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28 16:04

  本文关键词: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农业大学》 2013年

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分析

韦佳培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每年会产生数量庞大的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西欧在1998-2001年共产生7亿吨资源性农业废弃物。法国在1995-2006年每年的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增量约3.65亿吨。德国2000年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超过了1.75亿吨。中国近年来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7亿吨,蔬菜废弃物1亿吨(孙振钧等,2004),每年产生畜禽粪便约为17.3×108t,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将会产生畜禽粪便42.44亿t。据专家预测,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农业废弃物会以年均5%—10%的速度递增。农业废弃物中大部分是在目前的技术、资金和劳动力等允许的条件下,能够在农业或农产品加工业的副产品中作为原材料被再生利用的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因此,农业废弃物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库。 但是,目前粗放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不但没能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效的转化利用,反而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例如,粪便燃烧、秸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N2O、SO2、CH4及烟尘,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畜禽粪便中除了有机质外,还含有很多病原菌、寄生卵虫和重金属等,大量未经,随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同时,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也是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浪费。例如,田间焚烧秸秆,仅利用其含钾量的1/3,而其富含的氮、磷、有机质和热能则全部损失掉了。用秸秆作燃料,只利用了其能量的1/10,而其富含的大部分能量、矿物盐类、脂肪和粗蛋白等均被浪费了。 面对农业废弃物引发的农业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便成为农业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重大变革,也是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农业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本课题以资源性农业废弃物为研究对象,以对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并在资源性农业废弃物价值时空分异的实证分析中,进一步明确了资源性农业废弃物价值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以及其资源价值潜力的时空分异特征;通过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以及潜在使用价值的实证探索,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农业废弃物巨大的资源潜力,并探讨了其价值体现的影响因素;通过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对农业废弃物管理行为的分析,总结国外针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的成功经验,明确了我国在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过程中的政策趋向。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 利用宏观统计数据与微观调研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如下新的认知: (1)就农业废弃物资源存量的时空分异特征来看,在时间上,1978-2011年间,资源性农业废弃物价值的存量及增量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且存在阶段特征;在空间上,农业废弃物资源具有存量大且分布不均衡性与相对集中性的特点。 (2)就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资源价值潜力的时空分布特征来看,资源性农业废弃物价值潜力巨大,在时间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区域资源价值潜力不均衡性与相对集中性。就资源性农业废弃物价值潜力的区域差异来看:资源性农业废弃物价值潜力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河南省的资源性农业废弃物价值潜力最大,达到303.1292吨/平方公里,而资源潜力最小的省份是西藏自治区,其资源性农业废弃物价值潜力仅为0.676736吨/平方公里。从区域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资源价值潜力的区域分布特点来看,总体呈现从东向西逐渐递减态势。 (3)提高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价值的感知状况,有利于改善其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行为,其中,参加农业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显著影响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直接使用价值的感知,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是干部、是否具有专业技能变量则不影响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直接使用价值的感知;此外,外部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农户价值感知的重要因素,其中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到最近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距离、居住地附近道路等级显著影响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直接使用价值的感知。所在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居住地距离最近农产品批发市场越近,居住地附近的道路等级越高,农民越能感知到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直接使用价值。 (4)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具有巨大的间接使用价值,推进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可以有效提高产业抗防风险能力。具体表现为: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能较好的改善传统产业对弱质性产业农业的依赖,提高产业抗防风险能力;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有助于减少废弃物排放和提高生产效率,在传统产业中,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大多被丢弃或仅当作燃料,经济价值很低,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循环利用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实现了物尽其用,不但能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还能实现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促进了资源节约和废弃物减排;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有助于增强产业波及效应。能使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较大改善,同时使传统产业受国民经济和其他产业的拉动能力得到很大改善。 (5)大部分农户认识到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具有潜在使用价值,且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具有支付意愿;与商品化相比,受访农户更愿意通过自有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来实现其经济价值,但农户对不同品种的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支付方式有较大差异,具体来讲,农户对畜禽粪便的购买意愿高于对秸秆的购买意愿,农户对自有秸秆循环利用的意愿高于自有畜禽粪便循环利用的意愿,其中,山东、湖北、山西三个省份,总样本对秸秆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86元/人/年,秸秆的年总经济价值9.38x109元/年;总样本对畜禽粪便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10.8元/人/年,畜禽粪便的年总经济价值1.54×1010元/年;此外,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农户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外部不经济性的认知显著影响农户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支付意愿。农户越年轻、文化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越高、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外部不经济性的认知越深刻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支付意愿越强烈。而性别、是否兼业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支付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①协调多方关系,明确主体职能,即建立农户主导、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非政府组织接力的“四位一体"发展机制。②采取多种措施加快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强化促进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的财政政策,完善促进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的税收政策,加快制定促进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的金融政策。③健全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的法律体系,要补充、完善关于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领域的空白,并严格执法。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加快推进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建立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的长效发展机制。⑤应加快制定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⑥提高农户的资源循环利用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参与主体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循环利用意识。⑦加快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的科技创新,加强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加快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的科技成果转化。 主要的创新点为: (1)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进行了概念界定,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废弃物方面的相关理论,厘清了目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研究中概念模糊的问题,具有理论创新性。 (2)研究方法应用上具有创新性。笔者首次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CVM方法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进行了测度与分析。采用投入产出法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前后的产业关联度和产业波及效应等经济指标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分析,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使用CVM方法,对我国农户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经济价值的认知和支付意愿进行了实地调查,估算出了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总经济价值。 (3)研究内容有所创新,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系统地就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进行了综合研究及评价,一是采用科学方法对我国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存量及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用数据支撑了我国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存量巨大,利用潜力巨大的现实;二是从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以及潜在经济价值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实证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潜力巨大,其经济价值的实现需要微观主体素质的提升;三是明晰了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制约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经济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1;F32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司海丽;几种农业废弃物好氧发酵产物的性状及田间应用效果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凤连;马友华;周静;关静;梁家妮;赵艳萍;;我国畜禽粪便污染和利用现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3期

2 胡明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途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3 贾玉;陆迁;张德荣;赵艳;;2006年陕西省农业废弃物存量估算[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4 李晓;李晓博;李玉;;草腐菌生产在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治中的作用[J];北方园艺;2009年02期

5 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上)[J];读书;2006年02期

6 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下)[J];读书;2006年03期

7 张希颖;赵红霞;;影响我国食糖进口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01期

8 郑光敏;香菇栽培后的废料资源化途径[J];福建环境;1999年04期

9 周祖光;;海南省畜禽粪便分布特征及耕地负荷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5期

10 石元春;发展生物质产业[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司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韦佳培;双主链下的糖业新价值形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3 张学会;陕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测定及模式选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旭中;;劳动力价值理论与中国劳动收入分配公正:一个多层视角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伍旭中;;对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孙敬平;;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核心能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Planning Evaluation on Spatial Layout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s[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09年Z4期

5 汤汇;;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6 温明霞;聂振朋;石孝均;;榨菜叶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2期

7 邹长明;刘正;余海兵;汪建飞;;沼肥研究与开发前景[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3期

8 张磊;;加强和创新农民培训工作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9 周建;丁爱芳;;苏中地区农村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现状及治理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1期

10 王树文;;发展循环农业的制约因素及主要模式[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启明;黄祖辉;;两岸循环型农业之发展比较与交流合作[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周智慧;毛飞君;赵晓联;;城市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研究进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蔡立湘;纪雄辉;彭新德;李明德;倪笑;;长沙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斌;;辽宁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对策选择[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李林;张庆旭;赵满全;赵振国;;秸秆揉碎加工机械及工艺的试验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赵满全;韩宝生;佘大庆;刘伟峰;刘汉涛;陈铁英;;青贮饲料收获机关键部件设计与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朱新华;杨中平;郭康权;吴永锋;查峥;;玉米秸秆去叶装置设计与试验[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沈学善;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吴文涛;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尹世久;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康锡龙;沼气发电机冷却水预热沼气进料池系统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唐京禧;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平磊;利用亮斑扁角水虻转化畜禽粪便工艺条件的优化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向佳玲;武汉市农民蔬菜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张侃;不同类型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通乐嘎;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孟祥海;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消解规模化养猪环境污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凤连;马友华;周静;关静;梁家妮;赵艳萍;;我国畜禽粪便污染和利用现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3期

2 敖金成;罗华元;陈初;王俊科;薛红芬;张劲松;;腐殖酸生物有机肥对烤烟NC102产质量及工业可用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7期

3 尚秀华;谢耀坚;彭彦;;育苗基质用的有机废弃物腐熟堆沤技术研究进展[J];桉树科技;2009年01期

4 刘培芳,陈振楼,许世远,刘杰;长江三角洲城郊畜禽粪便的污染负荷及其防治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5 林先贵;王一明;束中立;黄武建;;畜禽粪便快速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的研究[J];腐植酸;2007年02期

6 闫晓波;韩向敏;;马铃薯渣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料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7 刘辉;王凌云;刘忠珍;杨少海;;我国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8 何逸民;冯春复;阳燕;何兆祥;张桂红;;畜禽粪便污染及其治理技术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9年01期

9 薛宇;归显扬;;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广州化工;2011年16期

10 顾正彪;程力;洪雁;李兆丰;;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薯渣的有效利用技术[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其光;浅淡农业循环经济[J];安徽科技;2005年09期

2 李玉贞;吴金俞;;食用菌食品国内消费市场的调查[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3 朱凤连;马友华;周静;关静;梁家妮;赵艳萍;;我国畜禽粪便污染和利用现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3期

4 蒋斌;;楚州区小麦秸秆资源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5 胡明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途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6 章志皓;蔡明超;;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7 汪建飞;于群英;陈世勇;段立珍;;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的环境危害及堆肥化技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8 高飞;陈跃星;;论我国高效生态农业的法制保障[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9 李志强;秦华;刘冲;;基于GIS上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探——以重庆市秀山县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10 贾玉;陆迁;张德荣;赵艳;;2006年陕西省农业废弃物存量估算[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时军;杨慧云;;大中型沼气工程托管运营模式探讨[A];沼气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2 张玉华;刘东生;孙丽英;万小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韦建玉;曾祥难;王军;;甘蔗渣在烤烟漂浮育苗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解振华;[N];光明日报;2003年

2 吴季松;[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义飞;基于价值创造与分配的产业价值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尹坚;中国肉产品市场空间均衡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董占荣;猪粪中的重金属对菜园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积累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3 罗艳;宁波市樟溪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刘东红;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与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5 苏秋红;规模化养猪场饲料和粪便中铜含量分析及高铜猪粪对土壤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6 王志凤;利用蚯蚓处理畜禽养殖业固体废弃物的技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贾玉;陕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益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镭;;将深圳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城市[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08期

2 杜丽娟;;格林美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创新联盟隆重启动[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5期

3 杜丽娟;;格林美电子废弃物整体资源化创新联盟隆重启动[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9期

4 孙毅;;若干新开发出的生态农业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8期

5 王晓川;;政府要在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作用[J];中国煤炭工业;2009年12期

6 李玉萍;刘西林;;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环境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3期

7 宋伟;;化工机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8 ;日本确定2001年度科技预算重点[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1期

9 董锁成,范振军;中国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化问题及其对策[J];资源科学;2005年01期

10 梁晶;方海兰;;城市有机废弃物对城市绿地土壤生态功能的维护作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燕;;浅谈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措施与模式[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2 ;依托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A];2010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上)[C];2011年

3 邸建友;;矿井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与应用[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4 何小东;郑元同;;“双化”联动背景下西部中小城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西川;林林;赵楠;王鹏远;;对南京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及实践模式的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巨荣良;初丽霞;;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撑体系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7 楚健;;生产者延伸责任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8 蒋菊生;陶忠良;;解决我国热带水果保鲜问题的生态工程体系初探[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蔺昕;孙铁珩;程昕;胡晓钧;李卉颖;秦奉达;;生态城市中的环境工程建设[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盛明泉;高利芳;;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徐巨转;[N];菏泽日报;2010年

2 记者 程晖;[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3 记者 朱卉;[N];嘉兴日报;2011年

4 记者 朱卉 通讯员 陈超;[N];嘉兴日报;2011年

5 徐晓敬;[N];消费日报;2011年

6 吴文彪 雷军;[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记者 任建中;[N];宁夏日报;2011年

8 本报评论员;[N];鄂尔多斯日报;2005年

9 记者 彭华;[N];雅安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崔武;[N];青岛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伟;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物质代谢分析模型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2 刘阳;面向钢铁工业的逆向物流系统的重用策略及其优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3 赵愈;循环经济模式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高雪松;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静;棉纺织品生态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赵金铎;技术创新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张攀;复合产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评价和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韦佳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晓薇;绿色北京建设中废弃物循环利用探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甘迎;论我国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制度[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严文高;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采纳的农户响应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雷小林;吕梁市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5 刘格;辽宁省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方旭佳;成都市餐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厉江峰;对于大尺寸液晶模组制造业价值提升的改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徐晓天;张掖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婉君;建筑固体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的管理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楠;基于循环利用模式的现代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5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25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e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