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游从业者流入现象研究 ——以阳朔西街为例

发布时间:2022-08-10 17:57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就业的巨大潜力必将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入。关注劳动者流入旅游业的现象,对地方劳动者转移和扩大旅游就业意义重大,而目前我国对旅游从业者流入现象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基于实证主义分析思路,以劳动者流动为视角,以职业选择为切入点,以流入动因和职业评价为主线,对劳动者流入旅游行业的现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案例区选择阳朔西街,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基础数据。全文主要包括基础和实证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包括前两章内容,阐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及相关理论进行介绍与评述,进而对本文进行理论构建。第二部分是本文的实证内容,其中,第三章是实证主体,介绍了研究区域的背景及本文社会调查的过程,对旅游从业者流入动因和职业评价进行了探讨。实证分析具体如下,首先,描述了转移到旅游业的劳动者的群体特征;其次,结合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量化分析了旅游从业者的流入动因,分析结果发现:流入动因结构由九个公因子构成,即追求生活方式、地方情结、职业避风港、职业兴趣、经济动机、行业乐观认知、网络效应、成长发展、其他。追求生活方式是劳动者流入旅游业的首...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与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已有研究的回顾
    2.2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2.3 本文的理论基础
    2.4 本文的研究假设
    2.5 本文的创新点
    2.6 本章小结
3 西街旅游从业者流入现象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与相关研究
    3.2 问卷设计与调查取样
    3.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3.4 流入动因分析
    3.5 生活现状分析
    3.6 工作满意度分析
    3.7 职业评价与流入动因的相关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旅游从业者流入现象的中外比较
    4.1 样本特征比较
    4.2 行业来源比较
    4.3 流入动因比较
    4.4 职业评价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理论和实践贡献
    5.3 相关建议
    5.4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5.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旅游移民研究现状与展望[J]. 朱生东,杨钊.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10)
[2]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元阳梯田案例之启示[J]. 刘丹萍.  旅游学刊. 2008(08)
[3]旅游移民研究体系及方法初探[J]. 杨钊,陆林.  地理研究. 2008(04)
[4]外资在阳朔投资前景初探[J]. 莫伟华.  市场论坛. 2008(02)
[5]乡村旅游视角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侯兵,胡丹.  乡镇经济. 2007(11)
[6]基于偏离度分析法的江苏省旅游就业潜力预测[J]. 崔峰.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5)
[7]发挥旅游就业潜力 扩大旅游就业效应[J]. 蒋海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8]西部地区旅游就业效应分析——基于东西部地区的比较研究[J]. 张小利.  江淮论坛. 2007(04)
[9]中国旅游就业研究:类型与层次分析[J]. 冯学钢,胡小纯.  经济问题探索. 2007(08)
[10]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化效应及其意义——以山东日照王家皂村为例[J]. 陈志钢,保继刚.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03)

博士论文
[1]中国农业劳动力非永久性乡城迁移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 贾晓华.辽宁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旅游移民研究体系分析及九华山旅游劳工转移和移民研究[D]. 杨钊.安徽师范大学 2005
[2]民族旅游区居民职业角色转换问题研究[D]. 黄海珠.广西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74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674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7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