乡村旅游地的管理
2.5 乡村旅游地的客源市场
2.6 乡村旅游地的效益
2.6.1 社会、经济、生态兼顾
2.6.2 集群效应
第三章 乡村旅游地形象设计思路与过程
1 设计原则
2 策划思路与过程
2.1 基础性工作
2.1.1 地方性分析
2.1.2 受众感知测量
2.1.3 潜在市场分析
2.2 理念形象设计
2.3 行为形象设计
2.4 景观形象设计
2.5 氛围形象设计
2.5.1 感官形象营造
2.5.2 乡村意境营造
2.6 线路形象设计
第四章 乡村旅游地形象传播与推广
1 传播与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2 传播与推广的渠道选择
3 传播策略
3.1 背景借代
3.2 文脉提升
3.3 形象整饰
3.4 品牌化
3.5 人脉集聚
3.6 组合营销策略
4 形象维护
第五章 案例实证
1 案例点概况
2 形象设计实证过程
2.1 基础性工作
2.1.1 地方性分析
2.1.2 旅游者感知分析
2.1.3 潜在市场分析
2.2 理念形象设计
2.3 行为形象设计
2.4 景观形象设计
2.4.1 白羊河及两岸景观规划
2.4.2 村容村貌治理
2.4.3 山体生态恢复
2.4.4 长城景观的保护与开发
2.4.5 卫城民居景观规划和建设
2.4.6 农村新区建设
2.5 氛围形象设计
2.6 线路形象设计
2.7 形象传播与推广
2.7.1 总体营销战略
2.7.2 细分市场分级营销设计
2.7.3 重点营销行动推介
2.8 评估及反馈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旅游发展形象设计研究[J]. 张丽华,张琼霓.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06)
[2]浅论我国海岛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J]. 陈航,王跃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5(05)
[3]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 李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4]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 谢花林,刘黎明,李蕾. 中国园林. 2003(03)
[5]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初探[J]. 黄进.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3)
[6]试论乡村旅游的目标、特色及产品[J]. 乌恩,蔡运龙,金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03)
[7]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赵伟兵.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2)
[8]泰安市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塑造[J]. 张建忠. 泰安师专学报. 2001(05)
[9]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浅析[J]. 熊元斌,邹蓉.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1(10)
[10]大连城市旅游形象的CIS战略[J]. 谷成,郭强. 经济地理. 2001(04)
硕士论文
[1]乡村旅游中的文化素材及其表达[D]. 赛江涛.北京林业大学 2005
[2]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管理研究[D]. 雷国雄.武汉大学 2005
[3]区域旅游形象的传播学特征及其传播初步研究[D]. 赵飞羽.云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79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479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