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无锡地方旅游文化认知度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11:15
无锡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和近代中国工商业文化的摇篮,兼具太湖文化和江南园林文化等多种优质的旅游文化要素。由于旅游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效果有限,无锡地方旅游文化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现以在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作为文化传播中最活跃的分子,在锡大学生对无锡地方旅游文化的认知度总体不高。现主要分析了在锡大学生对无锡地方旅游文化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其中影响在锡大学生对无锡地方旅游文化认知的因素主要有所在学校文化环境与教学活动;学生的个人兴趣;生源地差异等。
【文章来源】:北方经贸. 2020,(05)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调查样本的来源地
在此基础上,从去过的景点数、收费景点、免费景点、次数最多的景点、景点特色等方面具体探讨在锡大学生对无锡地方旅游文化的认知情况(如图2所示)。问卷将无锡市区的收费景点列举出来,依次为鼋头渚、锡惠公园、灵山大佛、拈花湾小镇、三国水浒城、梅园、蠡园、荡口古镇、宜兴善卷洞、宜兴竹海,以及都没去过。调查结果显示,在锡大学生去过的收费景点前三名依次是鼋头渚、灵山大佛、三国水浒城,比例分别为49.38%、33.23%、31.99%。同时这些收费景点都没去过的比例也高达32.61%,这表明在锡大学生对无锡收费景点的认知度较低。无锡的免费景区列举出来,依次为南长街古运河、惠山古镇、名人故居、博物院,以及都没去过。结果显示,在锡大学生去过的免费景点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南长街古运河、惠山古镇、博物院、名人故居,比例分别为57.76%、43.79%、38.51%、36.65%,而以上都没去过的比例是24.22%,比例最低。相比较于在锡大学生去过的收费景点,免费景点的受众更多。
无锡的免费景区列举出来,依次为南长街古运河、惠山古镇、名人故居、博物院,以及都没去过。结果显示,在锡大学生去过的免费景点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南长街古运河、惠山古镇、博物院、名人故居,比例分别为57.76%、43.79%、38.51%、36.65%,而以上都没去过的比例是24.22%,比例最低。相比较于在锡大学生去过的收费景点,免费景点的受众更多。(三)对无锡地方旅游文化特色的认知较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评价研究[J]. 张红霞,田建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19(29)
[2]基于美丽中国的森林旅游文化认知[J]. 屈中正. 林业与生态. 2019(02)
[3]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评价研究[J]. 王文捷.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8)
[4]关于旅游文化认知的鱼骨分析法探究[J]. 张立庚. 西部皮革. 2017(06)
[5]游客对古镇旅游文化的认知度分析——以陕西7个古镇为例[J]. 崔彩贤. 经济论坛. 2016(10)
[6]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评价研究[J]. 刘耀龙,刘静,段锦. 旅游研究. 2016(01)
硕士论文
[1]基于旅游者视角的万盛石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 文君彩.重庆交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81756
【文章来源】:北方经贸. 2020,(05)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调查样本的来源地
在此基础上,从去过的景点数、收费景点、免费景点、次数最多的景点、景点特色等方面具体探讨在锡大学生对无锡地方旅游文化的认知情况(如图2所示)。问卷将无锡市区的收费景点列举出来,依次为鼋头渚、锡惠公园、灵山大佛、拈花湾小镇、三国水浒城、梅园、蠡园、荡口古镇、宜兴善卷洞、宜兴竹海,以及都没去过。调查结果显示,在锡大学生去过的收费景点前三名依次是鼋头渚、灵山大佛、三国水浒城,比例分别为49.38%、33.23%、31.99%。同时这些收费景点都没去过的比例也高达32.61%,这表明在锡大学生对无锡收费景点的认知度较低。无锡的免费景区列举出来,依次为南长街古运河、惠山古镇、名人故居、博物院,以及都没去过。结果显示,在锡大学生去过的免费景点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南长街古运河、惠山古镇、博物院、名人故居,比例分别为57.76%、43.79%、38.51%、36.65%,而以上都没去过的比例是24.22%,比例最低。相比较于在锡大学生去过的收费景点,免费景点的受众更多。
无锡的免费景区列举出来,依次为南长街古运河、惠山古镇、名人故居、博物院,以及都没去过。结果显示,在锡大学生去过的免费景点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南长街古运河、惠山古镇、博物院、名人故居,比例分别为57.76%、43.79%、38.51%、36.65%,而以上都没去过的比例是24.22%,比例最低。相比较于在锡大学生去过的收费景点,免费景点的受众更多。(三)对无锡地方旅游文化特色的认知较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洛市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评价研究[J]. 张红霞,田建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19(29)
[2]基于美丽中国的森林旅游文化认知[J]. 屈中正. 林业与生态. 2019(02)
[3]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评价研究[J]. 王文捷.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08)
[4]关于旅游文化认知的鱼骨分析法探究[J]. 张立庚. 西部皮革. 2017(06)
[5]游客对古镇旅游文化的认知度分析——以陕西7个古镇为例[J]. 崔彩贤. 经济论坛. 2016(10)
[6]地方旅游文化的本土认知性评价研究[J]. 刘耀龙,刘静,段锦. 旅游研究. 2016(01)
硕士论文
[1]基于旅游者视角的万盛石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 文君彩.重庆交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81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48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