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山区旅游农业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山区旅游农业发展研究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地域发展不均衡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地处边缘山区的“三农”问题更为突出。因受自然地理因素、社会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山区以小农经济为主,难以开展大型机械化农业,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长期处于缓慢落后状态。随着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到来,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不允许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急需新的解决办法。而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带动性,旅游业与农业结合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环境、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之一。其中旅游农业就是旅游业与农业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农业,是以城市游客为主要消费目标市场,调整和创新改造农产品生产的产地消费型新型农业。其发展原理就是在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转变传统农业的消费目标市场,由无差别的大宗市场转向有差别的旅游市场,针对城市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调整部分传统农业的种植、养殖结构,为城市游客提供“绿色化”、“有机化”、“优质化”的农产品,以此带动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农村整改,实现山区“三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基于国内外与旅游农业相关的研究成果,以乡村旅游大发展为背景,辨析旅游农业、农业旅游,明确界定旅游农业概念。据此,归纳总结国内外旅游农业的发展先例,为本文研究提供实际案例支撑。同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从融合动因、融合机理、融合效应三方面出发,剖析山区旅游农业发展的驱动因素、运作机理、发展效应,尝试构建旅游农业发展的概念性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内乡县作为案例地进行实例研究,调研发现内乡县具备较好的旅游发展优势和良好的农业基础,并且部分乡镇村落已经发展旅游农业,运用田野调查法与内容分析法,全面分析了内乡县旅游农业的发展进程、空间分布、发展类型、发展效应,发现内乡县旅游农业发展存在的类型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市场不健全等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外旅游农业的发展经验,结合内乡县的个案研究,从布局、生产、营销等方面出发,为山区旅游农业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Abstract]:The "three rural issues" has been a major problem facing China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 key factors, especially located in the edge of the mountains of the "three rural" problems are more prominent. Due to geograph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mountain area based on the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large-scale the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s low, the slow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long-term in a slow backward state. With the service economy after the arrival of the industrial era,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mountain area are not allowed to take the traditional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the urgent need for new solutions. Tourism as a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strong convergence and driven, combining tourism and agriculture is effective in promoting farmers income, improve the rural environment, one of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tourism agriculture is. Tourism and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produced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e, is the city to tourists as the main consumer target market, the origin of the consumption of the type of adjustment and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new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principle is the development of good areas in tourism consumption, the target market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hift from the commodity market has no difference the difference of the tourism market, tourism consumption demand for city residents to upgrade, adjust som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lanting and breeding structure, provide a "green" city for tourists, "organic", "high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order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value-adde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rural reform, implementation of the "three rural" area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tourism based on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s the background,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agricultural tourism, agricultural tourism clearly defined The concept of precedent. Accordingly,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agricul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ctual case provides support for this study.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industrial convergence theory,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motivation, fusion mechanism, fusion effect three aspects, analysis of driving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tourism agricultural operation mechanism, development effect, try to construct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tourism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selecting Neixiang County as a case study of Neixiang County, the survey found good tourism development advantage and good agricultural foundation, and part of the township village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griculture, using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agriculture in Neixiang county the type of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effect, found Neixiang county tourism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ype is unitary, the industry chain is short, the product market is not perfect and so on. Finall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ourism agriculture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 case study in Neixiang Coun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tourism agricul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layout,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592.7;F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南江;强化旅游科技,发展科技旅游——浅析科技与旅游的两种关系[J];广东科技;2004年04期
2 ;《旅游科学》编委介绍[J];旅游科学;2006年02期
3 罗明东;;为旅游研究创建新的平台——《旅游研究》创刊始末[J];旅游研究;2009年02期
4 ;《旅游科学》改版启事[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5 陈道山;;旅游的本质再探讨[J];旅游论坛;2011年01期
6 马丽丽;;试论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思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9期
7 王少华;;郑州古都旅游形象调查与研究[J];河南农业;2012年02期
8 韦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07期
9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5期
10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嘉龙;;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辨析[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曹诗图;刘晗;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立;;完善旅游购物店诚信服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杨龙;;尊重科学规律,避开旅游开发的“误区”——以贵州省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石培华;;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科研课题[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征集通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敬武;;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春弦;我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曹诗图 刘晗 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云南日报;2004年
4 魏晓霞;全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王小润;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朱东国;《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通过评审[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记者 付丹 实习生 刘亦陈;全力推进我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N];团结报;2009年
9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N];经济日报;2009年
10 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 张红卫;发展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N];安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革军;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邵际树;养生功能主导型旅游度假区调适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薛婧;旅游怀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袁国宏;旅游系统管理及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园园;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山区旅游农业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华信辉;唐代帝王旅游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徐炜;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4 楚晓;互助旅游法律问题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5 孙诚;涉外游轮口译—个人实践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宋友;西双版纳望天树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崔叶青;城市智慧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4年
8 林芝;旅游市场监管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芳;基于百度指数的中国大陆5A级景区旅游信息流网络空间格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蒋亚珍;区域旅游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7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5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