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生态补偿式扶贫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14:15

  本文关键词:生态补偿式扶贫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精准扶贫 生态补偿式扶贫 协同效应 运行机制


【摘要】:生态补偿式扶贫是精准扶贫政策"五个一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贫困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国的扶贫脱贫与生态补偿在地理位置和政策设计上的相互协同促进了生态补偿式扶贫的产生与发展。生态补偿式扶贫不同于生态扶贫,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局限性。明确生态补偿式扶贫的内涵和职能定位是科学运用该扶贫手段的前提条件。瞄准扶贫对象、完善资金的筹集管理、合理选择扶贫方式、跟进监督与评估是构建生态补偿式扶贫运行机制、提高精准扶贫效率的关键因素。
[Abstract]:Eco-compensatory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ve batches" of the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China promote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ory poverty alleviation in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policy design. Different from ec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certain pertinence and limitation, it is a prerequisite for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means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iming at the obj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erfecting the raising and managing of funds. Reasonable choi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and follow-up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are the key factors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compensatory poverty allevi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配套政策研究”(14BJY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6BJY03)
【分类号】:F323.8
【正文快照】: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人,贫困发生率降低了11.5%,但仍有5630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帮扶。面对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现有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扶贫脱贫问题已进入攻坚阶段,需要引入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式。生态补偿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利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沈茂英;杨萍;;生态扶贫内涵及其运行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16年07期

2 薛文;贾东东;彭强;袁士保;米锋;;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3 马庆华;杜鹏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5年03期

4 徐鲲;李晓龙;;连片特困地区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探析——基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5 王立安;钟方雷;王静;乔俊果;;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缓解贫困的影响分析——以甘肃南部武都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7期

6 徐丽媛;郑克强;;生态补偿式扶贫的机理分析与长效机制研究[J];求实;2012年10期

7 王立安;钟方雷;苏芳;;西部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关系的研究框架[J];经济地理;2009年09期

8 靳乐山;李小云;左停;;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生态经济;2007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赵娜;;生态补偿不等于扶贫[N];中国环境报;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群;;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利益补偿的法律调控[J];中国环境管理;2017年03期

2 李洁;陈钦;王团真;任晓琨;燕菲儿;;生态公益林保护造成林农实际经济损失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福建省5县调查数据[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3 耿翔燕;葛颜祥;;生态补偿式扶贫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4 范明明;李文军;;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及争论——基于生态与社会关系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3期

5 骆方金;胡炜;;生态扶贫:文献梳理及简评[J];经济论坛;2017年03期

6 骆方金;;生态扶贫:概念界定及特点[J];改革与开放;2017年05期

7 杨方;;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产生活影响[J];中国林业产业;2017年01期

8 丁杨;;发展中国家典型环境服务付费实践案例分析——肯尼亚的经验与启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01期

9 姚顺波;聂强;;林业生态工程绩效评价与管理创新研究述评[J];林业经济;2016年12期

10 崔方茹;支玲;;基于农户层面的退耕还林工程评价内容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3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仙娥;李倩;牛国欣;;构建集中连片特困区生态减贫的长效机制——以陕西省白河县为例[J];生态经济;2014年04期

2 王晓民;李妙然;;生态经济视角下的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功能探究[J];生态经济;2014年01期

3 郑宇;;农户视角下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评价——以安徽省文祥村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4 李应博;;ECFA背景下两岸科技合作: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年06期

5 王思铁;倪国良;;开创生态文明与扶贫开发新局面 实现“美丽中国”[J];中国西部;2013年01期

6 廖小东;丰凤;;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需求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李广义;;桂西石漠化地区生态扶贫的应对之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8 王雪平;魏伟;王永梅;张飞;康健;;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绩效分析[J];人民黄河;2012年08期

9 蒋冲;王飞;穆兴民;李锐;;退耕还林(草)背景下渭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04期

10 鲁鹏飞;;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激励程度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纪鹏;股市不怕补偿式可流通[J];中国改革;2003年05期

2 朱胜龙;图书广告词——打造新世纪的品牌[J];市场观察;2002年08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长春;;补偿式连续吹扫装置在山西漳山电厂的运用[A];2010年全国发电厂热工自动化专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李长春;;补偿式连续吹扫装置在工程中的运用[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8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任力锋;谢嘉平;刘喜玲;黄穗红;;补偿式体内压力换能器的研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一次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任士焱;崔林;;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的可靠性分析[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徐宏;;间隙补偿式闭式气浮导轨性能的分析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东 聂阳文;基于DSP的串并联补偿式UPS系统设计[N];电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国亮;谐波电流分体补偿式静止同步补偿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甫;不平衡及非线性负载下Delta补偿式UPS的波形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2 罗宇轩;DELTA补偿式数字UPS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年

3 刘静;串并联补偿式UPS串联变换器部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胡旭;串并联补偿式UPS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刘鹏;基于单片机的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装置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将;无触点大功率补偿式交流稳压电源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胡旭东;三相串并联补偿式UPS电源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8 孟丽婵;基于DSP的串并联补偿式UPS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张震;基于Delta逆变技术的三相补偿式UPS电源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10 金灵伟;基于DPS的串并联在线补偿式UPS的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69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369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