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滨海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普陀山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滨海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普陀山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滨海文化 商业程度 博弈论 可持续发展 普陀山
【摘要】:基于博弈理论,以浙江省舟山市"海天佛国"——普陀山为例,实证分析了游客和滨海社区在特色文化保护与开发方面的博弈,发现游客渴望体验文化真实性与滨海社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着内在冲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普陀山佛教文化区进行实地调研和网络在线评论分析,数据结果显示游客普遍认为该滨海文化区商业气息浓厚,影响了他们后续的重游意愿。最后,根据博弈模型、实地调研数据以及网络内容分析结果,提出滨海文化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作者单位】: 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詹姆斯·库克大学商法学院;
【关键词】: 滨海文化 商业程度 博弈论 可持续发展 普陀山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SH044)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1戴斌.“海洋是中国旅游发展,也是文化创新的未来”.海口文化与旅游主题论坛主题演讲,2013年3月6日-7日,海南海口。2013年,国家旅游局首次将“海洋”作为年度旅游发展的主题。2014年再次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发展海洋旅游”,创新文化旅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明勇;彭延炼;;我国旅游研究应用博弈论的现状及问题[J];科技和产业;2006年08期
2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3 张锋;;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分析[J];港口经济;2008年08期
4 王德刚;田芸;;旅游化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存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谢维光;马华泉;杨艳丽;祝招玲;;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古村落旅游文化竞争力提升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鞠小琦;;文化遗产地旅游的新开发管理模式研究[J];市场论坛;2010年09期
7 何佳梅,许峰,田红;论选择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意义[J];经济地理;2001年03期
8 徐红罡;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的路径依赖理论模型[J];旅游科学;2005年03期
9 吕一飞,郭颖;论泸沽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的建立[J];旅游学刊;2001年01期
10 周亚庆;吴茂英;周永广;竺燕红;;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及其比较[J];旅游学刊;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翌,董小丹;试论对民族旅游地居民进行旅游教育的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钟晓鹏;;合肥市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3 龚克;邓春凤;;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策略——以桂林大圩古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4 李淑玲;周琼;;中小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5 陆林;丁德光;;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皖江城市带旅游业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查爱苹;选择性旅游研究概览[J];商业研究;2003年17期
7 谢正磊;韩顺法;管卫华;;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8 曹国新;;大众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空间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9 冯淑华;;试论环鄱阳湖旅游成长三角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6年14期
10 刘容;;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路径探讨——发展民族民俗游[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祖群;王子杰;崔旭;;京津冀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初步研究——兼论“十二五”京津冀旅游政策调整[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李和平;薛威;;历史街区的商业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英;;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商业化评价分析——以贵州省雷山县郎德村为例[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马君;;防御机制、社会替代性补偿与压力应对:来自旅游的证据[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罗永常;;文化经济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7 牟红;;重庆市涪陵区“乌江山崖水湾”Boutique Resort Area的后现代主义规划战略[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李超;初妍;;环渤海地区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研究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镇雪锋;;历史城镇旅游发展转变的可持续性探讨——以上海朱家角古镇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良林;;桂西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耀锋;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5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7 李超;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谭晓静;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刘慧媛;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协同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王晓红;旅游行为与压力转移整合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依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鑫;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古村镇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玉文;基于SWOT分析的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延庆;河北历史文化名山旅游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晓晨;同城化背景下的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6 邬丽丽;休闲研究的社会学范式[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沈旭炜;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海涛;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太玲娟;丽江金山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喜波,颜廷真,韩光辉;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冯淑华;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探讨[J];商业研究;2005年08期
3 张梦;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新视角[J];财经科学;2001年04期
4 王宁;;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商业化和旅游化的危害[J];重庆行政;2004年06期
5 罗永泰,张金娟;我国中央商务区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2期
6 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年03期
7 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8 干哲新;浅谈水滨开发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9 周永广;沈旭炜;;基于时空维度的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导向[J];城市问题;2011年02期
10 熊侠仙,张松,周俭;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对周庄、同里、,
本文编号:934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93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