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6:01
本文关键词: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乡村旅游源于19世纪的欧洲,并在欧洲短时间内风靡于贵族之间,但是并未在全球引起巨大的反响,发展相对来说也比较缓慢,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所谓的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才开始真正的兴起于全球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也于此时兴起,并且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得到快速的发展。回望过去乡村旅游在中国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乡村旅游在我国呈现的蓬勃发展之势,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于2006年,政府开展以“百村万户山里人家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活动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牡丹江市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新农村的建设。但正是这种井喷式的发展随之也带来了系列的问题,日渐显露出来并影响了牡丹江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做深度的调查和研究。本文围绕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开展研究:首先,介绍了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研究基础,主要包括体验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其次,研究分析了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依靠着独特的雪乡资源和自然景观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了特色乡村旅游业。第三,通过研究提出了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缓慢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第四,列举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从而得到了启示:政府要发挥好其主导地位,结合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最后,针对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未来的发展规划、发展理念、旅游管理人才、旅游服务质量、品牌宣传以及资金投入等几大方面提出了笔者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 发展 牡丹江市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F3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理论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3.1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现状14-16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8
- 1.4.1 研究内容16-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8-19
- 1.5.1 论文的创新点18
- 1.5.2 论文的不足18-19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9-22
- 2.1 相关概念界定19-20
- 2.1.1 乡村旅游19
- 2.1.2 生态旅游19
- 2.1.3 农业旅游19-20
- 2.2 理论基础20-22
- 2.2.1 体验经济理论20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20-21
- 2.2.3 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21-22
- 第三章 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22-27
- 3.1 牡丹江市旅游资源总体概况22-23
- 3.2 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23-25
- 3.2.1 景区依托模式23-24
- 3.2.2 生态旅游依托模式24
- 3.2.3 朝鲜族民俗依托模式24-25
- 3.3 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特色25-27
- 3.3.1 亲子娱乐型25
- 3.3.2 农家乐型25
- 3.3.3 民俗体验型25-27
- 第四章 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7-31
- 4.1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27-29
- 4.1.1 缺乏统一规划管理27
- 4.1.2 基础设施薄弱27-28
- 4.1.3 旅游产品单一28
- 4.1.4 经营者思想认识不足28-29
- 4.2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29-31
- 4.2.1 发展起步晚,管理滞后29
- 4.2.2 资金投入不足29
- 4.2.3 人才匮乏29-30
- 4.2.4 旅游产业链断裂30
- 4.2.5 市场营销不到位30-31
- 第五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经验启示31-35
- 5.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31-32
- 5.1.1 日本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31
- 5.1.2 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31-32
- 5.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成功经验32-33
- 5.2.1 云南省美泉村的成功经验32-33
- 5.2.2 四川成都郫县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33
- 5.3 对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33-35
- 5.3.1 政府引导起主导地位33-34
- 5.3.2 发展当地特色农业,突出特色文化34
- 5.3.3 结合自身开展合作社组织模式34-35
- 第六章 促进牡丹江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35-38
- 6.1 因地制宜的制定乡村发展规划35
- 6.2 提升全新的发展理念35-36
- 6.3 培养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36
- 6.4 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36-37
- 6.5 注重广告宣传,,提高知名度37
- 6.6 加大资金投入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3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3-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粟娟;王凤玲;;产业生成视角下张家界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演化态势及动因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李海娥;;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博物馆旅游优化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3 陈海鹏;;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4 朱建芳;张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文献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8期
5 郭儒东;;爱辉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初探[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6 雷鸣;潘勇辉;;日本乡村旅游的运行机制及其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12期
7 杨音南;;对湖南怀化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J];知识经济;2008年07期
8 唐克敏;袁本华;;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9 王瑞花,张兵,尹弘;国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初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洪;张承云;费玲玲;;安徽马仁山旅游资源类型与地质公园建设研究[A];2015地学新进展——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5年
2 潘s
本文编号:662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66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