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旅游资源禀赋空间分异的综合评析
本文关键词:湖北省旅游资源禀赋空间分异的综合评析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资源禀赋 综合优势度 旅游经济发展指数 旅游产业地位指数
【摘要】:文章研究采用世界遗产、中国旅游优秀城市、国家A级景区等9种旅游资源基础类型,对湖北省17个地市州的旅游资源禀赋进行综合评价,测算出各地的旅游资源综合优势度,分别结合旅游经济发展指数、旅游产业地位指数进行相关分析,意在全面梳理湖北省旅游资源禀赋要素分布及利用的区际差异状况。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关键词】: 旅游资源禀赋 综合优势度 旅游经济发展指数 旅游产业地位指数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1JBGP041)
【分类号】:F592.7;F224
【正文快照】: 1旅游资源禀赋的构成要素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开发和建设的对象物,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和开发潜力,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性因素。作为一类特殊的资源实体,旅游资源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由于旅游资源本身定义的多样性、综合性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2 魏小安,厉新建;旅游产业地位的统计视角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陈智博;吴小根;汤澍;罗浩;贾真真;;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8年06期
4 魏少琴;贾铁飞;;杭州市旅游资源空间分析及其整合[J];旅游科学;2005年06期
5 宋子千,郑向敏;旅游业产业地位衡量指标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文;丁正山;;江苏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2 盖玉妍;;旅游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及其适用性分析——以饭店和旅行社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04期
3 黄远水;宋子千;;区域旅游产业定位研究综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On th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Human Resource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年01期
5 陈秀琼;黄福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6 崔峰;;近30年来中国旅游业经济影响力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6期
7 肖光明;;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6期
8 齐邦锋;江冲;刘兆德;;山东省旅游经济差异及旅游空间结构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5期
9 李飞;何建民;;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性——以2001-2009年A级景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4期
10 鲁小波;齐月;陈晓颖;;旅游平衡区域经济差距作用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差异及其形成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戴冬香;;对我国旅游经济学学科研究的认识与思考[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杨立中;;临安民营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4 王雪晶;沈和江;王敏;;我国区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的地区差异与空间特征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楠;;山东省17地市旅游规模发展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师守祥;徐丽霞;;论旅游产业构成界定的逻辑与原则[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邓祖涛;;我国旅游收入差异的因子和空间双重解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周玉翠;;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9 向艺;王成璋;郑林;;省域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及应用[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10 王淑新;张西虎;;丝绸之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A];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向明;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山地型旅游区生态健康诊断与调控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7 康蓉;旅游卫星账户与中国旅游经济测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张滢;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9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李勇;吉林省旅游产业区域影响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晶晶;青岛城市旅游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田晓辉;基于绩效优化的珠三角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书星;广东省入境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陈雅丽;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洪梅;湖南省旅游卫星账户(HNTSA)构建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苑景雪;浙江省入境旅游非均衡性空间特征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罗小红;我国野生动物园时空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雷丽;红色景区(点)免费开放后旅游效应评价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叶莹;旅游信息系统中GIS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2 张吉林;旅游业,一个产业化组织的过程[J];财贸经济;1999年02期
3 郭利平,陈忠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4 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5 陆林;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1995年01期
6 杨新军,马晓龙,霍云霈;旅游目的地区域(TDD)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西安为例[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7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8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9 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10 俞金国,王丽华,李悦铮;我国国内客源市场发展潜力量化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晓岚;蔡常胜;;环巢湖旅游资源禀赋特点与开发利用模式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2 任敬,张丽娜,叶文;建水县旅游资源禀赋及评价[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李Pr;韩璞景;;新疆各地州市旅游资源禀赋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4 熊云明;徐培;;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及特征分析(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0年12期
5 裴星星;谢双玉;肖婉霜;;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错位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02期
6 辛奔奔;张蕊;焦黎;;北疆3A级以上景区空间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孙佳薇;孙尧会见法国客人[N];黑龙江日报;2012年
2 记者 张律;抢抓全省旅发大会契机 推进毕节旅游业大发展[N];毕节日报;2012年
3 记者 王君开;我市召开旅游业发展座谈会[N];辽源日报;2014年
4 安信证券;中青旅(600138)战略更趋清晰[N];中国证券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拓庆阳;陕西省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的区域差异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4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56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