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宜性评价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以杭州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适宜性评价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以杭州市为例
【摘要】: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有助于发挥建设用地的最大效益,关系整个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栅格尺度评价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适宜性,同时针对中心城区的特点侧重于经济适宜性,并结合GIS技术,实现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方案。结果表明:侧重经济适宜性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杭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的决策依据是科学合理的,有助于确定未来城市发展的优势区位,并且布局方案相对紧凑,能有效引导城市紧凑化发展,抑制城市沿主干道蔓延式开发。另外,基于适宜性评价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布局方式,较难体现邻域动态影响、局部规则的交互作用以及不同主体城市开发决策行为所导致的空间格局,可能导致布局结果与城市实际发展情况的偏离,对此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51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5D010006) 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3FR057) 省高校访问学者专业发展项目(FX2013056)~~
【分类号】:F301.2
【正文快照】: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加剧。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加上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导致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建设用地指标频频突破规划。为此,如何将有限的建设用地资源落实到空间上,实现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发挥建设用地最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友兆,何方,夏敏,杨建海,吴俊品;耕地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杜红悦,李京;土地农业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以攀枝花为例[J];资源科学;2001年05期
3 陈豫;杨改河;冯永忠;任广鑫;;“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与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4 关小克;张凤荣;郭力娜;赵婷婷;;北京市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布局研究[J];资源科学;2010年03期
5 倪九派;高明;魏朝富;谢德体;;基于参与性评估法的安置区移民安置适宜性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年01期
6 姚光华;谭德军;罗真富;谢洪斌;陈凤英;李奇;;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园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长寿湖周边地区为例[J];土壤通报;2011年06期
7 周伟;曹银贵;王静;袁春;乔陆印;;村庄整治规划中迁村并点适宜性评价与判别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1年11期
8 潘效安;鲁成树;阚凯;;基于指数和法的村庄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2期
9 宋倩;沈礼锋;郑晓阳;;工业场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3期
10 李娟;龙健;赵娜;;煤矿区压占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以贵州纳雍县狗场煤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广余;;运用逐步聚类法进行农地适宜性评价[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2 胡伟;李满春;符海月;刘永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初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跃军;胡守庚;;基于GIS的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利川市罗圈坝硫铁矿为例[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桂昆鹏;徐建刚;张翔;;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5 唐玲;杨木壮;郑延敏;;不同地质背景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对比[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6 杨子生;王辉;张博胜;;中国西南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云南芒市为例[A];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研究[C];2014年
7 陈松林;;GIS支持的闽东南地区荒地资源适宜性评价[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徐升;周先传;;基于RS与GIS的规划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敏;农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吴云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适宜性评价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娜;基于GIS的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好必来;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王鹏程;基于适宜性评价的作物新品种推广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夏敏;农地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方彦;棕地再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于英娜;草原生态脆弱区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庞珊珊;公安县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潜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苟兴海;渠县耕地适宜性评价与农业布局优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铎霖;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复垦技术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愉;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复垦耕地适宜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53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15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