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照金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利益主体博弈研究
本文关键词:铜川照金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利益主体博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红色旅游 利益相关者理论 博弈论 照金景区开发
【摘要】:红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产业,在2004年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红色旅游的扶持力度,使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快速的发展使红色景区的开发逐渐增多,虽红色景区的开发相较于其它类型的景区,在提升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更加注重革命老区群众生活的改善,但在开发中政策导向性较明显,主要是针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政策扶持性帮助。在景区开发中牵扯利益主体较多,开发过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合作,核心利益主体的政府、开发商和社区三者之间利益相互交织,普遍社区处于被动位置。因红色景区的开发注重革命老区的生活改善,社区的利益得到了重视,然而社区的参与仍然较少。红色景区开发的研究集中于红色景区的开发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的收益,对于开发中政府、开发商和社区的利益均衡、参与尺度等之间的博弈研究较少。本文以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红色景区提升开发阶段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旅游景区开发,与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进行国内研究对比,并对国内外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博弈论在旅游业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其次对相关理论内容和概念界定进行阐述,以此为照金景区开发的研究进行理论指导。针对照金景区中政府、开发商和社区的职能分析、利益诉求分析和博弈分析,对案例地的概况进行了解;再通过访谈调研照金景区开发中的三方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对“照金模式”和“照金速度”形成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照金景区开发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本文从社区增权和社会参与理论的角度切入,建筑政府、开发商和社区相互博弈的模型,以此达到三方在景区开发中的权利制约和利益均衡。
【关键词】:红色旅游 利益相关者理论 博弈论 照金景区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13
- 1.1.1 社会经济背景10-11
- 1.1.2 目的地背景11-12
- 1.1.3 学术背景12-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4-16
- 1.3.1 研究思路14
- 1.3.2 技术路线14-16
- 1.4 研究方法16-17
- 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17-26
- 2.1 景区开发的研究进展17-20
- 2.1.1 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的研究17-18
- 2.1.2 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研究18
- 2.1.3 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研究18-20
- 2.2 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20-23
- 2.2.1 国外旅游景区的利益相关者研究20-21
- 2.2.2 国内旅游景区的利益相关者研究21-23
- 2.3 旅游景区开发的博弈研究23-26
- 2.3.1 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研究23-24
- 2.3.2 当地社区与其它利益主体的博弈研究24-26
- 3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6-29
-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26-27
- 3.2 博弈论27
- 3.3 社会参与理论27-29
- 4 照金景区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相关界定29-37
- 4.1 各利益相关者的职能分析29-31
- 4.1.1 政府的职能分析29-30
- 4.1.2 开发商的职能分析30-31
- 4.1.3 社区居民的职能分析31
- 4.2 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31-34
- 4.2.1 政府的利益诉求32
- 4.2.2 开发商的利益诉求32-33
- 4.2.3 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33-34
- 4.3 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分析34-37
- 4.3.1 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分析34-35
- 4.3.2 开发商与社区的博弈分析35
- 4.3.3 政府与社区的博弈分析35-36
- 4.3.4 三方博弈小结36-37
- 5 照金景区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调研分析37-48
- 5.1 数据收集37-42
- 5.1.1 调研方法的选择37
- 5.1.2 调研对象的选择37-39
- 5.1.3 调研内容39-41
- 5.1.4 影响因素分析41-42
- 5.2 调研分析42-48
- 5.2.1 政府分析43
- 5.2.2 开发商分析43-44
- 5.2.3 社区分析44-45
- 5.2.4 三方调研分析的小结45-48
- 6 照金景区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模型分析48-53
- 6.1 社区增权和社会参与的关系48-49
- 6.2 三方博弈模型在景区开发模式的应用49-52
- 6.2.1 三方合作机制的分析49-50
- 6.2.2 三方博弈的职责和权利50-52
- 6.3 三方博弈模型实践应用的优势52-53
- 7 讨论与展望53-55
- 7.1 研究不足53
- 7.2 研究创新53-54
- 7.3 研究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中平;马山古零神奇洞景区特色及评价[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牟红;主题景区的整合营销:“一个声音说话,一张面孔示人”[J];江苏商论;2004年06期
3 朱强华,张振超;旅游景区品牌管理模型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4 陈建勤;;上海旅游景区业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5 田世政;张一群;徐广辉;;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景区开发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01期
6 谢志华;党宁;张歆梅;;中国资源型景区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7年07期
7 蒋满元;唐玉斌;;旅游景区的旅游线路优化设计问题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8 肖胜和;;旅游“非景区化”现象及其影响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5期
9 麻益军;;高职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10 胡红梅;;高职景区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军;;论景区开发与政府规制[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2 郭康;张聪;刘杰;张晋丰;贾毅;;白洋淀千里堤景区开发战略构思[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3 王伟成;;创新是“发展中景区”的必然出路[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4 李椒良;;让科学发展观引领温岭旅游景区跨跃式发展[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5 杨国胜;;巫山县神女溪景区旅游规划刍议[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6 李兆森;;整合品牌凸现效应 合力打造一流景区[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嘉峪关景区开发建设情况纪实[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2期(“2006中国长城新闻采访万里行”专刊)[C];2006年
8 张凌云;;选择实验法对济南灵岩寺文化遗址景区开发管理的应用[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9 殷柏慧;吴必虎;;旅游目的地依赖型景区开发研究——以河北秦皇岛市祖山风景区旅游开发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钟云华;;景区建设要着眼于地方特点——也谈长屿、石塘的景区建设[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边丽娟;着力打造20个旅游精品景区[N];石家庄日报;2005年
2 叶兴法;以科学评估决定旅游景区去留[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3 黄玲;景区年卡推行起来易还是难?[N];四川日报;2007年
4 李玉亭;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正式颁牌[N];证券时报;2007年
5 周里;大雅河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开花结果”[N];辽宁日报;2008年
6 记者 彭健;胡润泽考察黎坪景区开发建设工作[N];汉中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段孝和;开发尧山景区,,俺村受益匪浅[N];平顶山日报;2008年
8 白洁 于洋;达旗旅游景区唱响“三部曲”[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9 张吉林;市场化:西部景区开发的必由之路[N];中国旅游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杨春虹;景区摆脱门票经济转型升级[N];海南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珊珊;旅游景区特色化导向符号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齐晓波;品牌战略在旅游景区开发初始阶段的应用初探——以重庆市东温泉景区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3 孙静;景区投资价值与风险评价初步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4 牛玉玲;旅游景区评价模型构建及其运用[D];郑州大学;2007年
5 肖思瑜;优化都江堰景区融资模式的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沈林;基于互动网络技术的景区体验质量监测[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7 徐林;景区开发中对景区资源的效用评价[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朱涛;体验营销在景区品牌运作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李彩虹;基于游客感知的解州关帝庙景区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10 张丽;旅游景区从业人员信息素质综合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95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99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