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关键词: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何谓低碳旅游景区?如何评价低碳旅游景区发展水平?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评估因子多、涉及范围广、评估标准难以量化等因素,但这方面研究无疑是景区低碳转型的基础和依据。文章参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Driving—Status—Response,DSR)模型,构建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低碳旅游景区不能简单等同于节能减排,而是应该拓展到景区发展阶段、资源环境、减排技术、消费经营和政策理念5个层面上。选取"低碳经济指标、低碳环境指标、低碳运营指标、低碳技术指标、低碳管理指标"构建经济—环境—运营—技术—管理五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以期为定量评估低碳景区发展潜力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未来低碳景区指标核查、减排项目合作、建立排放补偿系统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省遂宁市旅游局;
【关键词】: 低碳旅游景区 概念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11XJY022) 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
【分类号】:F592.7;F224;F205
【正文快照】: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1.1国内外研究现状低碳(low carbon)原意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作为公认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念及措施的“代名词”,低碳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低碳经济是英国2003年在其能源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3 宋松;张建新;温丽娟;肖波;;基于“5R”理念的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中山陵景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9年06期
4 谭锦;程乾;;论低碳旅游景区评价体系构建——以四川贡嘎燕子沟景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1期
5 陈涛;;基于AHP与DEA的组合方法确定指标权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23期
6 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2001年01期
7 雷琼;;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与管理探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娟;;合肥与南京、武汉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程瑾鹤;吴友强;薛峰;;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甄翌;康文星;;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4 郭进辉;孙玉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效果评价体系研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5 夏海兰;;江苏省淮安市2006年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6 胡迎春;任成好;李洪娜;;关门山低碳旅游景区的构建[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池自英;谷存昌;;基于离差最大化算法的旅游业软、硬环境建设力度评价[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宋克超,康尔泗,蓝永超,张小由,张智慧,金博文,张济世;黑河流域典型景观植被带陆面过程同步观测研究[J];冰川冻土;2003年05期
9 曹新向;;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10 曹新向;姬晓娜;安传艳;;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曹步霄;;可持续旅游产品研究初探[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邹秀萍;齐清文;莉莉;王菊翠;;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框架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以西双版纳景洪市为例[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王树进;王晓蓉;;休闲农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4 王爱兰;;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王盼盼;;低碳消费相关热点的研究综述[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6 高雅;;从熵权角度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侯依玲;谈建国;刘校辰;吴蔚;马京津;;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史光华;北京郊区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年
4 万幼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黄思光;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蔡君;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李柯;内河运输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孙大海;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及成本效率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蕾;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诚;煤炭企业安全经济模型建立与投资决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马钊;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永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王鹏;辽宁省海岸带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姚丹丽;乡村旅游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蒋雯;省级环境绩效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樊芳卉;省际边界城市旅游空间拓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宫园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3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4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5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6 张志强,孙成权,程国栋,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趋向[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6期
7 高丽敏;陈兴鹏;拓学森;;循环型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8 倪少凯;7种确定评估指标权重方法的比较[J];华南预防医学;2002年06期
9 李伟;;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碳预算[J];国际展望;2009年02期
10 王富玉;可持续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管理世界;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砚羽;邹仁余;张卓;;我国三大经济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w
本文编号:392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39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