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跨流域调水工程土地征用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16:27

  本文关键词:跨流域调水工程土地征用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跨流域调水 土地征用 社会稳定风险 突变理论


【摘要】: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圆满实现通水目标,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进入高峰期,跨流域调水工程数量、规模逐渐扩大,其负面影响逐渐凸显,其中以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影响、经济代价问题最为突出。根据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布置特点,调水工程建设需要在水源地、输水沿线以及受水区征用大量的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施工建设对原有的基础设施、灌排体系、自然汇水渠道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进而对当地的社会稳定产生恶劣影响。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土地征用过程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价十分必要。本文在广泛调研和总结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特征与影响,认为跨流域调水工程具有显著的不可替代性、竞争属性和非公平性,这些特征导致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征地存在较强的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对土地征用过程社会稳定风险的内涵进行阐述,认为土地征用过程主要表现为主体唯一性、强制性、公益性、补偿性、限制性等五大特征,其社会稳定风险主要表现为公信力风险、社会负面影响风险、突发公共事件风险三个方面,并呈现显著的突变特性。根据跨流域调水建设征地的特点,本文构建了包括土地规划与审批程序、土地征收、技术经济、生态环境、土地使用与管理、社会环境与社会舆论六大类共31项风险因素的指标体系。并引入风险概率-影响矩阵法、突变级数评价法等方法,对土地征用的全过程进行风险评级和综合风险评价,构建了系统的土地征用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本文选取引江济淮河南段工程为例,依次对其进行风险因素预识别、风险调查、单因素风险评级、综合风险评价,评价结果为引江济淮河南段工程土地征用风险综合评价值为0.7943,风险等级为“高”,必须立即采取防范与化解措施。随后,根据类似工程经验以及实地调查情况,提出可供参考的四大类风险化解措施与建议。并在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再次对引江济淮河南段工程土地征用综合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0.5623,风险等级为“中”。工程实例评价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论述的分析方法、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TV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长征;黄德春;王波;;重大水利工程环境损害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陈_g;张方旭;;社会风险的“三分”类型学[J];前沿;2012年01期

3 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J];学习与探索;2009年05期

4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标准化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12期

5 冯平;李绍飞;李建柱;;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02期

6 李绍飞;孙书洪;王向余;;突变理论在海河流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7年11期

7 陈艳,陈绍军,王松;水库移民社会风险评价[J];水利经济;2005年02期

8 高和荣;论中国社会稳定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J];学术探索;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齐迹;基于突变理论的海上交通风险预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2 徐黎明;基于突变理论的乌东德水电站近坝区泥石流风险评价与防治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强;跨流域调水远程受水区水资源规划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丁志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系统径流特征及供水风险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刘恩举;土地征用过程中利益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6 许晓彤;跨流域调水规划技术支撑体系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本文编号:1136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136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1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