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乡村旅游影响研究 ——以三峡车溪民俗风景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11-11 18:47
  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回归乡野自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在全球迅速发展。国内外旅游实践表明,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目的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成长点,在带动农村脱贫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乡村旅游在给乡村目的地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乡村目的地的主人——居民是这些影响的最直接感受者。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到访游客的态度、对旅游开发行为的态度,进而影响到社区或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以及当地政府部门和旅游开发商对旅游发展持有的态度和决策。因此,本文以乡村旅游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车溪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环境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本文从基本理论着手,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现状,并在界定居民感知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居民感知的理论依据及感知机制,进一步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假设。其次,选择三峡车溪民俗风景区作为实际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车溪居民感知的相关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探讨车溪村居民对旅...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1 乡村旅游影响的研究
        2.1.1 国外乡村旅游影响的研究
        2.1.2 国内乡村旅游影响的研究
    2.2 乡村居民感知的研究
        2.2.1 国外乡村居民感知的研究
        2.2.2 国内乡村居民感知的研究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3. 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的基本理论及假设
    3.1 基本概念
        3.1.1 乡村旅游
        3.1.2 旅游影响
        3.1.3 居民感知
    3.2 基本理论
        3.2.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3.2.2 社会交换理论
        3.2.3 社会表象理论
    3.3 感知机制及理论假设
        3.3.1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机制分析
        3.3.2 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理论假设
    3.4 小结
4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设计
    4.1 区域简介
        4.1.1 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4.1.2 区域旅游发展历程
    4.2 研究设计
        4.2.1 问卷设计与调查
        4.2.2 研究流程
    4.3 问卷数据处理
        4.3.1 指标量表的描述性分析
        4.3.2 因子分析
    4.4 小结
5. 车溪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
    5.1 车溪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因子分析
        5.1.1 车溪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
        5.1.2 车溪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
        5.1.3 车溪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
    5.2 车溪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分析
        5.2.1 性别与感知差异
        5.2.2 年龄与感知差异
        5.2.3 文化程度与感知差异
        5.2.4 月收入与感知差异
        5.2.5 与旅游业相关程度与感知差异
    5.3 小结
6 分析总结与对策探讨
    6.1 分析总结
    6.2 问题分析
        6.2.1 旅游商品雷同,旅游购物设施不齐
        6.2.2 居民参与形式单一,居民受益有限
        6.2.3 旅游硬件设施建设尚待完善
    6.3 对策建议
        6.3.1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旅游发展,提高参与层次
        6.3.2 加大旅游开发投资,深挖土家文化内涵
        6.3.3 保护当地自然及社会文化环境,保持原生态
    6.4 小结
7 结论与研究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 王素洁,刘海英.  旅游科学. 2007(02)
[2]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旅游社区发展模式研究——以三峡车溪民俗风景区为例[J]. 胡晶晶,沈国辉,曹诗图.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3]论景区的旅游文化开发——以宜昌三峡车溪民俗旅游区为例[J]. 阚如良,曹诗图,胡春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4]我国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感知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J]. 黄玉理.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5]少数民族山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以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李志飞.  旅游学刊. 2006(02)
[6]刍议阳朔乡村旅游资源开发[J]. 王晓丽,宋书巧.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7]论旅游商品开发对农村社区经济的影响——以井冈山为例[J]. 黄郁成,郭安禧,顾筱和.  江西社会科学. 2005(09)
[8]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广西扬美古镇的个案研究[J]. 刘炳献,潘夏宁,周永博.  社会科学家. 2005(04)
[9]在发展中维护民族文化生态——对泸沽湖摩梭社区的研究[J]. 李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3)
[10]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究[J]. 卢松,陆林,王莉,王咏,杨钊,梁栋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硕士论文
[1]乡村旅游在配合“三农政策”实施中的作用[D]. 黄和平.安徽大学 2007
[2]基于态度感知的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 郎富平.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05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705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8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