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土壤地球化学与优质农业研究
本文关键词:海南岛土壤地球化学与优质农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 2014年
海南岛土壤地球化学与优质农业研究
傅杨荣
【摘要】:海南岛面积33920km2,是我国第二大岛屿,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位于北纬18°10'—20°10'之间,属于热带地区。该区自然风景优美,是全国人民的后花园,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优良,处于原生态,是全国人为污染最少的地区之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作物生长条件良好,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种植区,也是全国重要的冬季菜篮子基地。 本论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合作重大项目《海南岛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编号:200414200010、1212010511215),以海南岛全岛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和典型农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品采集和分析,将地球化学关于环境、农业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区域自然地理、地质背景、农业生产、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总结区域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作物种植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区划,实现区域农业资源优质高效开发。一、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1、海南岛土壤元素含量分布体现了成土母岩母质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第四系单元区土壤富集Si02;基性火山岩单元区土壤富集铁族元素(Fe2O3、CO、Cr、Cu、Mn、Nb、Ni、 Ti、V、Sc)、生物大量营养元素(N、C、S)、以及Br、I、A12O3、Ge、Ga和Ag、Hg、 Mo、P、Zn;碱性侵入岩单元区土壤富集K2O、Pb、Th U、TK稀土及其伴生元素(La、Ce、Y、Be)和Cd、Rb、W、Cl等元素。 2、海南岛土壤元素含量分布体现了热带高湿高热气候条件下土壤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表现为深层土壤的A12O3、Sn, T1、U、Th、Ge、Zr、Rb、Pb、Ga和SiO2元素,表层土壤的A1203、Sn、 F、K2O和Zr高于全国土壤丰度,碱(土)金属元素均低于全国土壤丰度;深层土壤37.0%的样品pH值≤5.5,90.7%的样品pH值≤7.0,表层土壤有56.2%的样品pH值≤5.5,96.0%的样品pH值≤7.0。 3、海南岛土壤元素含量分布体现了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难迁移和强分散元素SiO2、Zr、Ge、Al2O3、Mb、Ga等的含量分布相对均匀,强迁移的碱(土)金属元素MgO、Sr、CaO和K2O等的含量分布最不均匀。 4、海南岛土壤元素含量分布体现了土壤类型的制约。表现为滨海盐土B和SiO2的背景值全岛最高,除碱(土)金属元素外绝大部分元素背景值为最低;火山灰土的SiO2背景值全岛最低,除了碱性侵入岩和花岗岩类特征指示元素外,其他元素背景值为全岛最高;水稻土极难迁移的Zr在表层富集,而碱(土)金属元素含量则随农田排水而大量流失降低,表现为全岛最低含量。 5、海南岛土壤元素含量分布体现了地形地貌和植被的制约。如黄壤(中高山区)较赤红壤(中低山区)更富集生物营养元素。 6、海南岛土壤元素含量分布体现了人为作用的影响。如C、N、P等营养元素在耕地、城镇住宅用地两者土壤中发生了相对贫化,而在园地和林地土壤中发生了相对富集,表明土地的人为改造利用加剧了碱(土)金属元素的流失,频繁的耕作和收获(以耕地为最)也使得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降低。 7、海南岛表深层土壤元素含量的差异是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由表层土壤元素富集系数可知,C、Corg和N均达强富集程度,S为中等富集,P、Hg、Mn、Cd、Sb、Ag、B、Se、Au等为弱富集,是人为和生物富集作用的结果;卤族元素Br、C1和I的富集可能与表层土壤对海洋水汽的持续接收有关;碱(土)金属元素在表层土壤中贫化;表层土壤pH值的中位值和众值均小于深层土壤,其酸性土壤(pH值6.5)面积是深层的1.18倍,表明表层土壤较深层进一步酸化。 以上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海南岛土壤真实承载了土壤发生发展过程中成土母岩母质、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和人为作用的共同影响;也正是因为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完整地反映土壤发生发展过程的自然属性而不失偏颇,表明海南岛土壤基本处于“原生态”状态,没有经受较大的人为污染,是海南优质农业生产的优质资源;同时也说明了本研究的材料与方法工作质量良好,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数据真实再现了土壤的地球化学现状及其地球化学过程;而且,本研究的资料可以成为今后跟踪研究海南岛土壤因自然和社会发展而经受演化的重要参照系。 二、土壤质量与区划 8、海南岛土壤环境质量优良。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95),对海南岛表层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表明土壤环境质量优良,近90%的土壤在一、二级水平,超三类土壤仅0.91%,超标元素主要是As、Cr、Cu和Ni,且为特殊自然地质背景引起,集中在西部地区。清洁的土壤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海南岛具备了发展优质农业的基础条件。 9、海南岛土壤农作物营养有益元素含量除钾外一般较缺乏。对土壤营养元素的丰缺评价发现,本岛土壤中的有机碳和氮的含量水平不高,尤其在农作区,这与有机肥的施用少和植物大量吸收有关;除琼北基性火山岩区土壤中的磷达到丰富级外,大部分土壤存在磷的不足;在花岗岩类分布区,土壤中的K2O相对丰富。通过对土壤营养元素的评价认为,自然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丰缺受地质背景影响明显,耕作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丰缺则与耕作方式及施肥有关。 10、基于土壤重金属元素和营养有益元素含量对土地进行了农业区划。其中,一等绿色土地共4片约7000km2,土壤养分丰富,环境质量优良;二等优质土地区2片约15500km2,土壤养分适中,环境质量良好;三等安全土地共7片约9250km2,土壤养分偏下,环境质量较好;四等警戒土地共6片约1300km2,存在一种重金属超标;五等不良土地共2片约900km2,存在多种重金属指标超标现象,污染程度较高,需要调整种植结构或治理的土地,分布在琼北蓬莱和遵谭地区。可见,绿色、优质、安全的土地共占全岛面积的93.5%,是海南岛实施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理想资源。 三、富硒土壤资源评价与农产品生产区划 11、调查首次发现海南岛存在富硒土壤资源。面积达9545km2,占全岛面积的28.14%;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东部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砖红壤(局部为火山灰土、水稻土、赤红壤和黄壤),成土母质主要为变质岩、基性火山岩和花岗岩;地貌类型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区、山前剥蚀堆积波状平原区和火山岩台地区(局部为侵蚀构造中低山区和滨海堆积平原区):仅在岛北部的澄迈县之东南角存在面积仅8kmm2的硒过量区。 12、土壤硒元素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土壤硒元素主要来自变质岩、部分基性火山岩和部分花岗岩背景发育的土壤;土壤有机碳、CEC、物理性粘粒和酸性等理化指标都正向促进了总Se和有效Se的含量,保证了土壤Se的留存和有效Se含量的提高,也为促使土壤有效Se含量升高、促进农作物对土壤Se的吸收指出了改进措施。 13、富硒农产品调查。全岛范围内,38种农产品中筛选出14种富硒农产品和4种潜在富硒农产品。其中富硒农产品分别为粮油类(早稻、晚稻和花生)、薯类(毛薯、地瓜、木薯和山薯)、水果类(木瓜、人参果和西瓜)和蔬菜类(上海青、长豆角、小白菜),潜在富硒农产品为玉米、蔬菜类中的大白菜和水果类中的香蕉。 14、富硒农产品种植区划。基于区域土壤与富硒农产品调查评价成果,建立生产模型,对全岛富硒水稻、薯类、水果和蔬菜进行生产区划。其中,富硒水稻共提取出31个区划区,总面积988.04km2;富硒薯类共提取出16个区划区,总面积1279.89km2;富硒蔬菜共提取出12个区划区,总面积718.92km2;富硒水果共提取出16个区划区,总面积1176.31km2;并提出了4条富硒农产品种植区调控措施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1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艳芝;杨志新;文宏达;李淑文;刘树庆;;葡萄品质与土壤地球化学关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2 侯鹏程;;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3 徐文;唐文浩;邝春兰;罗桂强;;海南省土壤中硒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4 王军广;赵志忠;赵广孺;张忠伟;;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5 廖志气;林电;郑丽燕;程宁宁;朱治强;;海南岛香蕉园土壤肥力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1期
6 张成龙;邬光剑;高少鹏;;青藏高原砂质表土样品稀土元素特征的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8年02期
7 潘佩佩;杨桂山;苏伟忠;;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5期
8 黄成敏,龚子同;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土壤发育过程的定量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9 龚子同,张甘霖,赵文君,陈志诚,欧阳洮,赵玉国;海南岛土壤中铝钙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3年02期
10 龚子同,黄标,欧阳洮;我国土壤地球化学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J];地理科学;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嘉;王仁卿;郭卫华;;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2 朱同彬;诸葛玉平;刘少军;娄燕宏;;不同水肥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3 王薇;袁亮;;设施栽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4 张乐;陈为序;董慧;陈桂玲;余利;李兴锋;;普通小麦镉吸收基因Cdu1组成的功能标记检测[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5 孔为伦;李双应;万秋;杜叶龙;王松;;海洋粘土矿物的古环境含意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刘燕;刘宇庆;左海军;陈久兰;徐君;陈明波;;扬州市邗江区耕地肥力质量状况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7 龚根辉;;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
8 杨苏才;南忠仁;曾静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治理途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9 谭晓荣;戴媛;冷进松;;重金属镉对小麦幼苗蛋白质及总抗氧化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10 陈翠玲;姚树文;袁天佑;赵爱丽;;河南主要土类耕层土壤酸缓冲性能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中明;赵建敏;马瑞申;焦赞超;史春睿;刘百顺;秦百青;;豫西郁山铝土矿沉积环境[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上册)[C];2008年
2 马海燕;徐瑾;孙霞;朱翠英;郑成淑;;非洲菊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与生物性状的影响[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3 张胜田;何跃;林玉锁;吴运金;;基于国家环境管理需要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体系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4 孙清斌;尹春芹;邓金锋;肖文胜;熊巧;;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环境质量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5 吕成群;黄宝灵;张明慧;秦武明;李志先;韦立秀;;桉树×相思树混交与纯林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孝飞;林玉锁;刘鹏;贺静;冯艳红;徐建;;铜冶炼厂周边地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迁移特征研究[A];2009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侯圣山;杨石岭;孙继敏;丁仲礼;;风成沉积物4~16μm石英氧同位素记录及其物质来源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8 董娜娜;;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9 李阳兵;王世杰;罗光杰;;碳酸盐岩成土作用及其上覆土层成因的讨论[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10 张凤太;苏维词;赵卫权;;基于LUCC的重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邦琦;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高艳鹏;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树种人工林密度效应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傅晓萍;美洲商陆镉吸收和耐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郑顺安;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与迁移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刘杰;湘中南红壤地区土壤质量特征与退化红壤的肥力调控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郝文芳;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佘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灌木林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林贵兵;丹参栽培土壤适宜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董锡文;科尔沁沙地沙丘植物恢复进程中土壤肥力变化及线虫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霞;蔬菜—土壤系统镉与硝酸盐复合污染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秦丽;大比例尺SOTER单元划分指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慧;高位池养虾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及其表征的土壤质量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郝艳;油茶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研究及高效解磷菌的筛选[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任立研;大环江沿岸典型污染区土壤改良技术及对芥菜品质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庞敏;临沂烟区绿肥还田配套技术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杨鹏;烟台峰山破坏山体周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效果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梦红;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陈君;树皮堆肥施用方式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庆芳;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铁,扬斌;果农复合经营模式系统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2 袁红;傅瓦利;王改改;张洪;邵泽峰;;三峡库区万州土壤质量指标选取与综合评价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3 魏志远;郭彬;漆智平;;海南省文昌市水稻土重金属污染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4 汪媛媛;杨忠芳;余涛;;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5 张袖丽,胡颖蕙,檀华榕;板栗品质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04期
6 郑宏兵,束庆龙,肖斌,段琳;土壤肥力对栗实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林电;王丽华;张永发;;海南香蕉园土壤中重金属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6期
8 施雅风,周尚哲,崔之久,李吉均;桂林地区古冰川遗迹何在?[J];冰川冻土;1986年02期
9 严大义;美国加州葡萄栽培概况[J];北方果树;2002年02期
10 周小萍,卢艳霞,陈百明;中国近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志洪;;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研究的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2 徐建民;汪海珍;;土壤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研究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小健;[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记者 侯小健;[N];海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庆林;海岸带功能评价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刘艳秋;吉林省土地生产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晓秋;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2 张殿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尾矿地的改良措施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3 许金朵;基于GIS的金华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与污染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诚,教剑英,赵文君;试谈湘北主要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以桃源县为例)[J];土壤学报;1981年03期
2 龚子同;介绍一本以土壤地球化学为基础的专著——“土壤学原理”[J];土壤;1982年03期
3 龚子同,史学正;土壤地球化学[J];地球科学进展;1991年02期
4 陈鸿昭,龚子同;土壤地球化学图的编制与发展前景[J];土壤;1991年03期
5 韩清;乌兰布和沙漠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J];中国沙漠;1982年03期
6 吴志东;;我国第一部区域性土壤地球化学专著——《华中亚热带土壤》即将出版[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3年01期
7 汪庆华;董岩翔;周国华;郑文;;浙江省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环境背景值[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8 何真毅;四川仁寿优产粮棉区土壤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0年03期
9 廖启林;刘聪;金洋;华明;郑丽春;潘永敏;黄顺生;;江苏土壤地球化学分区[J];地质学刊;2011年03期
10 龚子同,黄标,欧阳洮;我国土壤地球化学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J];地理科学;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立芙;;豫西渑池县段村地区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化探异常的查证与评价[A];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杨荣;海南岛土壤地球化学与优质农业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俊斌;鄂温克自治旗头道桥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2 刘海洋;黑龙江省典型金属矿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D];吉林大学;2010年
3 孟令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霍布仁布敦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国坤;江西省玉华山火山盆地紫云山岩体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5 张锐锐;吉林西部草原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对牧草品质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6 裴琦;赞比亚奇帕塔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综合评价[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7 周皎;重庆市都市经济圈土壤地球化学分区[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周云龙;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刘娅莎;湖南省溆浦县陶金坪金矿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海南岛土壤地球化学与优质农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9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1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