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三江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8 09:21
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属于落后地区。结合三江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三江地区旅游开发的模式,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区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对三江地区的旅游开发做了系统的研究,在分析旅游开发条件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了三江地区的旅游开发模式,并对其具体实施做了研究。 论文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对三江地区的范围做了界定,并介绍了相关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主要是从宏观背景、旅游业基础及现状、旅游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市场条件等方面对三江地区旅游开发的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三江地区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第三章运用区域旅游开发中的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分工论和发展理论,探索并提出了三江地区旅游开发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的第四章对三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的实施做了探讨,认为三江地区可以实施“一轴两圈”的地域开发模式;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并重的市场开发模式;大力加强民俗旅游产品、边境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笔者期望通过论文所做的研究,为该地区的旅游开发实践提供借鉴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江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第2章三江地区旅游开发条件分析旅游带是:以哈尔滨为龙头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以齐齐哈尔、五大连池为核心发展湿地、火山地貌旅游:以伊春、加格达奇为主大力发展森林避暑旅游;以江、鸡西、黑河、绥芬河等口岸为重点大力发展湖泊观光、界江、边境旅游。江地区的旅游业还未纳入到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这一状况,反映出三江地区尚属于旅游业后发地区。
所谓旅游地域开发模式,笔者认为,就是指旅游开发、旅上的展开方式。确定和选择符合区域实际的旅游地域开发模式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地区的旅游整体功能,提高旅游经济4.1.1旅游分区出于研究和开发实践的需要,有必要根据某些原则把一个成若干个旅游小区,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区域的不同性质和劣势,更科学合理地制订和实施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战略,促序的发展。1.三江地区旅游区划根据本文第2章对三江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及其特征经济状况与行政区域划分,把三江地区划分为西、中、东3个游小区。西部亚区包括佳木斯、汤原、桦南3个旅游小区;中川2个旅游小区;东部亚区包括同江、抚远2个旅游小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边境旅游发展的战略意义[J]. 陈桂秋. 华东经济管理. 2004(02)
[2]黑龙江省观光农业旅游优势分析及对策[J]. 刘敏,张桂兰.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4(01)
[3]黑龙江省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分析[J]. 谷晓红,陈大路.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4(01)
[4]构建佳木斯市生态旅游产业格局研究[J]. 王海东,于桂娥. 北方经贸. 2003(12)
[5]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J]. 程岭,孔祥伟,付松华,胡咏海,冯晓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03)
[6]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剖析[J]. 石朝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04)
[7]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J]. 黄郁成,黄光文. 旅游学刊. 2003(02)
[8]旅游非优区开发策略[J]. 隆学文,刘立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9]黑龙江省开发生态旅游的策略研究[J]. 李华,张序强.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2(05)
[10]重庆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J]. 董观志.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02)
本文编号:3483452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江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第2章三江地区旅游开发条件分析旅游带是:以哈尔滨为龙头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以齐齐哈尔、五大连池为核心发展湿地、火山地貌旅游:以伊春、加格达奇为主大力发展森林避暑旅游;以江、鸡西、黑河、绥芬河等口岸为重点大力发展湖泊观光、界江、边境旅游。江地区的旅游业还未纳入到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这一状况,反映出三江地区尚属于旅游业后发地区。
所谓旅游地域开发模式,笔者认为,就是指旅游开发、旅上的展开方式。确定和选择符合区域实际的旅游地域开发模式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地区的旅游整体功能,提高旅游经济4.1.1旅游分区出于研究和开发实践的需要,有必要根据某些原则把一个成若干个旅游小区,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区域的不同性质和劣势,更科学合理地制订和实施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战略,促序的发展。1.三江地区旅游区划根据本文第2章对三江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及其特征经济状况与行政区域划分,把三江地区划分为西、中、东3个游小区。西部亚区包括佳木斯、汤原、桦南3个旅游小区;中川2个旅游小区;东部亚区包括同江、抚远2个旅游小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边境旅游发展的战略意义[J]. 陈桂秋. 华东经济管理. 2004(02)
[2]黑龙江省观光农业旅游优势分析及对策[J]. 刘敏,张桂兰.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4(01)
[3]黑龙江省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分析[J]. 谷晓红,陈大路.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4(01)
[4]构建佳木斯市生态旅游产业格局研究[J]. 王海东,于桂娥. 北方经贸. 2003(12)
[5]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J]. 程岭,孔祥伟,付松华,胡咏海,冯晓杰.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03)
[6]贵州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剖析[J]. 石朝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04)
[7]论农村旅游开发的资源凭借[J]. 黄郁成,黄光文. 旅游学刊. 2003(02)
[8]旅游非优区开发策略[J]. 隆学文,刘立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9]黑龙江省开发生态旅游的策略研究[J]. 李华,张序强.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2(05)
[10]重庆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J]. 董观志.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02)
本文编号:3483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48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