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越南清化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8 08:06

  本文关键词:越南清化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政策研究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就业 就业政策


【摘要】:清化省位于越南北中部,人口约为350万人左右,而且人口增长较快。清化省属于农业省份,以农村为主。在当今新农村建设时代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剧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成为了清化省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它不仅是农村的问题,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合理的就业政策将有利于劳动人口结构的平衡,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保障国民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权利。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这一经济问题,越南尤其是清化省各级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公共政策体系。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政策的提出,部分农村地区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农村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可是还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大部分农民生活水平较低、缺乏就业机会、贫困发生率依然较高、许多社会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本文通过对越南尤其是清化省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政策的分析,针对清化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特殊性,在借鉴中国和韩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公共服务政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越南清化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政策的对策,为进一步推进清化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提供决策参考。
[Abstract]:Located in the north central Thanh Hoa Province, the population was about 3 million 500 thousand, and the population grew rapidly. Thanh Hoa province belongs to the agricultural province, mainly rural. Transfer increased in today'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rural lab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e local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 employment has become the Thanh Hoa province problems. It is not only a problem in the countryside, but also relate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A reasonable employment policy will help to balance the structure of labor force, creat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raise incomes, improve living standards, and protect the basic rights of citizens, especially rural labor.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problems of the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transfer and employment, especially in Vietnam Thanh Hoa province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to develop a corresponding system of public policy. With the transfer and employment policy of rural surplus labor in place, the problems in some rural areas have been improved, and the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have developed rapidl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Most farmers have low living standards, lack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is still high. Many social problems have not yet been well solv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ut Vietnam especially the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 employment policy in Thanh Hoa Province, aiming at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 employment in Thanh Hoa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China and South Korea public service employment policy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perfecting the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 employment policy in Thanh Hoa Province in Vietnam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 employment in Thanh Hoa province to provide reference.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33.3;F249.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訾强;开发农村劳务市场 让农民有序流动增收——关于北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J];黑河学刊;2000年03期

2 吴峰,周发明,赵明;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刘惠;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与对策[J];安徽决策咨询;2000年04期

4 刘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J];学术界;2000年03期

5 高彦军;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李晓青,谢炳庚,万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耕地相对过剩问题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李伟峥;魏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的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22期

8 黄晓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J];职教论坛;2001年05期

9 孔祥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李新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面临的困境[J];人口学刊;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双元;董水生;李宏宇;;关于发展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建议[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梁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3 吴延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苌花荣;杜小军;罗亚萍;;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的分析[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杜易;;人力资本投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宏升;;发展劳务品牌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河北省为例[A];2009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晓津;;中国改革与城乡剩余劳动力:1978-2007[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媛媛;郭为;;青岛市旅游发展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汪小勤;;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和吸收[A];回顾·探索·选择(1949-1989)[C];1989年

10 赖小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 徐育才;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启示[N];中国人口报;2007年

2 记者 刘长魁;前甸镇五项措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N];抚顺日报;2007年

3 吕晋兴 申腊梅;古县六轮驱动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临汾日报;2006年

4 任衍刚 作者为省政协委员;大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N];山西政协报;2007年

5 记者 王科岩;托县1万余名农民脱离土地实现转移就业[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6 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史保金;英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启示[N];中国人口报;2008年

7 吴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N];农民日报;2008年

8 李军;新田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N];永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智林;市府紧急部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玉溪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周振兴;科区积极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N];通辽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浚n\;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文;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许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马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张军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高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褚志远;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康文杰;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王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乡城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10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如;论社会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廖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刘慧;对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4 邢子英;山西省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5 卢君;农村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徐文晔;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殷剑辉;天津市北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陈学红;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宋书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与吸纳模式研究[D];沈阳大学;2009年

10 王志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政府职能问题探讨[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5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45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e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