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我国农业结构性矛盾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17-12-31 06:12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业结构性矛盾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 出处:《理论探索》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结构性矛盾 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经营体制


【摘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发展中长期累积的一系列矛盾倒逼下的必然选择,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三量齐增"与"三本齐升"并存、消费结构升级与农产品质量提升滞后、农产品国内外价格倒挂与农业保护政策乏力、农民增收缓慢与全面小康存在差距、"四化"不同步等五个方面,突出表现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合效益、国际竞争力"三低"。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营格局固化、科技支撑不足、资源匮乏、污染严重、农民增收新旧动能接续不畅等五个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突破口,从农业内部出发,以经营体制改革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三产融合为动力;从农业外部出发,以新型城镇化为保障,形成有机结合、内外联动的改革合力。
[Abstract]:The structural reform on the supply side of agriculture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a series of contradictions accumulated for a long time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se contradictions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existence of "three equal increments" and "three simultaneous increases". The upgrading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lag behind,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t home and abroad is inverted and the agricultural protection policy is weak, the gap between the slow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and the overall well-off society, and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are out of step with each other.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se contradictions are the solidification of small farmers' management pattern, the insufficient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and the serious pollution. In order to push forward the structural reform on the supply side of agriculture, we must adhere to the problem orientation, find the right breakthrough, proceed from the inside of agriculture and base on the reform of management system.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uided by green development and driven by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From the outside of agriculture, with the new urbanization as the guarantee, form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inkage reform resultant forc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三农’协同发展研究”(15BKS038),负责人王国敏
【分类号】:F321
【正文快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工作的一条主线,也是关系未来我国农业发展前途的一场深刻变革。当前,我国农业自身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1],同时,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国家在正确认识我国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子山;;农业部下发《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J];中国棉花;2009年11期

2 任路生;;在“坚持”中推进“转变”——关于创新和完善黑龙江垦区农业经营体制的思考[J];中国农垦;2013年06期

3 林晓丹;;浅论建国后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变革及启示[J];林区教学;2009年06期

4 杨卫军,王永莲;论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邵峰;论农业经营体制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9期

6 本刊特约评论员;;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J];农村经营管理;2009年10期

7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J];中国农业信息;2009年11期

8 陈晓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J];上海农村经济;2009年12期

9 孙中华;;明确任务 狠抓落实 扎实做好2010年农村经管工作[J];农村经营管理;2010年03期

10 赵国岭;;积极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J];农村经营管理;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力臻;;论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新一轮变革[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2 方炎;;北京农业经营体制的稳定与完善[A];北京农业现代化研究报告[C];2000年

3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围绕土地培育新财源[A];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研究[C];2004年

4 李慎典;;试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陈晓华;;夯实农业基础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A];2011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学栋;;充分发挥京郊县(区)级政府在农业现代化中作用的建议[A];北京农业现代化研究报告[C];2000年

7 凌启鸿;;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难点和实施途径[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8 王连铮;;关于农业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探讨[A];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凌启鸿;;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难点和实施途径[A];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邱新棉;陈宏金;;知识经济与农业现代化[A];农业科技创新与生产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委政策研究室 程安生;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N];大连日报;2012年

2 张英洪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有待金融突破[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3 记者 郑可欢;广东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N];农民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陈光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N];三明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弛 任长宾 张成;创新农业经营体制 增强农民增收动力[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郭钇杉;“谁来种地”倒逼农业经营体制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7 鲜文 本报记者 谭楚甲;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成为工作重点[N];达州日报;2013年

8 记者 周通 通讯员 黄薇;助推我市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N];湘潭日报;2013年

9 记者 孙逊;我市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N];济宁日报;2014年

10 武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蔡洪;大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N];金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卓;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与融合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2 邓卫平;财政支农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机理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宁新田;我国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彭艺;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机理模式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白跃世;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6 陈枫;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7 杨敬宇;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彬;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与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于婕;宁夏发展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王s,

本文编号:1358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58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3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