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苦荞产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
本文关键词:贵州省苦荞产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苦荞产业 SWOT-PEST分析 贵州省
【摘要】:将SWOT和PEST两种战略分析工具进行组合,作为开展研究的主要方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分析贵州省苦荞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从优势-机会、劣势-机会、优势-威胁、劣势-威胁4个方面提出应对的策略:把握外部机会,发挥内部优势;规避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遇;发挥内部优势,迎接外部挑战;规避内部劣势,减轻外部威胁。
【作者单位】: 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安顺市人民政府、安顺学院三方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LH字[2014]7502) 2015安顺学院博士基金项目(Asxybsjj201504)和(Asxybsjj201506) 贵州省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千” 贵州省“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燕麦荞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8-A4)
【分类号】:F326.11
【正文快照】: 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1223.1729.014.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3 17:29:00苦荞也叫鞑靼荞,属蓼科植物,是一种古老的作物,喜好高寒气候,苦荞的人工栽培区域仅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和云贵川高原[1]。苦荞除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斯慧;黄琬凌;曾里;曾凡俊;;3种苦荞黄酮提取物主要成分定性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2年02期
2 ;黑苦荞,轻肉身重灵魂[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0年30期
3 ;苦荞纳珍源系列白酒[J];法律与生活;2013年08期
4 王安虎,邓建平,耿选珍,熊梅;四川苦荞产业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种业;2003年10期
5 ;苦荞麦片项目简介[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4年03期
6 陈家礼;谢玉忠;;凉山州苦荞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粮食问题研究;2005年06期
7 林汝法;;发挥苦荞种植优势 做大做强苦荞产业[J];作物杂志;2008年05期
8 张清明;赵卫敏;桂梅;马裕群;;贵州苦荞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09年05期
9 刘新文;潘冠中;;昭通苦荞的国际化问题探索[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张时军;安顺兴;曹娜;;昭通市苦荞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许明;韩亮;李艳琴;;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A];第三届泛环渤海(七省二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国柱;申慧芳;;辐射诱变选育苦荞高黄酮突变体的研究[A];第六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核农学分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尚敇;王宗德;陈宏伟;邱业先;;添加锌素营养液对培养苦荞芽菜品质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杨春;陕方;薛春生;段亚利;丁卫英;;黑苦荞醋软胶囊的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振煌;王转花;;美拉德反应对苦荞过敏原Fag t3免疫活性的影响[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耀文;夏楠;杜晓磊;徐明;李艳琴;;苦荞SRAP和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海平;李灵芝;黄中奎;邢国明;;锰、锌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海平;李灵芝;郑少文;邢国明;;硼、锌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新宇;杨足君;冯娟;邓波;庞小峰;任正隆;;荞麦属植物分类的FTIR光谱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 刘润合;灵丘两企业联手做强苦荞业[N];大同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蒋映春;愿凉山苦荞茶:一路走好[N];凉山日报(汉);2006年
3 林东升;甘洛建成万亩黑苦荞示范基地[N];农民日报;2007年
4 记者 翟培天;凉山成为我国最大的苦荞生产基地[N];四川科技报;2006年
5 梁新民 王虎成;三晋苦荞研究开发达国际先进水平[N];太原日报;2006年
6 杨美;甘洛黑苦荞一枝独秀[N];凉山日报(汉);2007年
7 本报通讯员;环太苦荞 “药食同补”[N];凉山日报(汉);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杨扬;我州苦荞产业又有新发展[N];凉山日报(汉);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小梅;博士与苦荞[N];贵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田雁 通讯员 刘润合 王鹏 刘富强;苦荞“种出”甜蜜生活[N];大同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国旭丹;苦荞多酚及其改善内皮胰岛素抵抗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董新纯;UV胁迫下苦荞类黄酮代谢及其防御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3 智秀娟;苦荞功能成分的研究及NIR技术在荞麦制品防伪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成磊;苦荞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芽期逆境胁迫中的应答及重组FtPAL和FtFLS的酶学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延利;萌发对苦荞黄酮合成的影响及萌发物抑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艳辉;苦荞麦脱壳工艺及主要参数的优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3 李俊芳;苦荞在彝族习俗中的社会功能分析[D];云南大学;2012年
4 阮池银;云南小凉山彝族苦荞文化的环境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赵琳;苦荞萌发期生理活性及其蛋白抗菌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晓丹;苦荞胁迫萌发及功能性成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7 陈英娇;苦荞蛋白酶解物的制备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丁俐;苦荞叶茶加工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及其香气成分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9 朱智慧;施硒对苦荞抗衰老生理和硒含量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燕雪芬;苦荞苯丙氨酸解氨酶(FtPAL)和花青素还原酶(FtANR)的重组表达以及多克隆抗体制备[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44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144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