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带传统文旅品牌的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
发布时间:2021-12-10 16:01
文化带的建设模式为我国整合资源、协同推动区域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场域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带建设的核心无形资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文化带优秀传统文旅在新时代下实现资产增值、增强溢价能力的必然选择。同时,从游客视角来看,扩大品牌形象的认知、增强品牌形象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背景下国际化传播,是文化带传统文旅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客观品牌形象塑造的视角来看,文化带传统优秀文旅品牌重塑的基本要求,一要科学凝练文化元素,唤醒传统文化之魅,又赋予其现代化之魂;二要形塑受众易感知的文化品牌形象符号,将艺术审美价值与品牌市场战略深度结合;三要重视品牌生命周期,其品牌理念应与时俱进,同时要有精准的受众定位。从受众主观感知视角来看,文化带传统文旅品牌需加强国际传播,其立足点是挖掘文化内涵,促进传统文旅品牌的价值传播,其突破点在于保持主体自觉性,利用好亲缘文化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图文】:
基于品牌关系的区域文旅品牌塑造与传播模式
语言符号是传统文旅品牌形象国际传播重要载体。长期以来,语言障碍是影响传统文旅产品国际化传播的重要因素。让更多的国际受众能够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文化带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在理解中感受魅力,我们就必须在语言互通上下功夫。如“四喜丸子”如何用国际通用语言表达?“Four Happy Things”显然未能表现其文化内涵,有人结合中国传统“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乡遇故知——人与社会的关系”“洞房花烛夜——人与家庭的关系”“金榜题名时——人与事业的关系”)加以更深层次的解读,“四喜丸子”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和人生追求境界得以彰显,由此在国际友人心目中产生情感共鸣。[21]又如长城文化带体现的不是战争文化,而是民族和平的文化、民族交流的文化;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商贸文化,更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成果;大运河不仅仅是条人工河流,而是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是促进国际间互通互惠、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流动音符等。因而,在国际传播中语言符号表达要呈现出其内在的价值内涵,而不能平白直译。文化带传统文旅品牌国际传播时,我们要大力弘扬睦邻友好的合作精神,以宽容仁爱的心态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理性看待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交融性。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标识,民族文化品牌就成为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让富含中国智慧与思想的文化产品,带着中国多民族的元素与文化遗产,去广交朋友,通过极具感召力的文化品牌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通过多渠道的沟通实现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和平互惠的持久联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视野中大运河的历史形象变迁与出版文献探析[J]. 万安伦,刘浩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2]定位理论视角下乡村文创品牌塑造的方向和路径[J]. 秦宗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3]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历史考察(2006~2017)[J]. 张峰. 农业考古. 2018(04)
[4]繁荣长江文化 复兴长江文明——基于长江文化带建设的考察[J]. 涂文学,王耀. 学习与实践. 2018(06)
[5]俄、蒙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一带一路”形象建构[J]. 栗兴维,安珊珊.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06)
[6]十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与偏好研究——《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系列报告之一[J]. 杨越明,藤依舒. 对外传播. 2017(04)
[7]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关于长城形象的演变、记述与研究——一项“长城文化史”的考察[J]. 赵现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2)
[8]文化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机理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 游俊,张琰飞. 经济地理. 2013(11)
[9]从“二脉”到“四脉”: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理论的新发展[J]. 熊元斌,柴海燕.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试论旅游品牌开发[J]. 蔡善柱.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本文编号:3532946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图文】:
基于品牌关系的区域文旅品牌塑造与传播模式
语言符号是传统文旅品牌形象国际传播重要载体。长期以来,语言障碍是影响传统文旅产品国际化传播的重要因素。让更多的国际受众能够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文化带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在理解中感受魅力,我们就必须在语言互通上下功夫。如“四喜丸子”如何用国际通用语言表达?“Four Happy Things”显然未能表现其文化内涵,有人结合中国传统“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乡遇故知——人与社会的关系”“洞房花烛夜——人与家庭的关系”“金榜题名时——人与事业的关系”)加以更深层次的解读,“四喜丸子”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和人生追求境界得以彰显,由此在国际友人心目中产生情感共鸣。[21]又如长城文化带体现的不是战争文化,而是民族和平的文化、民族交流的文化;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商贸文化,更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成果;大运河不仅仅是条人工河流,而是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是促进国际间互通互惠、推动跨文化交流的流动音符等。因而,在国际传播中语言符号表达要呈现出其内在的价值内涵,而不能平白直译。文化带传统文旅品牌国际传播时,我们要大力弘扬睦邻友好的合作精神,以宽容仁爱的心态充分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理性看待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交融性。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标识,民族文化品牌就成为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让富含中国智慧与思想的文化产品,带着中国多民族的元素与文化遗产,去广交朋友,通过极具感召力的文化品牌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通过多渠道的沟通实现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和平互惠的持久联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视野中大运河的历史形象变迁与出版文献探析[J]. 万安伦,刘浩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2]定位理论视角下乡村文创品牌塑造的方向和路径[J]. 秦宗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5)
[3]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历史考察(2006~2017)[J]. 张峰. 农业考古. 2018(04)
[4]繁荣长江文化 复兴长江文明——基于长江文化带建设的考察[J]. 涂文学,王耀. 学习与实践. 2018(06)
[5]俄、蒙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一带一路”形象建构[J]. 栗兴维,安珊珊.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7(06)
[6]十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与偏好研究——《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系列报告之一[J]. 杨越明,藤依舒. 对外传播. 2017(04)
[7]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关于长城形象的演变、记述与研究——一项“长城文化史”的考察[J]. 赵现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2)
[8]文化区域的经济协同发展机理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 游俊,张琰飞. 经济地理. 2013(11)
[9]从“二脉”到“四脉”: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理论的新发展[J]. 熊元斌,柴海燕.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试论旅游品牌开发[J]. 蔡善柱.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本文编号:3532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532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