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下黑龙江省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9 06:31
文章运用经典就业理论和世界旅游组织所推荐的旅游卫星账户(TSA)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结合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就业模型,采用个案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旅游业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传统的测量旅游就业的理论和方法存在不足,从而导致对旅游就业的统计存在较大程度的漏失,使人们忽视了旅游业对经济尤其是对就业的独特贡献。文章以《TSA:推荐方法框架》为指导,弥补了传统测量旅游就业的理论和方法缺陷,结合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对黑龙江省的部分产业进行了测量。在国内尚未有对TSA理论框架进行系统研究和完善的统计体系的背景下,以实证研究的形式研究TSA在我国的应用,可以为我国在今后编制TSA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前言
第1章 中国及黑龙江省旅游业概况
1.1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1.2 黑龙江省旅游业现状
1.2.1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现状
1.2.2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地位
1.3 旅游业就业
1.3.1 旅游业就业性质
1.3.2 传统旅游就业统计中的问题
第2章 国内外主要就业理论回顾
2.1 西方主要就业理论回顾
2.1.1 古典就业理论
2.1.2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2.1.3 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
2.1.4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就业理论
2.2 中国主要就业观点
2.2.1 核心就业与非核心就业
2.2.2 技术进步理论
2.2.3 灵活就业理论
2.3 就业理论对旅游就业的解释
第3章 TSA中就业部分
3.1 TSA的发展历程
3.2 TSA中的主要定义
3.2.1 旅游及游客
3.2.2 游客的活动
3.2.3 旅游的特征和形式
3.3 旅游消费
3.3.1 旅游消费定义及原则
3.3.2 旅游消费时间
3.3.3 旅游消费地点
3.4 旅游供给
3.4.1 TSA对旅游产业的定义
3.4.2 旅游产品的分类
3.4.3 从产品到活动
3.5 TSA中供需双方的平衡
3.6 旅游就业
第4章 TSA测量旅游就业的基本原理
4.1 TSA中旅游就业的统计范围
4.2 TSA测量旅游就业人数的方法
4.3 TSA与OECD就业模型的结合
第5章 TSA下的黑龙江省旅游就业
5.1 面临的困难及解决的方法
5.1.1 主要困难
5.1.2 解决方法
5.2 调查资料的初步整理及对就业的分析
5.2.1 调查资料的初步整理
5.2.2 对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实证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灵活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J]. 李兰色. 经济论坛. 2004(23)
[2]旅游卫星账户与旅游需求信息采集体系[J]. 康蓉.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4(06)
[3]技术进步、就业兼容理论与中国就业问题[J]. 安果. 经济体制改革. 2004(02)
[4]探析旅游卫星账户(TSA)的基本思想[J]. 史蒂夫·史密斯,赵丽霞. 旅游学刊. 2004(02)
[5]中国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数量测算与分析[J]. 石培华. 旅游学刊. 2003(06)
[6]发达国家的灵活就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 李会欣. 宏观经济研究. 2003(09)
[7]旅游促进社会就业增长的战略思考[J]. 汪宇明. 经济地理. 2003(03)
[8]技术进步对就业水平的影响[J]. 张国初. 管理评论. 2003(01)
[9]中国就业发展新论——核心就业与非核心就业理论分析[J]. 王诚. 经济研究. 2002(12)
[10]非正规就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J]. 袁彦鹏. 中国劳动. 2002(09)
本文编号:3632405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前言
第1章 中国及黑龙江省旅游业概况
1.1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1.2 黑龙江省旅游业现状
1.2.1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现状
1.2.2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地位
1.3 旅游业就业
1.3.1 旅游业就业性质
1.3.2 传统旅游就业统计中的问题
第2章 国内外主要就业理论回顾
2.1 西方主要就业理论回顾
2.1.1 古典就业理论
2.1.2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2.1.3 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
2.1.4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就业理论
2.2 中国主要就业观点
2.2.1 核心就业与非核心就业
2.2.2 技术进步理论
2.2.3 灵活就业理论
2.3 就业理论对旅游就业的解释
第3章 TSA中就业部分
3.1 TSA的发展历程
3.2 TSA中的主要定义
3.2.1 旅游及游客
3.2.2 游客的活动
3.2.3 旅游的特征和形式
3.3 旅游消费
3.3.1 旅游消费定义及原则
3.3.2 旅游消费时间
3.3.3 旅游消费地点
3.4 旅游供给
3.4.1 TSA对旅游产业的定义
3.4.2 旅游产品的分类
3.4.3 从产品到活动
3.5 TSA中供需双方的平衡
3.6 旅游就业
第4章 TSA测量旅游就业的基本原理
4.1 TSA中旅游就业的统计范围
4.2 TSA测量旅游就业人数的方法
4.3 TSA与OECD就业模型的结合
第5章 TSA下的黑龙江省旅游就业
5.1 面临的困难及解决的方法
5.1.1 主要困难
5.1.2 解决方法
5.2 调查资料的初步整理及对就业的分析
5.2.1 调查资料的初步整理
5.2.2 对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实证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灵活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J]. 李兰色. 经济论坛. 2004(23)
[2]旅游卫星账户与旅游需求信息采集体系[J]. 康蓉.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4(06)
[3]技术进步、就业兼容理论与中国就业问题[J]. 安果. 经济体制改革. 2004(02)
[4]探析旅游卫星账户(TSA)的基本思想[J]. 史蒂夫·史密斯,赵丽霞. 旅游学刊. 2004(02)
[5]中国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数量测算与分析[J]. 石培华. 旅游学刊. 2003(06)
[6]发达国家的灵活就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 李会欣. 宏观经济研究. 2003(09)
[7]旅游促进社会就业增长的战略思考[J]. 汪宇明. 经济地理. 2003(03)
[8]技术进步对就业水平的影响[J]. 张国初. 管理评论. 2003(01)
[9]中国就业发展新论——核心就业与非核心就业理论分析[J]. 王诚. 经济研究. 2002(12)
[10]非正规就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J]. 袁彦鹏. 中国劳动. 2002(09)
本文编号:3632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63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